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经过城市更新后的长沙,会变成什么模样?
近期,长沙市城市人居环境局公布了《长沙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以下简称“《规划》公示版”)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即通过城市更新建设有颜值、有气质、有内涵、有格调、有品位的大美长沙。
同时,这一城市更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透露了未来15年长沙城市更新工作的思路与方向。
推动32个片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长沙城市更新的范围为长沙市中心城区,包括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及长沙县,总面积3915平方公里。
根据《规划》公示版,长沙将通过综合整治、功能完善、历史文化保护、生态修复以及全面改造等方式,对城镇老旧小区、棚户区、危房、旧厂房、城中村、农安小区、区域性商贸市场、滨水空间以及区域内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更新与保护。
预计到2035年,通过片区整体更新,实现城市高品质发展。推动32个更新片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涉及范围面积129.6平方公里。
一方面,通过对城市建筑的改造、更新,对用地进行功能置换和调整,实现城市功能迭代和升级。另一方面,通过对历史资源保护和修缮促进城市文脉延续,保留历史保护地区传统街巷肌理。
形成“一核两带多区多点”城市更新总体空间结构
《规划》公示版透露,长沙将形成“一核两带多区多点”城市更新空间总体结构。
“一核”为中央核心区,是东、南、西二环和三一大道围合的区域。它是国家中部中心城市及省会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区。这一区域的城市更新,旨在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增加公共设施,集聚文化交流、创新创意与公共服务、商务金融功能。
“两带”即湘江风光带(湘江沿岸两厢区域)和铁路沿线提升带(京广铁路沿线);“多区”即划定的32个更新重点片区;“多点”即依托轨道交通、优质教育医疗资源、重点单位、门户开放区域布局的重点更新区域。
据悉,长沙将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提高城市活力和品质为目标,积极探索渐进式、可持续的有机更新模式,做好城市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倒逼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粗放式扩张向内涵式效益提升转变,建设有颜值、有气质、有内涵、有格调、有品位的大美长沙。
新增道路519条,扩建道路24条
城市交通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规划》公示版透露,要以城市更新为契机,科学考虑交通组织,促进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
《规划》公示版明确,要倡导公交优先,积极推进公共交通枢纽建设,合理配置轨道交通车辆段、停车场等设施用地,实现各类公共交通之间、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之间的便捷换乘。
同时,优化轨道交通沿线空间资源配置,对轨道站点周边片区进行统筹规划。比如,以五一广场站为代表的商圈核心类站点周边,进一步强化商业服务功能,建设繁荣共享的城市商业中心;以火车站为代表的交通枢纽类站点周边,加强公共交通换乘便利度,提升站点周边风貌品质,彰显城市形象;橘子洲站等特色景观类站点,彰显城市景观形象,保护景观特色,控制周边区域发展。
此外,《规划》公示版还透露,通过更新改造,打通微循环和断头瓶颈,改善路面质量,重点保障公共交通站点的可达性。通过城市更新工作,新增道路共519条,其中主干路5条,次干路22条,支路492条,共计215.56公里;扩建道路共23条,其中主干路1条,次干路18条,支路4条,共计34.22公里;新建充电桩11.75万处,预留充电桩建设位置78.57万处。
外围片区重点增加公共服务设施
优化公共服务配置,也是长沙未来城市更新的一大要点。那么,如何优化公共服务配置?
《规划》公示版明确,要进行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再优化,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并推进完整居住社区建设。
进行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再优化,一方面,中央核心区内转移部分党政机关、专科医院,疏解部分高等院校、省部级以上三甲医院,提质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及体育场馆等,推进各类市级、地区级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
另一方面,外围片区重点增加体育、医疗等现状较为紧缺的公共服务设施,以高标准建设打造城市标志性空间,利用重大公共服务设施激活片区活力,实现民生设施协同配套、公平共享。
同时,要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应以社区生活圈为基本单元,结合现状设施服务质量、服务人口及服务范围等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社区设施配置类型、供给规模及布局模式,打造集便民服务、社会交流、社区治理于一体的“一站式”社区中心,补齐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缺口。
《规划》公示版也明确,将通过城市更新工作,新增公共体育设施17处,共21公顷;新增公共医疗设施71处,共114公顷;新增教育设施252处,共911公顷;新建5G基站442处。
推进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方面,将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工作,通过补建、购置、置换、租赁、改造等方式,因地制宜补齐既有居住区建设短板。新建住宅项目要按照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将基本公共服务、便民商业服务等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建设作为开发建设配套标准,确保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和同步交付。
链接
19个核心区域13个外围区域
未来15年的长沙城市更新工作,划定了32个片区,总用地面积129.6平方公里。那么,这些片区的城市更新将如何进行?
近期公布的《长沙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批前公示》透露,根据更新片区历史保护要求、区位特点、建成年代、片区综合承载能力等要求分区进行指引,主要分为更新核心区域和外围区域两大类。
更新核心区域,为东、南、西二环和三一大道围合的区域,涉及19个更新片区。该区域内的城市更新以历史文化保护和综合整治为主。
核心区域应严格落实“四增两减”要求,通过城市更新整合土地优先用于落实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服务设施,适当降低区域内居住建设容量,逐步向外疏解人口及低端城市功能。
外围区域,是核心区以外的片区,涉及13个更新片区,是城市外围重点更新区域。
外围城市更新片区主要承接核心区疏解的功能,通过城市更新完善功能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应按规划严格落实公共设施、市政设施、交通设施、绿地等,同时外围片区通过城市更新强化功能,通过承载核心区功能来支撑核心区的城市更新。
32个城市更新片区名单:黑石铺片区、新开铺片区、书院南路片区、书院路片区、岳麓大学科技城片区、麓山南路片区、桐梓坡片区、湘雅附三片区、阳光一百片区、观沙岭片区、望新片区、五星村片区、黄兴北路片区、德雅路两厢片区、东风路片区、汽车东站片区、马王堆片区、烈士公园片区、解放西路片区、火车站片区、侯家塘片区、高桥片区、红星两厢片区、井湾子片区、中烟雅塘片区、劳动中路片区、左家塘片区、望城更新片区、璃湘路两厢片区、中南汽车世界两厢片区、马厂更新片区、四方坪更新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