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新冠病毒“打架”,谭德勇越打越勇丨科学之恋·湖湘青年科技工作者群像

2022-02-26 21:32:00 红网
作者:王义正 张必闻 编辑:胡冲
字号:


微信图片_20220226184452_副本.jpg

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湘青年英才”荣誉获得者、圣湘生物研发总监谭德勇。

编者按青年科技工作者创新活力足、创新能力强、创新潜力大。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心怀理想、富有创新精神的湖湘青年科技工作者们,是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的生力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突击队。红网时刻新闻推出《科学之恋·湖湘青年科技工作者群像》系列报道,为这些湖湘青年科技才俊鼓与呼。

红网时刻记者 王义正 张必闻 长沙报道

谭德勇个子不高,算不得魁梧,一副半框眼睛把学者气质修饰得恰到好处,但作为湖南圣湘生物的研发总监,他却是最早与新冠病毒“打架”的人之一,并且越打越勇。

2020年初,谭德勇带领团队只用了3天时间就成功研发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并顺利通过国家认证。

2021年,新冠变种病毒德尔塔来势汹汹。谭德勇和他的团队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再次仅用3天的时间就研发出德尔塔病毒的检测试剂,又一次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充足的弹药。

微信图片_20220226184459_副本.jpg

分子诊断试剂的研发中的样本。

如今,产自湖南的新冠病毒核酸试剂正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疫情防控的“中国方案”的推广贡献了湖南力量、圣湘力量。

2020年农历新年将至,谭德勇正在和妻子商量过年计划之时,却接到了一个普通的工作电话。

“电话那头,领导说有一种新的病毒出现,让我抓紧时间着手研发检测试剂,越快越好!”谭德勇说,作为已从事检测试剂研发7年的“老兵”,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电话带来的工作难度和挑战会那么大,简直前所未有。

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使人类对病原体的研究从形态学层次深入到分子层次。

核酸检测技术正是基于核酸双链互补配对原则的核酸杂交技术,技术人员合成与特定病原体DNA或者RNA互补的寡聚核苷酸核酸序列作为引物和探针,并用进行标记,让其与待测病原体的核酸进行杂交。通过荧光信号的变化对病原体进行快速的鉴别检测。

谭德勇和他的团队的主要工作,就是针对不同的检测对象,找到这个可以进行有效探测的“引物和探针”。

在以往的工作里,所检测对象往往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基因数据积累,可以根据这些已有信息进行参考,科学设计出最优的位点,经过不断的试验和优化调整,研发出有效的检测试剂并不难。

“但对于新冠病毒,我们能够拿到的基因组信息十分有限,数据库里也基本没有可参考的文献资料,全凭知识积累和经验摸索。”谭德勇说。

一次、两次、三次……一百次,每一次都要设计不同的试验“配方”,每一次试验前都充满期望,而收获的却是失望。

“有时候,真恨不得自己能变成一个‘分子’,钻进去看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谭德勇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大家身心俱疲。

他自己也累到了极点,但抗疫一线望眼欲穿、企业领导满怀期待、和他一起不眠不休的同事们视他为“主心骨”,他稍有怯意,就可能让整个团队陷入悲观。

“我是党员,是科研带头人,我必须扛起压力和责任。”谭德勇称,自己一面拖着疲惫的身体强打精神进行工作,一面不停给大家加油打气,终于迎来了那条“完美曲线”。

微信图片_20220226184424_副本.jpg

谭德勇和同事们在一起分析试验结果。

72个小时,一百多次试验,在和同事们在吃掉200多个面包,干掉600多桶方便面后,终于等到了那条“完美曲线”。

2013年谭德勇从浙江大学拿到分子生物学研究生学位,在宁波工作两年后,于2015年进入圣湘生物,主要参与分子诊断试剂的研发工作。

与我们熟知的大多数工作不同,谭德勇的工作对象主要是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因为肉眼看不见,所以无法直观感受“它们”的脾气秉性,只能用科学试验的方法进行“疯狂试探”。

谭德勇说,这两年圣湘的团队在新冠病毒检测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每一次病毒发生变异都会第一时间投入“战斗”,就算国内没有出现感染者,也要为国家进行技术储备。

“我爸爸是和新冠病毒‘打架’的人呢。”正在读幼儿园的孩子这样看待谭德勇的工作。一次妻子前往学校接小朋友放学,无意间听到这句无忌童言,并告诉了谭德勇。

“能得到孩子的肯定,就算再让我啃面包、吃泡面、打地铺,我也愿意。”谭德勇说,国家给了荣誉,企业给了奖励,但他最享受的还是作为父亲的成就感和来自家人的肯定。

微信图片_20220226184441_副本.jpg

工作中的谭德勇。

在谭德勇看来,用自己的努力,守护大家的健康,守护亲人的健康,是他勇往直前的力量之源。

1987年,谭德勇出生于湖南省怀化市,父亲是一名老党员、在乡村一线教书40年,母亲在家中务农,童年的家境并不富裕。

“小时候我家境贫寒,家人身体不舒服也舍不得花钱看病。从那时候开始我就萌生了一个想法,以后要努力改变现状,让更多的人‘看得起’病。”儿时的贫苦在谭德勇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后来他怀揣着儿时的梦,一步一个脚印奋力攀爬,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个中曲折唯有自知。

浙江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谭德勇参加了工作,家中的经济条件有所改善。但在工作中谭德勇发现,国内很多现代医学的检测技术来自国外,成本不高但收费很高,成了老百姓难以企及的奢侈品。

谭德勇的家庭或许“用得起”了,但还有很多的家庭“用不起”。

这几年,通过不懈的努力,谭德勇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一系列行业关键领先技术,研制了覆盖传染病防控、妇幼健康、突发疫情防控等领域的产品30余种,拥有境内外专利20项。

一次次的突破、一次次的攀爬,谭德勇让曾经神秘、高冷的基因技术转化为老百姓用得起、用得好的科技惠民产品。儿时就埋在他心里的那颗种子,现在已经枝繁叶茂向阳而生。

相关链接:

伍树松“恋上”松树皮 只为提取最佳配方养肥猪︱科学之恋·湖湘青年科技工作者群像①

怀着一颗爱国心 杨鑫想造中国“芯”|科学之恋·湖湘青年科技工作者群像②

来源:红网

编辑:胡冲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