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华(左)正在给病人整理被子。
黄小华(左)与医生护士一道交接工作。
编者按:新时代,新姿态,新力量,奔向新高地。且看村里的新七十二行,以新的十八般武艺,在广天阔地里,大展拳脚,丰收成果,丰收喜悦,也丰收幸福!
12月13日,家住新邵县严塘镇龙胜村村民黄小华照常来到离家不远的医院上班,在经过为期一周的养老护理培训后,她结合工作中的很多技巧,护理起来时病人舒服自己也更加轻松。
黄小华今年52岁,初中毕业,今年是她从事护工工作的第四年。在从事护理工作之前,为了照顾两名年幼的孩子和家中年迈的父母,除了务农外,她到处打零工,做过裁缝、卖过衣服、当过服务员,由于不能离开当地,收入相比其他人而言,少了近一半,且很不稳定,每个月在1200元左右,对此,黄小华很苦恼,希望能找一份稳定、离家近的工作。
2015年时,她近90岁的父亲病重瘫痪在床,为了照顾父亲,所有的护理都是她自己亲力亲为。当时,瘦弱的她为了不让瘫痪的父亲长褥疮,她试着给父亲翻身,但是她从未学过相关的知识,只能靠力气蛮干,结果不仅自己的腰扭了,父亲也差点摔一跤,自此,黄小华萌生了想学习护理知识的想法。
就在第二年底,当地一家私营精神病医院成立开始招工,黄小华当即去报了名,凭借着照顾老父亲一年得来的经验,她通过试用留了下来。黄小华一直记得,第一次硬着头皮走进这家精神病医院,看到病区里忙忙碌碌的医务人员,病发时狂躁暴力的精神病人,让她有点不知所措。那个时候,护理岗位的从业人员流动性非常大,很多护工干不了几个月就走了,因为护工活儿累,还经常受患者的“气”。
但黄小华“挺”过来了,她一边留心听取医生对每位病人的医嘱,一边参加医院和镇上组织的家政护理方面的培训,在护理岗位上一干就是四年多,“病人难受地呻吟,向我们寻求帮助,我没法儿不理不睬。每当看到病人在我们的护理下,一天天好起来,就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成就感,让我像病人的亲人一样高兴。”黄小华说,只要真心对待病人,总会得到病人的尊重和认可。
长期住院的患者多数都会烦躁,情绪波动,每当这时,黄小华会利用长期陪伴培养的感情,安抚患者。有时其他病区出现类似的情况,当事护工也会主动请教黄小华。现在,黄小华成为了这家医院就业时间最长的护工,每月工资固定在近3000元左右。
然而这一切,黄小华并不满足,就在上个月,她又一次拿到了镇上组织的养老护理培训班结业证,她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在医院从事护工工作会力不从心,她要多学习一点相关知识,向居家养老护理、月嫂等岗位转型。
像黄小华这样经过培训后实现就业的农民大有人在。近年来,新邵县人事劳动部门充分利用各类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多渠道多形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加强监管,保证职业培训质量。今年,全县至今为止共开展技能培训56期,培训人数2649人。(记者 陈纲 通讯员 吴珺 张海兵 周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