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移民新家园,全国水库移民第一大省这样写好“答卷”

2021-10-23 14:23:09 红网
作者:杨朝文 龙芳华 胡用梅 编辑:江雪
字号:

红网时刻记者 杨朝文 龙芳华 胡用梅 郴州报道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但有这么一群人,家乡田园成为蓝图中水库的一部分,他们从大局出发,默默背上行囊,携家带口,来到一片新的土地上,重建新家园。水库移民,短短四字,重若千钧。

湖南作为水利大省,拥有各类水库13737座,占全国的七分之一,数量为全国之最;各类水库移民400多万人,其中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257万多人,超过全国的十分之一。

如何高效开展水库移民工作,让他们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昂首迈向幸福新生活?这是湖南治水兴湘,造福人民过程中不得不答好的一张时代答卷。

继2019年水利部在永州祁阳县召开全国水库移民脱贫攻坚座谈会后,今年10月21日,事关“十四五”水库移民工作大局的全国水库移民工作会议又在郴州召开。听湖南经验、看湖南成果,这里有着怎样故事,让人如此着迷?

WechatIMG73.jpg

10月21日,全国水库移民工作会议在郴州召开。

唱好山歌 走好水路 水库移民过上新生活

时下,正值东江蜜橘收获的季节,资兴市东江湖畔清江镇柑橘种植基地里,漫山遍野的橘子挂满枝头,采橘、运橘、售橘、购橘的繁忙场景随处可见。

一大早,柑橘种植大户李志华就已经满满当当装好了当天的第一车蜜橘。尽管忙碌的汗水湿透了衣裳,李志华却笑称那是“幸福的汗水”。这样的日子,在30多年前,李志华想不都不敢想。

一坝锁东江,高峡出平湖。1986年8月2日,我国“七五”重点水利工程——东江大坝建设完工,随着240吨巨型铁闸的落下,奔腾的东江被拦腰锁住,形成了160平方公里的水面。

随之而来的是,库区11个乡、67个村、466个村民小组的近6万移民举家搬迁、离别故园,开启了开荒拓土、重建家园的步伐。李志华正是浩浩荡荡移民队伍中的一员。

“一晃30多年过去了。多亏了党的政策好啊!”每次看到这一湖绿水,就勾起李志华的回忆:从山脚搬上来后,经历艰难创业,曾经的荒山终于变成了连片的果园。现如今1家3代6口,不仅住着小洋楼,还买了2台小汽车,日子越过越滋润。

东江湖畔的移民果园(欧红英 摄)副本.jpg

东江湖畔的移民果园。(欧红英 摄)

从无助到安定,这样的变化来自湖南省“移得出、安得下、稳得住”的承诺。从解决住房问题开始,到着力解决水、电、路“三通”问题,经过35年的努力,东江库区公路交通网逐步完善,水上航运码头和船舶配套不断升级,解决了移民出行难的问题;通过兴修水利设施,开发水电资源,解决了移民生产生活用水用电难题;通过复建学校、医院、市场,解决了移民群众就学就医买卖难问题。

基本生活问题解决了,今后的收入发展问题呢?大坝关闸蓄水,淹没了山下最富庶的农业区,“万顷良田万声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资兴市委市政府大胆决策:1/3的资金用于安置,2/3的资金用于产业开发,依托山水资源,唱山歌,走水路,发展林、果、牧、渔、工、商、运、旅八大产业,在全国率先闯出一条“开发性”移民的新路。

目前,东江移民共开发果茶8万亩,年产各类水果20多万吨,茶叶150吨;发展规模农家乐180家,每年创收3000多万元。2020年全市移民经济总产值达16.01亿元,移民人均纯收入由搬迁时的不足200元提高到2020年的18995元。创造了“北有安康、南有东江”的移民产业发展经验。

绿色发展 华丽蝶变 移民新村有了新面貌

10月21日下午,全国水库移民工作会议与会人员前往资兴市东江移民博物馆、清江镇移民精品果园、白廊镇东江水库水产良种场等地现场观摩。

“现在生意好得不得了,环境美了,我们的心里也更有底了。” 谈起今年国庆期间的生意,白廊镇春燕农庄老板何晓金笑得合不拢嘴。

何晓金原本是白廊镇有名的养猪大户,2015年,为保障东江湖饮用水源安全,资兴对湖区畜禽养殖进行规范整治,何晓金家的养猪场选择了退出。

从养猪大户到旅游从业者,何晓金的转型是资兴市产业创新转型和库区移民拼搏奉献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在东江湖,绿色生态理念逐渐成为移民的共识。为了保护新家园,他们再一次作出牺牲,库区山林全部划为禁伐生态公益林、所有矿山工厂关闭、42.7万平米网箱退水上岸、渔民退捕上岸、生猪养殖退出临湖区域、控制库区水果种植面积、限制和规范湖区的农家游……

碧水蓝天东江湖(黄政一 摄)副本.jpg

东江湖新貌。(黄政一 摄)

这样的牺牲,换来的是东江湖先后获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资兴市也因此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郴州市委书记刘志仁介绍,坚定不移推动移民产业走准、走稳、走实,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移民产业新路子。这条路子也是移民群众迈向幸福新生活的路子。

随着环境的改善、服务质量的提升、生态旅游品牌的打响,旅游旺季,游客踏破了农家的门槛。库区移民从“靠水吃水”到“保水致富”,2020年,仅资兴市就累计接待旅游人数1247.2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5.25亿元。

精准发力 细处着手 湖南这样让移民生活“提质升级”

作为全国水库移民第一大省,湖南省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移民搬迁安置经验,那就是通过精准扶持,展现移民后期扶持新作为。

移民扶持,必须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这项工作的要点,首先要精准摸清水库移民底数。借鉴精准扶贫的经验做法,湖南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每个移民村及移民户的详细信息电子档案,并实现动态管理,为精准扶持找准了靶向。并根据移民村的人口、资源、产业、收入、发展需求以及移民户的劳动力现状、收入水平、就业意愿等情况精准发力。

茶叶实用技术培训(资兴市委宣传部 供图)副本.jpg

郴州当地农技专家对移民开展茶叶种植技能培训。

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在摸清水库移民的底数上,湖南精准帮扶到村、精准扶持到户。通过出台《关于精准扶持推进重点移民村建设的指导意见》,将移民人口300人以上的2006个移民村作为重点,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提高移民收入、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为主要内容,开展水库移民新家园建设。

同时,对收入水平低于当地居民平均水平的移民户,根据劳动力状况,因人制宜加强创业发展能力、就业职业技能和实用生产技术培训,积极扶持发展种养业、加工业、旅游业、电商业等多种产业,涌现出邵东市移民创业园、江华瑶族自治县移民乡村车间、资兴市“支部农场”、零陵区“股份合作社+资产托管、租赁”等一批移民产业发展新模式,促进了移民大幅快速稳定增收。

一套“组合拳”打下来,2020年,全省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5年翻了一番多,一大批移民搬出了困境、搬进了小康,迈上了乡村振兴之路。

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人,迈入“十四五”,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移民安置发展注入新活力。湖南也将继续围绕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目标,实现移民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无缝对接,不断满足移民群众追求美好新生活的更高需求。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