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汪衡 何青 长沙报道
2022年1月12日,湖南新闻战线优秀新闻作品表彰会议在长沙举行。会议对中国新闻奖湖南获奖作品、湖南新闻奖获奖作品等进行表彰。
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杨浩东出席会议并讲话。
笔者注意到,在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来自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等17件新闻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3件、二等奖6件、三等奖8件,获奖总数位居全国前列。
正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湖南这些获奖作品内容丰富,格局宏大,立意高远,既有记录脱贫攻坚、科技创新等宏大叙事;也有记录同心抗疫,奋力拼搏战胜病毒的感人故事。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些成绩,既是湖南新闻战线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更是守正创新、践行“四力”取得的丰硕成果。
把牢方向导向,书写时代答卷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检验新闻舆论工作初心和使命的“试金石”。
“中心”,就是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大局”,就是事关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整体局势。围绕中心,新闻舆论工作才会始终与时代共进步;服务大局,新闻作品才会站位准,有全局高度。
湖南省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首倡地,记录和报道首倡之地的首倡之为,是湖南新闻人的关键使命之一。
湖南日报社融媒体作品《村里最远那一户》、湖南广播电视台创意互动H5《一张照片背后的这七年》和广播访谈节目《从十八洞村到沙洲村》这三件荣获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作品无一例外都是聚焦“精准扶贫”,“媒体湘军”紧扣主题主线,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凝聚了强大精神力量。
可听、可见、可触摸,湖南主流媒体谱写出一组“精准扶贫”的沉浸式史诗。
系列报道《村里最远那一户》文内配图。
《村里最远那一户》是记者用双脚“走”出来的故事。从“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开始,湖南日报社的记者走遍14个市州,从中选择14个典型的脱贫村,聚焦14户最远的人家,通过14篇稿件、15个视频、14张地图海报、49张新闻图片,全方位记录那些正在悄悄改变的动人故事。
《一张照片背后的这七年》H5首页。
《一张照片背后的这七年》是一段可触摸的历史。该作品从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与村民们座谈时的一张照片出发,深入寻访照片中的十几位村民,通过H5的形式,结合40张照片、12个故事、1个短视频,以“照片+文字+视频+音乐”的创意互动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十八洞村7年里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十八洞村到沙洲村》新闻栏目图。
一个是“精准扶贫”的首倡地,一个是“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从十八洞村到沙洲村》通过回望两个湖南小村庄,折射出中国乡村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和生动实践。节目不仅有习近平总书记到访村庄温暖时刻的微纪录回放,还有两个村的不同年龄、身份的两代人的对话访谈,以及嘉宾“5年后愿景”信件封存活动,内容鲜活而生动。
这些“立得住,叫得响”的作品,证实了新闻作品与党和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才有力量,更印证了“脚板底下出新闻”的真知。
凝聚起疫情防控的强大舆论力量
2020年,一场骤然袭来的大疫,给中国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考。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湖南全省上下迅速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各条战线、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凝聚起众志成城战大“疫”的强大合力。其中,闻令而动、逆行出征的湖南新闻人,成为活跃在战“疫”一线的一道靓丽风景。
《视频丨泪目!如果我不幸倒在武汉 请把我骨灰无菌处理撒在长江》截图。
2020年正月初一,湖南小伙郑能量在微信朋友圈立下“生死状”后,从长沙出发,独自奔赴武汉,成为一名志愿者。湖南红网时刻新闻客户端记者经多方联系终于成功采访了郑能量,获得第一手新闻视频素材。编辑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精心策划,推出的《视频丨泪目!如果我不幸倒在武汉 请把我骨灰无菌处理撒在长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获评中国新闻奖短视频现场新闻类二等奖。
海报《这些痕迹,刻在你脸上,痛在我心里》。
一张照片就是一个战“疫”故事,如何将这样一组故事讲得生动又有温度?湖南日报社新湖南客户端新媒体产品策划小组以新闻图片为核心要素,设计制作创意海报——9张特写镜头,以一线医护人员摘取口罩后的勒痕为主线,通过他们脸上深深浅浅的勒痕、坚毅温柔的眼神、略显疲惫的微笑,传递温暖和信心,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强烈共鸣。这组《这些痕迹,刻在你脸上,痛在我心里》获得了中国新闻奖融合创新类二等奖。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网络谣言迅即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
微博话题#辟谣侠盟#截图。
在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的统筹安排下,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闻“谣”而动,积极主动发挥“发声筒”“科普员”“扩音器”的作用,联动全省媒体共同抗击网络谣言。战“疫”两年来,“辟谣侠盟”共推出系列报道4300余篇,总点击超4亿,由红网负责运营的微博话题#辟谣侠盟# 话题阅读量超1.9亿,形成了省内快速覆盖、对外及时澄清的辟谣引导能力,并形成了巨大的威慑震慑作用,为遏制谣言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而“辟谣侠盟”也评为2020年度湖南新闻奖重大报道奖。
《心疼!这是湖南省儿童医院#22岁护士的双手#这是一双属于战士的手》截图。
2020年年初,数以万计的医护人员白衣执甲、为爱逆行。潇湘晨报融合创新作品《心疼!这是湖南省儿童医院#22岁护士的双手#这是一双属于战士的手》,通过22岁护士的一双手,展示了医护人员坚守奋斗的形象,体现了众志成城、戮力抗“疫”的强大精神力量。作品刊播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纷纷为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寄来护手霜、手工肥皂,从线上到线下,从互联网正能量到人间大爱互助,完成了一次现象级传播 ,获得2020年度湖南新闻奖一等奖。
像他们这样的新闻工作者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奋斗在战“疫”的各个角落,在防控疫情的关键时刻,他们用一张张生动的照片、一篇篇高效的新闻报道,体现出了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践行“四力”,练好内功提升本领
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整个宣传思想战线提出的殷切希望。
湖南的新闻工作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一直在增加“四力”上努力拼搏,采写推出了一批有温度、冒热气、反响好的新闻精品,切实提升了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用实际行动发出了“湖南强音”。
《战旗美如画》截图。
为了拍摄报道军旅大片《战旗美如画》,湖南广播电视台张雪爬上了海拔接近6000米的廓琼岗日峰。最终,她用新闻人的理想和信念,打破身体极限。如她所说,“做一名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为理想而战,用信仰染红山河。我相信吃过的苦在回忆中也都会是甜的。”
《书记的乡间午餐》系列报道海报。
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的《书记的乡间午餐》系列报道,历时半年,走访了十余个各具特色的脱贫攻坚村,以驻村第一书记的日常工作之中的“乡间工作午餐”为切入点,最终在脱贫攻坚的“时代画卷”上留下了红网人生动的一笔。
全国第八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最佳选手、湖南广播电视台王尧虽然参加工作只有4年,但是他走遍湖南14个市州。他说,“作为一名记者,我将扛起这份事业赋予的神圣使命,践行‘四力’,讲好湖南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用理想信念书写热血青春。”
为了写出、拍出、制作出好的作品,可敬可爱的湖南新闻人不辞辛劳、不舍昼夜,甚至不畏生命危险,只为用手中的笔、话筒和镜头,用一篇篇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用心用情服务人民群众,为湖南的改革发展凝聚强有力的正能量。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再创辉煌。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落实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开局之年,新的征程即将开启、新的篇章正待写就。正如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杨浩东强调的一样,“迈向新征程,担当新使命,新闻舆论工作重任在肩,大有可为。”
笔者相信,湖南广大新闻工作者一定会继续增强“四力”,更好地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