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双清正在抛秧中。
红网时刻新闻5月11日讯(通讯员 卢紫瑶)在“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新时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巾帼。在湘乡市泉塘镇双江村,就有这么一位对使用犁田机、无人机、插秧机、抛秧机等“十八般农技”样样精通的巾帼,她就是拥有3家合作社、种田近万亩的创业能手、种粮大户——彭双清。
“轰隆轰隆轰隆……”彭双清开着收割机,如引领千军万马的女将,英姿飒爽,驰骋在稻浪起伏的金黄田野中。“2006年买了收割机,一开始觉得难学,慢慢地就上手了,而且学习是一通百通的,学会了操作收割机,对使用无人机、插秧机、抛秧机自然也就会了。”彭双清说,“现在种田都讲高科技、机械化,我们也得跟上时代嘛。”
彭双清的“十八般武艺”还不止于此。2003年,她与丈夫舒纲举创立水稻种植合作社,2017创办荣桥机械农机合作社,夫妇俩还一起经营了一个家庭农场。今年,他们在隔壁镇买下了15亩地,准备成立一个粮食储存公司。此外,夫妇俩今年还从9个村,流转了近万亩水田种植双季稻,这可是很多种粮大户想都不敢想的“惊天之举”。
众所周知,“靠天吃饭”的农业,搞好不容易。“平时都是‘一身灰、一身泥、一身汗’就不说了。”彭双清算了一笔账,租金、农药、化肥、犁田、收割、人工、抽水费,一亩地成本就将近900元。
面临这些困难,为何夫妇俩仍然“偏向虎山行”?彭双清回答,国家政策是最大的定心丸。“现在早稻集中育秧奖补每亩100元,种植奖补每亩200元,加上其他补贴,每亩奖补不低于360元,减去各类成本,每亩能赚100-150元左右。”今年,泉塘镇还拿出30万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宣传、早稻备用秧种植、奖励粮食生产先进集体和个人等。
彭双清获得湖南省第一届机插秧技能竞赛三等奖。
此外,省市县级都有农业技术培训,湘潭、湘乡都派了技术特派员来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镇上指派管农业的副镇长和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主任就常常会来我们这里,指导技术、办理土地流转手续……”彭双清笑着说。得益于各级的政策支持、技术指导,2019年,彭双清参加湖南省第一届机插秧技能竞赛,摘得了三等奖。现在,夫妇俩能用机械、能修机械,还能指导教学,成了合作社的核心技术人员。
今年,湖南省委一号文件提出了着力推进“中国粮·湖南饭”品牌提升计划,要将“中国粮·湖南饭”打造成湖南“三农”工作的“金色名片”。
随着合作社越做越大,彭双清也希望,未来他们能进一步推进机械化、智慧化耕作,并借助电商与时代接轨,打造粮食品牌,走上发展的快车道。“这是时代给予的机遇,也是我们农业人的责任和义务。”彭双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