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通讯员 黄生贵 长沙报道
憨厚淳朴,但永远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干劲。在道县人蒋春华的身上,打工者、企业家的标签交替出现,这样的人生阅历磨炼着他的意志,而在当下,他一头扎进实干办厂、实干兴业的拼搏旅途。
在这名湖南机电职院校友心里,他一直坚信:读书时就要做最优秀的学生,给别人打工时就要做最优秀的员工,创业当老板就要做优秀的企业家。
辞掉“铁饭碗”,改革大潮中南下搏击
时间回到1991年,那年蒋春华凭借686分(总分720)的中考分数以道县四中(初中)全校第三名考入当时的湖南机电学校(时为中专,现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电气自动化专业。
4年学习毕业之际,他已取得自考大专文凭。中专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长沙市南方自动化电器厂任电气技术员,负责高低压成套电器设备安装检验工作,算是专业对口的“铁饭碗”。
毕业2年后,他依然没有放弃学习,获得湖南大学工业工程管理自考本科学历。此后,他又先后拿到高级技师和国家注册采购师资格证书。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改革大潮冲击下,经过深思熟虑后,蒋春华做出了他人生第一个重要抉择:辞掉“铁饭碗”,南下搏击。他先后辗转东莞、深圳的多家公司,凭着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责任感,职位一级一级提升,收入也一步一步提高。一直到2005年,他已在全球500强的企业拿到20万元的年薪。
不气馁不放弃,创业的种子长成大树
“我要回去,回到家乡创办企业,让我的乡亲不再四处漂泊。”在蒋春华内心深处,这粒“使命种子”开始萌芽。
2005年8月,在爱人支持下,蒋春华带着40多万元,回到家乡道县,利用家乡丰富的林业资源,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企业——木器加工厂。
然而,由于创业实践经验不足,加之当时市场混乱、不规范,蒋春华的第一次创业很快以失败告终。
尽管第一次创业受挫,但蒋春华并没有气馁和放弃。凭借原来在沿海企业工作经验,他进入中联重科工作,学习企业规范和制度,提升管理能力,不断夯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开阔理解事情的视野。
2015年,蒋春华婉拒领导和同事的挽留,怀揣攒下的工资,再次回到家乡,开始第二次创业。
这次创业,蒋春华在选择项目上更显用心,产品定位于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竹藤编织和非遗传承,打造“特色农业+生态农庄”的发展模式。
产品主要以竹藤装饰材料为主,专供装饰公司和家具厂,很快便打开市场;部分竹藤工艺品走外贸公司和亚马逊电商渠道,如竹编湘绣团扇、绣花绷、竹制扇子、手工竹帽草帽、风铃、灯笼等,也很受市场欢迎,订单量逐年稳步攀升。
目前,蒋春华担任湖南江桥竹藤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道县江桥竹藤制品厂企业法人,同时也是永州江华竹绷厂投资人、贵州凯里市三真藤业有限公司股东之一。
在他的商业版图构建中,江桥竹藤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依托江华竹绷厂和道县江桥竹藤制品厂,产品不断满足国内客户需要,还将产品远销欧美市场。
2020年4月,他逆势而上,斥资数十万元购进半自动化藤编设备,专门生产市场上紧俏的四眼和六眼藤编产品。目前,产品十分抢手,订单已排到2022年春节之后。
三家主要生产企业已解决100余当地村民就业。目前,道县工厂有15名工人;江华工厂有25名工人;贵州凯里工厂招聘了50名工人,2022年将达80人。这些工人大多来自当地,每名工人月工资4000元左右。
“解决了乡亲们的就业,增加了农户收入,我感到欣慰和自豪,目前我每年上缴国家30多万元的利税,更觉得光荣。”蒋春华自信地说道。
后记
蒋春华是个有“野心”的人,在其竹藤业务步入稳定良性发展轨道之后,顺势成立了湖南春华农林合作社,在长沙望城区雷锋镇办起了春华农庄和竹藤编织非遗文化展览馆,方便国内外客商前往参观和洽谈业务,有利于与国际市场实行接轨。
作为从事传统手工编织行业的企业老板,蒋春华也有一颗匠人之心。他每年都要到访国内外的竹藤展销会博览会,掌握行业最新动态,学习最新工艺,引入合作,寻找新材料,改进和研发生产设备,确保企业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