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如诗人般浪漫,却又似钢铁般坚韧,红色热土上的血色浪漫,在首首或慷慨,或悲壮的诗词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湖南,中国革命的主要发源地和策源地,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灿若星河的革命人物,数不胜数的动人故事,让这片红色的热土拥有着不竭的动力。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网带您从那些或美、或凄却从未放弃信念和理想的诗词中,去感受那段从血与火中淬炼出的红色山河。
陈毅安烈士纪念馆。
红网时刻记者 李赛凤 任晔 张盟 实习生 李雨桐 长沙报道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官宵遁。
1928年秋天,红军青年将领陈毅安以少胜多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听到捷报后的毛泽东挥毫写下这首《西江月·井冈山》,赞扬他率领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在黄洋界战胜了十倍以上的敌人,保卫了革命根据地。
奋战井冈山保卫黄洋界
1905年1月12日,陈毅安诞生于湘阴县界头铺镇神塘湾村的一个教师家庭。作为先进知识分子,在校求学期间他深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影响,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并领导了学生运动,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8年7月,陈毅安担任红四军三十一团副团长,在红军主力转去湘南之际,和三十二团的袁文才共同承担起守卫井冈山重责。不久,湘赣敌军“会剿”井冈山,敌军向黄洋界发起攻击。在战争焦灼的时候,陈毅安发挥炮科专长,亲自校准一门迫击炮,炮弹落在敌军设在李家祠的指挥部里,消灭敌军一个团长和十几个士兵,也打散了敌军的士气。群众的呼喊声、鞭炮声也让敌军误认为红军大部队已赶到,最终,陈毅安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战胜了敌军四个团,成功保卫黄洋界。
五十五封书信传情“无字家书”成绝笔信
陈毅安牺牲前托战友给妻子李志强寄了一封无字家书。
1929年,陈毅安在井冈山战斗中身负重伤,奉命秘密回到湖南老家养伤,并与李志强完婚。新婚九个月后,陈毅安收到党组织的通知,他被任命为红八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并被要求尽快赴任。与妻子李志强分别之际,陈毅安对妻子说:“如果我哪天不在人世了,就托人给你寄一封不写任何内容的信,你见到这封信,就不要再等我了。”
7月28日,红三军团攻占长沙后遭到国民党的凶猛反扑。为保住红三军团全线撤出长沙的通道,陈毅安接到彭德怀的命令,前去支援新河。面对人数远胜于己的敌人,他带领一支300人的敢死队,毅然奔赴前线。途中遭遇敌军的火力偷袭,年仅25岁的陈毅安身中4弹,壮烈牺牲在长沙城外。
在彭德怀寄给李志强的信中,告知了陈毅安牺牲的消息。
陈毅安牺牲一年后,受其所托的战友从上海向李志强寄出一封无字家书,但是她始终不相信丈夫的牺牲,四处打听丈夫的情况。直到收到彭德怀副总司令的亲笔回信:“毅安同志为革命奔走。素著功绩,不幸在1930年已阵亡……”李志强才愿意相信丈夫已经离世。
后来李志强精心保存着这五十五封珍贵的书信,终身没有再嫁。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核批了一批著名的革命烈士,陈毅安位列第九。
如今,在湖南革命烈士陵园,这对一生聚少离多的革命伉俪终于不再分离。而他们为之奋斗终身的理想,正在更多继任者的共同努力下变为现实。回首往事,我们应当向先辈们学习,将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情,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
来源:红网
编辑:马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