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三八红旗手”获得者、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谭碧娥。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庹炼 徐婧婷 记者 吴公然 长沙报道
走下湖南省“三八红旗手”的颁奖台,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谭碧娥依然是那个低调温婉的青年女教师——一如既往地沉浸于科研和教学,定期运动打卡。她的生活中有高山流水的优雅,有星辰大海的远方,还有诗意花香的浪漫。
初见谭碧娥,明眸皓齿,长发垂肩——怎么也不会把这样一个柔和的女教师与“养猪”联系起来。
如何把猪养好,是谭碧娥科研的主攻方向。
当谈到科研,谭碧娥好似打开了话匣子:“将饲料高效转变为安全美味的动物蛋白质是养猪业的主要科学目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重视,人们对肉品质量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适当的肌间脂肪沉积,可以改善肉品质;但过多皮下脂肪沉积,既造成能量的浪费导致饲料成本的上升,也影响胴体品质。”
如何减少脂肪沉积,改善猪的胴体品质,在不影响肌间脂肪含量的同时增加瘦肉率?这是谭碧娥踏入生猪养殖研究思考的第一个科学问题,她为此挖空了心思。
以前科研条件较差,每周几吨饲料的配制从原料粉碎到混合都是人工完成。功夫没有白费,经过大量的调研和试验,她意外发现了精氨酸可降低肌肉机体脂肪率、提高肌内脂肪含量,改善猪肉风味。
从猪肉品质转到动物本身的健康,谭碧娥又经过了几年默默的积累。
“仔猪死亡率占养猪生产中总死亡率50%~70%,仔猪生长潜力仅发挥45%~50%,肠道健康是实现生猪生产性能最大化的关键。” 围绕仔猪营养代谢与肠道健康调控,从理论基础、调控技术到产品研发,谭碧娥团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解决长期以来困扰的仔猪断奶后腹泻、采食量低和生长阻滞等瓶颈问题。
“生猪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阶段,但是饲料资源紧缺,人畜争粮已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因地制宜利用地方非粮饲料资源,成为迫切需要,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目前,谭碧娥科研团队更多的项目聚焦到地源性饲料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上。
“做有担当的科研工作者,不能只局限于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必须面向国家的重大需求,解决产业问题。”作为国家生猪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谭碧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猪产业链技术服务和产业提质增效实践,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有些事情,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能激发兴趣。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投身猪营养研究的谭碧娥用兴趣、热爱和坚持浇灌着科研的种子。
“依托大平台、凝聚大团队、促进大协作、汇聚大成果。”谭碧娥说,感恩我的导师印遇龙院士和团队,现在的成绩离不开他们。2016年,手握好几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奖的副研究员谭碧娥破格升为研究员。
“希望我个人的经历能够带动更多的女性投身于这个行业。”提及目前动物科学技术行业女性占比话题,谭碧娥说:“我很高兴这个时代妇女不仅拥有更平等的社会环境,也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她认为,在专业能力相同的情况下,女性通常具有更好的亲和力和沟通能力,做实验时也更具细心和韧性。
谭碧娥在学术上是“严格型”导师,又是“服务型”导师。每位学生的实验和论文,谭碧娥都了如指掌,清楚地知道进展情况。学生遇到难题,她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实验室帮助解决。
“我希望教学实践和人文关怀并重,言传身教地告诉我的学生,投身科研、拥抱自己兴趣,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谭碧娥团队教学研究氛围十分融洽,学生们都很喜欢这个平易近人的导师,亦师亦友的谭碧娥也十分享受和学生们在一起讨论学问、聊天谈心的时光。她说:“跟学生在一起的时候最踏实、最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