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张盟 整理报道
记录人:湖南第一批援护医疗队队员、永州市中心血站潘丽群
时间:2022年4月17日
地点:上海
今天是来上海的第15天了,亲爱的爸爸,妈妈,陈先生,你们在家还好么?两个小家伙还好么?我想你们了!
想起4月2日接到电话时的场景,我很感动。在接到主任援沪电话时,我心里有过担心,有过犹豫,毕竟家中的两个孩子都还小,儿子才八个月,咳嗽肺炎还在治疗中。可是因为陈先生的一个点头,我说出了“我愿意参加援沪医疗队”。挂了电话后,陈先生看出了我的不安,开着玩笑却又很认真地跟我说:“恭喜你哦,可以去大城市看看了,是大上海呢。既然去了,就安心地工作,家里的事情不需要担心,儿女我都会照顾好,一定要给儿女做个好榜样。我们等你回家!”陈先生的一句话,让我不安的心随之放下。我很感谢他给我的支持!
轻手轻脚地在房间里收拾,可还是把母亲吵醒了,我告诉她:“妈妈,我明早要去支援上海,家里的两个小朋友,辛苦你们了。”妈妈什么也没说,起床帮我一起收拾着东西,我知道,她很担心我,却也默默地支持着我。
一夜未眠,4月3日清晨,我给爸爸打电话说要去支援上海,爸爸只有一句话:“自己注意防护,平安归来!”虽然只有一句话,但我能感受到他对我的支持。陈先生把女儿从床上叫醒,一起送我来到单位。下车时,女儿对我说:“妈妈,加油,我们等你回来!”当时的自己心情很复杂,却也不能停留。拿上单位连夜准备的物资,上了单位的公车出发市卫健委,与永州援沪医疗队集结。
卫健委里,聚集了永州出发上海的24位队友,领导给我们永州援沪队举办了简单的出征仪式。在领导的千叮万嘱下,带着使命,与永州援沪医疗队坐大巴车抵达长沙,与湖南首批104名援沪队员集结。
下午5点的专机飞往上海,抵沪时已是接近晚上7点,赶往酒店已是晚上9点多了。晚上10点我们紧急召开了视频会议,领导们部署了工作,不辞辛苦连夜前往方舱实验室查看现场了解情况。
4月4日清晨,知道任务后的我们,没有一个人赖床,跟着领导们坐着专车来到实验室,根据分工进入每个操作区间,跟着宝藤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学习,每个人都很努力、认真,为第二天湖南独立接管一半气膜方舱PCR实验室做好准备。
潘丽群在工作中。
熟悉了工作流程的我们,从4月5日开始,开始独自开展工作,实行8小时工作制,三班倒,保证实验室轮转工作。为了减少物资的浪费,队员们工作前都尽量减少食物进食,减少水的饮入。就这样,白班、晚班地上着,根据工作安排调整,从最开始的8小时工作制到12小时工作制到现在的24小时工作制,队友们都相互合作着,努力着。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各工作区间相互协调,有了现在一整条完善的“流水线”。标本量大时工作量大,工作时间也长,却没有一个队员推诿自己的工作。大家相互帮助,在做完自己的工作后,还会去需要帮助的工作区间帮忙。一个班下来,衣服都湿透了。在我们工作的同时,湖南娘家时不时给我们送些物资,吃的,喝的;领导们时时刻刻地想着办法解决我们的需求。虽然辛苦,但在脱下了防护服,看见队友们的笑容,大家一起挤在一个小小集装箱里休息时,感觉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阳春四月,春暖花开。同行的小伙伴们有4位在四月过生日的,在疫情防控允许的情况下,领导们给他们准备了蛋糕、随手礼,为他们过了一个特殊的集体生日。
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每天只能两点一线,回酒店后也不能出门溜达或串门娱乐。领导们担心我们工作压力大,人员闭环管理缺乏交流等出现心理异常情况,推出了六大关爱措施:建立了24小时的心理热线;鼓励大家多与家人视频,写书信;鼓励没上班的队友早上10点一起线上运动打卡;晚上11点放舒缓音乐到群里,提醒大家早点休息;积极联系湖南后援团队,给我们争取近期配送一些合胃口的零食和小吃;在有困难时,可随时拨打24小时临时党支部电话,领导积极回应大家的需求。领导们的用心,给了我无数感动,能加入这个大家庭中来,我很光荣也很幸福!
无论白班,还是晚班,下班后我都会第一时间跟丈夫视频,看看家里两个孩子的情况,跟家人们分享今天的工作,视频里,女儿会笑着说:“妈妈,我想你了,你不在家,我会乖乖听话的,妈妈也要保护好自己,加油哦!”看着家人们的面孔,感觉卸下了一身的疲惫。
疫情面前,大爱无疆,家人、领导对我们的支持是最坚强的后盾。我们坚信,携手共进,定会早日取得胜利!上海加油!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