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伟大成就鼓舞人心,崭新征程催人奋进。过去5年,长沙国资国企勇当排头兵,筑牢了现代化新长沙建设的坚实基础。展望“十四五”,长沙国资国企正锚定现代化新长沙建设的奋斗目标争创一流。即日起,本报推出“赶考新时代·聚焦长沙国资国企特别报道”,展现在新时代赶考路上的长沙国资国企风采。
11月8日,湖南省儿童医院附近298个新增停车位开放,大大缓解了这里的停车老大难问题,粉红色的宝妈专享位,是写给市民的浪漫情书。
7月2日,麓景路南延线通车,从梅溪湖到含浦20分钟的路程缩短到5分钟,困扰河西居民多年的西二环交通大梗阻问题终于解决。
1月16日,“长沙十二时辰” 24小时书店亮相,当有机更新后的历史街区潮宗街遇见新消费场景,网红长沙的美好体验又多了一个创新样本。
1月12日,蓝思科技定增150亿元落地,由长沙国有资本认购本次定增1/3份额,国有资本加持后的蓝思科技发力可穿戴设备、车载玻璃和智能驾驶舱数字屏,一曲“国进民进”的协奏曲在长沙奏响。
……
当我们欣然于长沙颜值气质的一天天提升,习惯于交通出行的便利实惠,骄傲于长沙经济活跃、资本汇聚、竞争力提升,你是否想过,是谁在背后为我们的城市美好生活默默努力?
他们,是被称为“顶梁柱”“压舱石”的长沙国资国企。
迈入“十四五”,锚定新坐标。新格局,新时代,新征程。对于长沙“国字号”企业来说,脚下这1.18万平方公里土地,身边这1004.79万兄弟姐妹,“三高四新”新战略、新蓝图,都是时代赋予的新考卷、新考验。“深化改革,抬高坐标,做强做优做大,全市国资国企将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以高质量党建筑牢‘根’与‘魂’,以市场导向、竞争驱动聚焦‘质’与‘效’,以拓宽产业链、提升创新力实现‘改’与‘转’,在长沙践行‘三高四新’战略的伟大征程中,争当主力军、先锋队!”市国资委负责人表示。
拓产业 担当“高地”领头雁
“三高四新”战略,为建设现代化新长沙赋予了丰富内涵,指明了实践路径,注入了强劲动力。
打造“三个高地”,国企在行动。市国资委主动担当,积极探索、拓展国有企业产业链的广度和深度,主要聚焦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积极参与和赋能现代化新长沙建设。
目前,长沙6家市属国企共发起或参与基金55只,累计出资近160亿元,所投基金投资近600亿元,主要投资于蓝思科技、惠科光电等先进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科学研究和新技术开发行业,其中制造业投资额达506亿元,有力促进了社会资本向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
据悉,下一步,市国资委将继续围绕长沙各主要产业链,引导市属国企并通过国企撬动社会资本不断参链补链,提高基金管理、投资融资、资本运作、产业整合、产业培育等运作能力,加快推动国有资本在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传感器、新能源汽车、航空、新能源、医疗器械、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高科技新兴产业作出新贡献。
挑大梁 当好建设主力军
双塘路“断头路”等一批“暖心路”建成并投入使用;地铁6号线工程实现洞通、轨通“双通”;湘江融城科技小镇等加快规划建设;会展片区核心区景观工程、马栏山公园等一批民生工程全面建成使用……
2021年,重大项目建设,长沙国资国企有担当。
国资国企,承担着城市基建、公共服务、项目建设重大职责,是名副其实的“顶梁柱”。今年以来,市国资委吹响践行“三高四新”战略集结号,市属国企围绕“五个十大”项目建设、“四精五有”品质长沙建设,全力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重点民生项目建设,在重大片区建设、新兴产业培育、城市有机更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据统计,今年市属国企启动360个建设项目,完成项目投资428.43亿元。其中,纳入长沙市2021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的项目278个,在全市政府投资类重大项目中占比48.18%,在做大城区、做强园区、做优片区、做实县区、做靓社区中充分发挥了国资国企的中流砥柱作用。
谋转型 走出增长新曲线
随着新能源交通走进家庭、走进公共服务领域,充电场站建设成为城市新基建的重要内容。长沙国企紧跟时代和市场需求,定制新能源运输线路32条,投入绿色能源车辆6285台,建成运营新长沙汽车南站综合交通枢纽等34处充电场站,充电桩2080个,目前已实现充电量18576.22万度,新能源与新交通融合发展的“长沙交通运输模式”引发全行业关注。
这是长沙国企经济效益向好、资产结构优化的缩影。近年来,市国资委积极推进国有企业业务转型升级,企业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造血能力明显提升,改革转型焕发生机,走出增长新曲线。
有的市属国企综合运用企业债、境外债、中票等工具,提高直融比重,优化资本结构;有的市属国企在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基础上,积极推动转型发展项目;有的市属国企拓展升级主营业务,积极推进市场化转型;有的市属国企推动业务向数字化和零售业务转型,存贷款持续增长,实现净利润大幅增长。
据统计,前三季度,全市市属国企资产总额1.45万亿元,同比增长15.85%;累计营收总额623.24亿元,同比增长31.58%;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01.77%。
更值得注意的一组数据是:前三季度,市属监管国企中,营收较去年同期增加的企业为18户,增幅达100%的企业3户;盈利过亿元企业6户,盈利企业17户,较上年同期增加4户。市属监管企业已缴税费59.89亿元,同比增长35.42%,其中7家企业上缴税费过亿元。
增活力 深化改革看实绩
改革,依然是新时代国资国企发展的关键词。2021年,长沙国企深化改革走上快车道。
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今年,整合路面公共交通的长沙公交集团完成挂牌运营;17家企业公司制改革完成扫尾工作,25户“处僵”企业开展了“回头看”;实施集团公司内部优化重组,压层级、减法人,实现板块重组、产业整合、体系优化。
市国资委积极推进监管职能转变,构建“1+9+N+X”国资监管制度体系,“一企一策”制定公司章程。突出考核导向,以实绩论英雄。
深化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市国资委牵头修订了绩效年薪调节系数,引入企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审定下发重要子企业名单,实现精细化监管;全面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研究出台三项制度改革、中长期激励、职业经理人制度等指导意见,指导推进企业市场化改革。
全国试点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长沙走在前列,得到国务院国资委高度肯定,“长沙经验”被全国推广。
在《长沙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的全面统筹推进下,通过改革关键环节到位、重点领域突破有机结合,长沙国资国企改革任务目标将有条不紊地全面完成。
办实事 唱好民生重头戏
国资国企,是安居乐业的“定心丸”,是城市运行的“守护者”。
一组数据说话——
今年以来,市国资系统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市属国企围绕“车位、床位、学位、厕位”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办好1136件民生实事;市属国企新投资建设学位7041个、床位1100个、车位23783个、厕位203个、公益图书馆7个,改造维修住房1845户;15家市管国企联系15个村,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在水、电、燃气、公共交通等涉及国计民生的行业,市属国企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批市属国企发力文旅板块,湘江欢乐城、体育公园等标杆项目为城市品质提升、市民生活提质增光添彩。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市属国企不计盈亏得失,承担了社会主要基础民生物资保供任务,承接全部国外航班数万入境同胞接送转运和专业医护人员通勤应急任务,帮助40余家大型实体企业、园区跨省市接运员工,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稳产方面作用突出,涌现出一批“舍小我,成大我”的国企基层优秀党员职工,充分体现了国企的社会责任担当。
奋斗的2021已接近尾声,冲刺四季度的号角已经吹响。
全市国资国企将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党建引领、服务中心、持续发力,促进国有资本通过股权、基金、市场、平台等灵活手段和工具,积极参与先进制造业、专精特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平台助推科技创新,加快数字化转型和赋能,让“国字号”资本成为长沙各种所有制经济实体的“催化剂”“助燃剂”,全力构建新时代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在以“三高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新长沙建设伟大事业中彰显国企担当,贡献国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