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德乐/摄。
谭德乐/摄。
谭德乐/摄。
打钱花历史悠久,源于汉民族古老庆丰收的传统舞蹈,流传湘赣边区罗霄山脉一带。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地老百姓跳起了《打钱花》迎接工农革命军。如今攸县首选将这一传统舞蹈进行推广传承,将这一项目发掘并与原舞蹈动作上加以复排或创新。
非遗宝藏,代代相传,依赖于“人”的传承而实现“活”的显现。攸县传承下来这样一种鲜活的非遗文化打钱花。它以生动明快的节拍、活泼喜乐的跃动、鲜艳亮眼的红袄、欢腾热闹的氛围,展现着古老的民间舞蹈的独特魅力。
打钱花的音乐来源于佛教,后有汉民族小调加以融合,伴随着秧歌步、苗蹬步,射燕跳、开跨跳等多种动作,整体凸显出一种豪放喜庆的风格。这种传统舞蹈还配有一种原生态的道具钱花棍,由竹子制成,舞动时敲击舞者肩、臂、腰、腿、手、足的穴位,是一种以独特的道具、唱腔和表演形式融为一体的传统舞蹈。
打钱花传统舞蹈它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有益健康,同时沙沙作响,烘托欢乐气氛。攸县的非遗项目《打钱花》已于2010年成功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今年,《打钱花》被列入株洲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红网时刻记者 文建美 实习生 华欣蓓 摄影 陈轶锋)
来源:红网
编辑:姜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