“稻蛙共作”的生态种养模式是将种植业与水产养殖业有机结合。
红网时刻记者 全江玲 通讯员 黄岳云 向姗姗联合报道
稻田四围着挡板、上空拉起防鸟网。这是红网时刻记者近日在张家界市慈利县杨柳铺乡荷峪村榨坊柑橘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看到的“稻蛙共作”有机水稻种植新模式。
走近“稻蛙共作”基地,只见这片10多亩的“稻蛙共作”水稻田四周和上空都被防鸟网罩着,里面每块稻田四周也用挡板围着,合作社负责人胡申琼说,2018年合作社流转了500亩荒芜田地发展有机农业,拿出10多亩尝试“稻蛙共作”生态种养模式。
胡申琼介绍说,这种“稻蛙共作”的生态种养模式是将种植业与水产养殖业有机结合,稻田可为蛙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蛙又是稻田中的捕虫能手,而且蛙的排泄物还是水稻很好的肥料,这种良性循环的养殖模式可实现稻谷和养蛙双丰收。
进行“稻蛙共作”有利于农业生态的修复。
在农药未被广泛使用时,青蛙就是水稻除虫的最主要方式。而因为农药的广泛使用,现在水稻田中已很少见到青蛙,这就需要施用更多的农药,形成“恶性循环”。进行“稻蛙共作”算是一种“古为今用”,同时还有利于农业生态的修复,可谓一举多得。“10多亩水稻田每年共放养本地黑斑蛙蝌蚪约有10万多只,成年蛙总产量可达7500公斤。”胡申琼说,她的这10亩多水稻没有出现一点虫害,抛除成本支出后,一年仅售蛙产值就有10多万元,而无公害化的大米产值也有2万多元。
“稻蛙共作”良好效果已经显现。胡申琼说,现在已经有不少客商找她,指名需要“稻蛙共作”大米,还等个把星期,蛙田里的水稻就要收割了,青蛙也肥了。
荷峪榨坊柑桔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自2018年3月成立至今,已累计投资90多万元,建起了金秋砂糖桔、稻蛙共作、蔬菜等产业,建成的500多亩蔬菜基地采用“产销”一体化运作模式,通过合作社与市场对接,农户的蔬菜产品由合作社包收购,实行订单农业,价格随行就市,合作社拿出一部分盈利让给农户,激发农户种植蔬菜的积极性,种植的蔬菜、山泉水养殖的青蛙,得到各用户的喜爱和称赞,年产值达50万元。“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稻蛙”共生这种生态种养模式,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而且提高了农作物品质,增加了经济效益。
“今年合作社将依靠国网慈利县供电公司驻荷峪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制定的全村产业发展振兴远景规划和力量,今明两年完成全村800亩以上柑橘品改任务,打造一村一品品牌,计划建冷链库一个,确保合作社水果、蔬菜以及农户柑橘系列产品存储,充分利用电商平台,组织销售村民农副产品,增加群众家庭收入。” 胡申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