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og·诗中那抹红丨周之翰:为人民贡献了自己的最后一滴血

2021-12-01 21:22:43 红网
作者:任晔 陈珉颖 章杰飞 张盟 编辑:王津
字号:

编者按:如诗人般浪漫,却又似钢铁般坚韧,红色热土上的血色浪漫,在首首或慷慨,或悲壮的诗词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湖南,中国革命的主要发源地和策源地,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灿若星河的革命人物,数不胜数的动人故事,让这片红色的热土拥有着不竭的动力。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网带您从那些或美、或凄却从未放弃信念和理想的诗词中,去感受那段从血与火中淬炼出的红色山河。

红网时刻记者 任晔 陈珉颖 章杰飞 张盟 长沙报道

主人身如石壁之健,

心如石壁之坚,

暮读古今书,朝治园与田,

饥食山芋,渴饮清泉,

留心大自然之好景,自食其力而乐天。

1936年,15岁的周之翰写下这首《石壁吟》,表达了他心志刚毅、爱国爱家的情怀。周之翰,曾是八路军129师386旅的一员。抗日战争期间,这支王牌劲旅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豫北战役等,被日军视为劲敌。

周之翰故居。

善于做思想工作 创造性地开展诉苦大会

1921年12月29日,周之翰出生于长沙市望城区桥驿镇洪家村的一个贫苦家庭。他从小学习十分勤奋,各门成绩都很优秀,且忧国忧民。

1938年,周之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赴延安参加八路军,随后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从此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当时部队处于休战状态,这时一些官兵产生了轻战思想和厌战情绪。因为在解放区,很多地方开展了分田到户,许多战士产生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思想,希望退伍回去种田。

周之翰在全营开展诉苦大会。

此时的周之翰担任772团第28团第二营的教导员,他创造性地在全营开展了一次诉苦大会。首先他在全营进行思想动员,对干部战士进行思想摸底,寻找一些在旧社会受压迫较深的典型人物,通过这些典型人物“挖苦根”“倒苦水”等,让士兵们认清穷人的苦是阶级压迫和剥削造成的。通过这次会议,战士们纷纷写下保证书,表示不退伍不休假,安心留在部队。

这个活动取得成功后,在全旅团得到了推广,并且被当时的解放日报进行了宣传报道。

“忠孝不能两全,希望死后埋葬在父母墓旁边”

1948年洛阳战役中,周之翰在战场负伤。由于伤势过重,年仅27岁的周之翰壮烈牺牲。

当时因为交通不方便、通讯不发达,周之翰去到延安后,家里一直没有收到他的来信。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周之翰的哥哥写信到他以前所在的部队找他,但杳无音信。后来周之翰的哥哥在报纸上登寻人启事,恰巧被周之翰的战友张忠看见了。张忠给周之翰的哥哥写了封信,让他直接写信给朱德总司令。

周之翰牺牲证明书。

1952年,周之翰的家人收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颁发的军人牺牲证明书和一封信,他们这才知道周之翰已于四年前牺牲。

遵照周之翰生前的心愿,周之翰的哥哥将周之翰的衣冠冢建在了他父母墓地的旁边,以此来尽孝。

在给周之翰家人的来信中这样写道:“之翰同志对革命是无限的忠诚,直至为人民贡献了自己的最后一滴血。之翰之死是值得的,他的精神未死,我们还在继承。”

周之翰不畏牺牲、奋勇向前,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我们应当从中汲取砥砺奋进的力量,以更加强烈的担当精神和使命意识,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来源:红网

编辑:王津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