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纵连横 迈向改革深水区的湖湘魄力丨国企改革观察②

2021-12-25 15:55:02 红网
作者:陈雪骅 编辑:彭笑予
字号:

编者按:这是一场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国企纵深改革,它的新使命被写进了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它的每一步接续前行,都凸显了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强决心。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改革,就没有进步,没有改革,就没有提升。我们回望过去,梳理三个阶段的国企改革史,我们以湖南为坐标观察国企改革的重点、难点,其实都是为了一个目标:推动和完善这场改革,并接受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顺应改革大势,湘水集团旗下远洋集运公司不断提升技术装备,推出万吨级双燃料集装箱船。.jpg

▲ 国企改革不断探索新机制新思路,图为湘水集团旗下湖南远洋集运公司制造的万吨级集装箱船出征。

红网时刻记者 陈雪骅 长沙报道

三年国企改革行动即将迎来收官之年,湖南国企落实“十四五”规划的路径也越来越清晰。

2021年,湖南国资国企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式探索和实践,按照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三年行动方案”时提出的“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要求,湖南接下来将在股权多元化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下称混改)、资产证券化和并购重组等重点、难点工作上持续聚力,改革正朝深水区稳步迈进。

谈到混改和并购重组,笔者想起一件往事。

那是2008年下半年,在“有色金属之乡”郴州,众多矿企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潮”。

当时,受金融危机及国际行情影响,湖南郴州市境内主要矿企的矿产品价格连续下跌——柿竹园的钨矿产品由原来的每吨13万元降到5万元;宝山矿的铅精矿、锌精矿由原来的每吨1万元以上跌至四五千元;香花岭矿业的锡矿由此前平均售价每吨15.2万元,跌至9.5万元……

“寒潮”来临之前,黄沙坪铅锌矿业还在酝酿涨10%的工资。很快,涨工资的“期待”,变成了一再提上日程的“开源节流”议题。管理层首先把自己的待遇降低30%,非生产性开支全面压缩,矿产品也“只采不探”,即便这样单纯靠生产矿产品来降低成本,也无法避免动辄几千万元的亏损。

柿竹园矿业、香花岭矿业的产品积压严重,卖不出去,宝山矿业、瑶岗仙矿业持续停产停工,整个有色金属市场,面临有价无市甚至无价无市的局面。

这场“寒潮”带给矿企的影响,可用“惨烈”来形容,甚至波及到上下游产业链。例如,郴州的一些地勘单位,矿业低迷直接导致矿产勘查业务萎缩。

2009年早春,云雾遮挡的柿竹园矿山一角。.jpg

▲ 2009年早春,金融风暴下云雾缭绕的柿竹园矿山一角。

其时,位于长沙的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湖南有色),也因这场矿业危机陷入困局。

成立于2004年的湖南有色,整合了包括上述柿竹园矿业、黄沙坪铅锌矿业、瑶岗仙矿业等在内的一大批省内矿企。两年后,公司在香港上市首日便推动有色金属板块整体上扬,此后湖南有色更是开启海外并购潮,先后收购了多家企业。

但因扩张过快,股市募得的资金多用于收购,后续运营资金堪忧,而旗下子公司的矿山几乎都是一个个小城镇,“镇”上所有人的吃喝拉撒公司都得管,加上组建成立时靠的是行政命令,并未建立相应的整合机制,湖南有色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这些问题在矿企遭遇金融风暴后,全面爆发。

湖南有色管理层试图通过改制、整肃内部管理挺过价格暴跌期,但是多种矛盾激发的当口,内部改良已无济于事。

彼时,中国五矿为了整合资源、提升在有色金属领域的话语权,早已盯上了湖南有色,并多次抛出绣球展开重组谈判。

金融风暴下的矿价暴跌,反给中国五矿“助了一臂之力”。

最后在有关主管部门主持下,历经50多次谈判,终于在2009年12月28日签下了协议——五矿有色控股以55.59亿元向湖南有色控股增资扩股,获得其49%的股份,湖南省国资委再将其持有的湖南有色控股2%的股份无偿划转至五矿有色控股,重组完成后,中国五矿合并持有湖南有色控股51%的股权,湖南省国资委持有另49%的股权。这次重组不仅达到了让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目的,还从市场层面多了央企资本的加持,提高了抗风险能力。

雨季施工(1).jpg

▲ “湖南国企不断加快市场建设步伐,图为湖南建工集团旗下安装公司在沙洲村项目冒雨施工”。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

如今,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即将迎来收官之战时,再回头细看上述重组案例,仍有助于打开思路、增长见识。笔者以为,对于眼下这场触及深处的国企改革,至少有以下几点认识:

其一能对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中增强国有经济“五力”的表述有更深的理解。时代背景下,各国对于能源的争夺将更趋白热化,国资国企除了加强对能源特别是稀缺性资源的控制力外,还要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当经济危机真正来临时,它的破坏力往往是迅速的、全行业性的,唯有实力雄厚者、未雨绸缪者方能抵挡或降低损失。

其二疫情影响之下的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未来一些不确定因素增加,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特别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国企在并购重组特别是海外扩张方面得走稳走实,这段时间以来,湖南国资国企多次强调“要聚焦主业”“优化空间布局”,特别提到要“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正是基于此种考量。

其三要做好相关配套改革,例如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指企业兴办的与生产经营没有直接联系的、承担了职工生活、福利、社会保障等社会职能的机构和设施)等历史遗留问题,原来一边管着矿业小镇的吃喝拉撒,一边还要谋划企业发展,必须加以解决。目前来看,湖南大部分省属国企已经按照国务院有关要求完成了剥离任务。

微信图片_20211223222407.jpg

▲国企改革推动技术创新,图为突破业界“卡脖子”难题的湘投金天新材高性能钛焊管团队在作业。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给企业松绑,让企业轻装前行,已成改革共识。

这方面可资借鉴的,如黄金集团旗下的辰州矿业,早在2000年时就实行了改制,处理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为了顺利上市,他们只用了3天时间,就动员所有职工包括离退休员工筹集资金920多万元。后来因证监会强调员工不能持股,辰州矿业管理层又去做工作,以数倍价格进行股权收回,最后员工又一致同意剥离员工持股。

今年7月1日,从北京捧回“全国优秀党组织”荣誉的辰州矿业,善于开展党建工作,在处理此类问题时更为得心应手,如在精简机构和人员中,一次裁减中层管理干部37人,分流30%的机关管理人员等,比较顺利。

当然,如果辰州矿业没有效益,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没有面向市场的现代企业制度保障,也不可能顺利解决一些历史遗留问题。

微信图片_20210818152028.jpg

▲ 晨曦中的辰州矿业文化广场。

作为市场主体,效益怎么来?活力怎么激发?利益怎么分配?谁来监督企业决策行为?这些都是国企改革绕不过去的问题。

近年来,湖南国资国企加大了并购重组特别是混改的力度,在三项制度改革(劳动,人事,分配)和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方面也是不遗余力地推进。

通过混改引入非国有资本,能建立高效的市场化管理机制,改善盈利能力。2020年11月,湖南国资委曾面向全社会一次推出83个省属国企混改项目,力度空前。

作为此轮集团层面混改第一股,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建筑设计院”)的改革具有范本意义。

这家创建于1952年的公司,先是从事业单位改为全民所有制企业,然后在湖南省国资委接手监管后,又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直至此次“混改”,可谓“资历丰富,背景复杂”。混改前,建筑设计院显得活力不足、市场竞争力较弱,业务模式单一,主要业务收入集中在传统的勘察设计板块,而勘察设计行业是智力密集型行业,因缺乏激励机制,建筑设计院在保留、争夺人才方面也缺乏吸引力。

建筑设计院走到了必须“借助外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时候。在湖南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指导支持下,公司最终通过混改,引入维尔利、风语筑、中信证券等5家战略投资者并成功签约。

这个案例,不仅进展速度快、效果好,还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内部支持,例如公司混改方案、员工持股方案、人员安置方案等,在职代会审议环节均是全票通过。

改革的力度有多大,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开放的力度有多大。当年中联重科进行混改时,有人担心国有资本无法控股,而事实证明,从2000年上市到2014年,其国有股本从49.83%下降到16.26%,通过混改,形成了“一股领先+相对分散+激励股份”相结合的股权结构,成功实现了既让国有资本控股、保值增值,又让企业从外部输入活力的目标。

笔者认为,目前国企混改、重组的空间还有很大,面向市场展实力、展商机、引资本、聚人才的文章还要大做。

以长沙为例——眼下各类资本机构如过江之鲫,竞相瞄准一线市场。有媒体粗略统计,至少有包括腾讯、阿里、五源、天图、源码资本、红杉中国、字节跳动、小红书、今日资本、美团龙珠在内的资本机构,在长沙市场投资布局。如此多的社会资本扎堆现象,为何相对较少出现在国企领域?承担了国计民生重任的国企,需要引入活力和监督机制的国企,为何很难吸引和扩大社会资本加入?这些常识问题值得关注。

事实上,无论是引入非公资本激发活力,迅速借助战略投资者建立市场网络,还是助推三项制度改革落到实处,提升企业创新力,混改都能帮上大忙。

湖南国企改革.jpg

▲“混改”提速,重组加快,湖南国企改革往纵深推进。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混改不同于股权多元化改革,前者规定必须有非公资本加入,后者则没有这样的限制,在股权制衡和监督上,前者所起的效果更大。

除了在混改领域不断探索,这两年,湖南省国资委还加快了省属监管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先后完成了国资集团、交水建集团、现代农业集团、湘水集团、湘科集团、酒店旅游集团等一批企业的改组组建、整合重组,设立了省属国企湘江产业基金、并购重组基金等,国有资本不断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同时,湖南省将高新创投、国资集团、兴湘集团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南新制药、华菱线缆IPO上市,湖南兵器引入中国兵器、中国重装、国家军民融合大基金等战略投资者,非公资本参与公司治理积极性有效发挥,国有资本功能持续放大。

接下来,湖南还将加快专业化整合,完成能源集团改组、环保集团等组建。可以预见的是,跨行业、跨领域、跨企业的专业化整合也是重要方向。

对混改企业来说,股权层面的混合只是第一步,其后还需要以“混”促“改”,要转换经营机制,以资本证券化为重要方向,建立规范的治理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从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的信息来看,国家今后还将赋予地方以更大的改革自主权,鼓励各个企业大胆探索。

好风凭借力,湖南国企改革“强链、补链、延链”的全新时代将更加精彩纷呈。

相关链接:从“企业元年”看那些壮怀激烈的创新之路 | 国企改革观察①

观潮.gif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