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里,湖南面对世界唱响“同一首歌”丨海边湖南·开放跨海 ②

2021-11-19 12:01:35 红网
作者:杨斌 编辑:陈星晓
字号:

编者按:通江达海是湖南地理位置重要特征之一,也是身处内陆湖南人的胸怀。产业充分融合,交通纵横联接,信息无缝覆盖,文化湖海潮涌......如今,新时代的湖南已然来到海边,正谱写向海而生的全新篇章。观潮君特别推出“海边湖南”系列报道,记录湖南充分利用临海接海发展优势,走好高质量发展路上的动人风景。

红网时刻记者 杨斌 长沙报道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和追求。

世界日新月异,奋力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湖南,在2016-2021年间,以开放为主旨,以发展为旋律,唱响了开放崛起的“同一首歌”。

2016年11月,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在长沙召开,为新时代湖南的开放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就是从2016年开始,作为拉动湖南经济前行的“三驾马车”之一,湖南在外贸出口领域连续实现千亿级增长。湖南得以紧跟国家对外开放步伐,在对外开放道路上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开始了“开放崛起”的巨变。

“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现在,应该看哪里?

湖南,无疑值得一看。蝴蝶振翅,在这里悄然扇动。激起的涟漪,自三湘四水穿江过海遍布“地球村”。

开放水平日益高企

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这是湖南当下的一项使命与担当。

2020年12月,湖南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旗帜鲜明地提出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并将其作为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总牵引。其中,习近平总书记殷殷期望的“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成为湖南擘画未来的宏伟蓝图,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内湖南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

一年来,湖南全面深化改革再聚焦、再发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成绩斐然。尤其是,2020年9月,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湖南自贸试验区”)正式获批,标志着湖南站在了开放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

2021年上半年,湖南自贸试验区首单便利化批量付汇业务落地,银行为索恩格汽车部件(中国)有限公司成功办理线上批量付汇,办理时限从2天变为即时办结。这是湖南自贸试验区加快建设收支便利化示范区的一项成就。

自贸试验区建设,其核心任务在于制度创新,检验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志也是制度创新。

长沙片区在全国率先实现进出境邮件、快件、跨境电商三种业态同场监管,“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机制等取得创新突破;岳阳片区设立国际商事巡回审判庭为企业保驾护航;郴州片区以制度创新改革方式推动企业在融资、用能、物流等方面降低成本。

今年3月,湖南自贸试验区首个以数字贸易为特色的专业子园区——黄花数字贸易港开园。中非经贸合作研究会、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中非直播电商孵化中心等服务平台启动运营,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一期投入使用……

制度创新带来改革红利,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大众、博世、惠普、富士康等173家世界500强及一大批中国500强、民营500强纷纷落地湖南,全省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居中西部前列……

引进来的同时,走出去也在加强。以湖南制造为主的优势产业不断延伸湘企出海的高端价值链,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的工程机械出口到世界各地,在众多超级工程中大显身手……湘企现已在全球92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对外经济合作,累计境外投资企业突破1600家,投资规模近年来稳居全国前列、中部6省首位。

国际通道持续拓展,口岸功能效益加快释放。9月1日,广西钦州港,一列装载着新晃县某企业从南非进口的铬矿石的货运列车悄然出发,3日晚即抵达目的地。这是今年2月,“怀化-北部湾港”铁海联运班列首发以来,一个已成常态的场景。

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逐步完善,湖南充分利用北部湾沿海港口优势以及靠近东盟的地缘优势,使其成为湖南加速对外开放、深度对接“一带一路”的破局点。

9月15日,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在株洲迎来首发。湖南将打造湘粤非“铁路+海运+国际段内陆物流”的联运通道,形成“产业+园区+口岸+通道+市场”五位一体的格局。

目前,湖南省已形成了水陆空铁一体、江海联运的立体交通格局,国家级开放平台数量位居中部第一,国际经贸“朋友圈”拓展至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依托“一带一部”区位优势,湖南向北共建长江经济带,向东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向南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向西密切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作,向西南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已由内陆腹地迈入开放前沿。

随着“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长期落户湖南,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并正式运行,标志着湖南在开放平台建设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湖南开放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开放合作迈向新台阶

当前,全球正处在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更大的“逆风期”和“回头浪”。

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在全球肆虐,世界经济深受影响。但是,这改变不了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支持经济全球化、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决心。

其中,湖南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高水平引进来、走出去,三湘大地开放合作不断迈向新台阶。

五年来,针对外贸企业“不会做”“没钱做”和“国际市场开拓难”等一系列难题,湖南探索形成了外贸发展六大举措,即“外贸破零倍增”“外贸综合服务”“外贸融资服务”“外贸新业态”“四个百亿美元项目”“万企闯国际行动”。

以“外贸破零倍增”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湖南积极引导进出口实绩为零的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指导进出口有实绩的企业实现成倍增长。针对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设立政府风险补偿金共担风险、合理增信,联合金融机构推出无需抵押的出口订单融资、出口退税融资和出口信保保单融资等“三单融资”政策,积极拓宽外贸融资渠道。

湖南积极争取并扎实推进长沙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湖南高桥大市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岳阳城陵矶平行汽车进口试点等多种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为湖南外贸注入了新动能。

全省通过积极培育打造“外贸综合服务”“跨境电商”“海关特殊监管区”“新引进外向型实体企业”4个百亿美元级项目,为湖南外贸快速发展提供支撑。

湖南还大力实施“万企闯国际行动”,支持和引导企业积极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不断扩大湖南对外贸易的朋友圈。

2019年,第一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湖南长沙成功举办,以地方为主承办一场国家级的国际性经贸盛会,这在湖南历史上绝无仅有。

开放环境优化升级

“十三五”期间,湖南以更加开放的意识、理念,营造开放环境,实现了从“相对封闭”到“优质高效”的跨越。

特别是近年来,湖南深入开展“对接北上广优化大环境”行动,“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取得积极进展。深入推进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湖南成为全国第一批开展外商投资企业“单一窗口、单一表格”受理新模式试点的省份,备案新设外资企业占比超过99%,企业登记普遍缩短至3至5个工作日。

在开通有形通道的同时,湖南也在疏通无形的开放通道,从容迈进开放发展新境界:“十三五”以来,湖南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成了123个省级园区、7个海关特殊监管区、3个国家一类口岸、12个指定口岸,“港洽周”“沪洽周”成为较大影响力的招商活动品牌。

随着湖南将“三高四新”作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一系列国家政策相继落地,多重机遇叠加共享。

眼下的潇湘大地,从内陆起飞跨海越洋走出国门的产品越来越多,一张张蕴含科技实力的制造业名片递向海外,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吸引外资纷至沓来。这背后,是湖南这个内陆省份越来越开放的姿态。

五年的跨越式发展,让湖南深深明白:偏守一隅难发展,闭关自守无出路。站在“辞旧迎新”的节点,湖南开放崛起的势头铿锵有力,追赶式发展风帆正劲。

工作图片:螃蟹结尾.gif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