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北盛马战村:乡村颜值变靓 村民幸福倍增

2021-10-07 08:52:32 长沙晚报
作者:钱娟   编辑:徐丹
字号:

  马战村江桥屋场大变样,绿化带干净整洁,村组道路平坦畅通,房前屋后变得清爽靓丽,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节节攀升。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钱娟 摄

马战村江桥屋场大变样,绿化带干净整洁,村组道路平坦畅通,房前屋后变得清爽靓丽,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节节攀升。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钱娟 摄

秋风送爽,稻香扑鼻、果香四溢、花香袅袅……国庆假期,记者探访浏阳市北盛镇马战村,丰收的味道扑面而来,丰收的喜悦写在农大哥、农大姐脸上。背靠园区,如今这里正依托王震故居、田波扬烈士墓、浏北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推动文旅与农业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源头活水”,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让村民幸福感蹭蹭涨。

喜:北盛粮仓大丰收

3日上午,记者从长沙出发,一路驱车向东,约半小时车程便来到浏阳四大古粮仓之一的“北盛仓”,沿途稻浪翻滚,大地被染成金黄色。晒谷子、采板栗、摘果子,村民们忙着秋收。马战村种田大户易丰稳底气很足,“谷粒饱满,亩产近550公斤,辛苦付出,值!”

轰隆隆,轰隆隆……收割机开进稻田,易丰稳驾轻就熟,身形庞大的农机开足马力,“吃”进稻穗,“吐”出秸秆。几个来回下来,一亩田完成收割,金黄的稻谷被送入仓库烘干。“全程机械化,效率翻番,比人工省心、省力。”易丰稳打了个形象的比喻,新时代的农民,种田用上“新把式”,比拼智慧大脑,赛出“硬实力”。

从收割机“大块头”,到无人植保机“小机灵”,易丰稳精通拖拉机、烘干机、插秧机等近十种农机,练就了种田的十八般武艺。作为浏阳市三兴家庭农场负责人,易丰稳流转1100多亩土地,专攻一季稻、再生稻、双季稻种植,光种田一项,年收入超过40万元。

产业兴起来,腰包鼓起来!在马战村,像易丰稳一样的致富能人还有很多。截至目前,村内聚集了规模民营企业2家、个体私营企业20多家,水稻、烤烟、西瓜、蔬菜、水果等产业动能澎湃,村民家门口能致富,2020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超过4万元。

居:江桥屋场大变样

“以前是脏乱差,如今是绿富美。变化惊人,来势喜人!”住在被菜园、果园、花园包围的小洋楼里,乡贤董启祥过上了城里人向往的生活。

闲来无事,静坐凉亭,和左邻右舍唠家常;傍晚时分,水边散步,陪家人享天伦之乐……在城里住了半辈子,退休后的董启祥选择回乡栖居,还主动挑起了担子,自告奋勇当屋场建设带头人。

“打牌的人没有了,大家空闲时就聚在一起锻炼身体,十分热闹。”董启祥说,得益于镇村依托“党建+微网格”,以“五个到户”为着力点,发动村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大手笔,不仅提升了人居环境的“颜值”,也让睦邻友好之风吹进每家每户。

说起江桥屋场新变化,村民董国强竖起大拇指,“以前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如今可大不一样,村里配备保洁员,水清了,环境也好了。”柏油马路通村达户,凉亭、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村民爱上栽花种树,家门口的变化,74岁的老党员罗德生看在眼里,“桥修好了,路变畅了,景色更美了,环境卫生靠大家维护,闲来无事大家都爱帮忙,组团清扫美丽家园。”

事实上,屋场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建设美丽屋场,钱从哪里来,人心如何聚?面对一个个“拦路虎”,董启祥等党员迎难而上,发动村民筹集资金百余万元,不少村民坐不住,主动投工投劳,还自发成立宣讲队、施工队、环卫队,大家凝心聚力啃下一个个“硬骨头”。

经过半年的建设,江桥屋场迎来大变样,绿化带干净整洁,村组道路平坦畅通,房前屋后变得清爽靓丽,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节节攀升。

游:将军故里人气旺

一曲《南泥湾》曾红遍大江南北,上马能打恶仗、下马能搞生产,在马战村,开国上将王震的故事口口相传,从地垄田间到杨梅岭上,这里也留下了王震的足迹。1960年、1961年,王震先后两次回乡,自掏腰包从外地购进桑苗、板栗苗1000株,引种到家乡。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勤劳的马战人没有忘记要“有创造精神”,把创新实干融入家乡建设。如今,板栗树已亭亭如盖。村民戴朝芝在山旮旯守着“摇钱树”,悉心打理百亩板栗林。“板栗咧嘴笑,硕果满山坡!”金秋时节,城里游客来尝鲜,戴朝芝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捡板栗、卖板栗,忙得不亦乐乎。

同样是忙,马战村党总支副书记罗祥走路带风,“继‘七一’以来,王震故居迎来第二波人气高潮,预计今年游客将突破30万人次!”游客来了,人气旺了,退休老党员杨良永闲不住,在王震故居附近摆起了小摊,捧出香甜软糯的八月瓜招待四方宾朋,“能当水果,还能泡茶,绿色天然、老少皆宜!”

“红色是马战本色,也将成为产业亮色。马战村将发挥红色资源禀赋,以王震故居为核心,建设农垦文化博览园、北盛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心、王震故居游客接待中心。”罗祥介绍,马战村正谋划盘活红色资源,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