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市荆竹铺镇桐木村的一处乡村公厕。
编者按: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湖南上下传承脱贫攻坚精神,继续强化责任、政策和工作落实,严守规模性返贫底线,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近日,红网时刻开设《巩固成果·推动振兴》聚焦湖南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全面乡村振兴方面的做法、成效、经验。
红网时刻 记者王义正 长沙报道
“现在,在这里‘方便’,实在是太方便了。”如今,谈到自己家的厕所 ,浏阳市沙市镇东门村村民张建标的脸上总是挂着笑意。
2014年以前,张建标家里用的是旱厕。后来,张建标将家中的旱厕改成了水冲式厕所,建了两格化粪池。但由于工艺问题,化粪池经常发生堵塞、外溢,天气一热,异味很重。
2020年,在湖南掀起的“厕所革命”大潮中,张建标家的厕所升级为整体式三格化粪池,不仅除去了难闻臭味,流入第三个格子的粪水经发酵、腐熟后,还可直接用来浇地施肥。
整体式三格化粪池。
厕所,是农村人居环境面貌中最不起眼的“洼地”。厕所“改头换面”,某种程度上可以直接抬升农村人居环境的档次,提升居民的精气神。
乡村振兴的第一仗就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而农村人居环境好不好,厕所有很大的“发言权”。
近年来,湖南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小厕所、大民生”理念,将农村“厕所革命”作为“三个重要工程”来抓,以提升生活品质为目标,以尊重群众意愿为前提,以保障改厕质量为基础,探索走出了一条农村“厕所革命”的有效路径。
湖南农村中的“花园式”化粪池。
在洞口县高沙镇洪茂村,村民向丽萍的家中采取的是“三格化粪池+人工小微湿地”的改厕模式。其中,三格化粪池的有效容积是1.5立方米,总造价是2298元,全部由政府财政承担。
湖南连续三年将农村改厕列入省重点民生实事,每年改(新)建农村户厕100万个、公厕1000座左右。近两年,全省共筹措资金38.3亿元用于办好农村改厕民生实事。
改厕之后的化粪池。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将农村改厕问题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内容,在全省部署开展摸排整改,已累计摸排户厕68.77万个,查找出问题457个,解决问题295个。
从洞庭平原到湘南丘陵,从罗霄山脉到武陵山区,湖南122个县市区按照一二三类县划分,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各地结合当地群众习惯、地理条件等因素,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改厕方案。
截至2020年底,全省一类县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9%,二三类县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92.2%、80.3%;连续三年获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的激励县奖励。
湘潭韶山市的“美丽屋场”。
同时,湖南还将“厕所革命”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相结合,将农村改厕过程中形成的农户自愿、自筹、自管机制,延伸至美丽乡村建设,村里的事由村民商量着办,共建共治共享“美丽屋场”“美丽庭院”等。
通过大力开展以农村“厕所革命”为重点的“一拆二改三清四化”行动,将改厕“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等做法推广到农村垃圾、污水治理等各方面,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目前,全省93.8%的行政村对生活垃圾进行了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县市区全覆盖,探索了垃圾分类回收可换取日用品的“绿色存折”“积分银行”,垃圾“回收网”与村庄“保洁网”“两网融合”等有效模式。全省已累计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6757个,所有村庄基本实现干净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