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湖南召开全省国资国企会议。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雪骅 长沙报道
5月10日,湖南召开全省国资国企会议,通报了一季度国企经济运行情况,盘点了全省国企改革进度。
对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台账,省属国企明确的改革任务有1561项,迄今已完成1464项,完成率93.79%,其中三户企业轨道交通集团、黄金集团、兴湘集团进展较快,都在95%以上。
湖南省各市州的改革任务是665项,目前已经完成574项,完成率为86.32%,其中衡阳、长沙、娄底三市完成率最高,均超过了91%。
这样的一份改革成绩单,来之不易。
按照国务院国企改革办的考核评估机制,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改革任务评估结果分为A、B、C、D四个等级,每半年评一次,在最近的一次评估中,湖南被评为A级,在全国范围被通报表扬。
改革获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也要看到稳增长的压力。有数据显示:28户监管企业一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287.1亿元,同比下降11.3%,两年平均增长14.8%,实现利润61.36亿元,同比下降16.2%,两年平均增长144.7%。其中,24户直接监管企业实现收入同比下降1.6%,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8%。
在上述经济运行报告中,主要提到了三个层面的叠加影响:2021年同期基数较高,疫情影响,以及工程机械行业周期性调整。
其中,疫情的影响最大也最为直观,部分侧重于重型制造、流通消费领域的省属国企明显市场盈利空间趋紧,一些企业的海外项目受阻或利润空间大幅压缩,而物流成本快速上升,部分企业的原材料和设备采购出现困难,货物进出口均受影响。
此外,加上俄乌冲突导致的国际环境风险挑战因素,国内部分行业进入调整周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游原材料价格高位波动。3月下旬,全国流通领域50种重要生产资料中,39种价格较去年年底上涨,其中天然气上涨65.3%,焦煤上涨37.7%,原油价格创7年来新高。而农资、饲料价格大幅上涨,加上行业政策影响,直接导致湖南粮食集团、现代农业集团的收入下降。如何降本增效?如何“多”谋出路?成了许多国企眼下最为迫切的工作。
另一方面,一些占据资源优势的企业,例如钢铁、有色、原煤、盐及盐化工产品价格普遍上涨、产销良好,湖南钢铁集团、黄金集团、轻盐集团、湘煤集团都因产品价格上涨而增收增利。
今年以来,雪天盐业多次向上海、吉林等地捐赠抗疫物资,凸显国企担当。
还有一个利好,是省属监管企业层面自身降成本意识普遍增强,经营成本费用同比下降,利率压降成效明显,今年以来,在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国资委党委书记陈飞牵头推动下,企业贷款利率压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预计全年可节约利息支出2.1亿元。
从综合批露的信息看,在疫情和外部环境的双重影响之下,湖南国企要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顺利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还需重点做好这三件事:
第一,全面清理欠账和历史遗留问题,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战打赢打好。
此次会议透露了一组数字,即截至3月底,省属监管企业“两金”占用1484亿元,占流动资产比重37%,其中,应收账款799.47亿元,同比增长3.1 %。这里的“两金”指的是应收账款和存货,国有企业要运行畅通,就必须增加收款比例和减少存货积压。
所以,当前湖南国企的“两金压降”任务较重,特别是处于投资低迷期的房地产、基建领域,对于眼下的建筑类企业来说,应收账款比例普遍较高。
放眼整个省属国企范围,上述提到的“应收账款”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三年改革收官战很大程度上打的是银两粮草,欠账清理是否及时、到位,直接关联到国企改革推进的速度和质量。
另外,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也到了必须要扫尾解决的时候。
记者从一线渠道获知,湖南省属监管企业旗下的个别三级企业,至今仍没有完全处理好“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在企业职工及家属转为社区居民时,个别县(市)级政府一边表示可以接受其民政事务和社会保障等管理事项,一边又磨磨蹭蹭向企业“漫天要价”,盯着企业“靠山吃山”的惯性思维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就要“验货”的关键当口,这样的历史遗留问题,必须从快予以解决。
第二,降本增效,落实好企业制度执行力。
疫情影响下,有的企业利润增长缓慢,每天要面对居高不下的生产、运营成本,有的企业在海外的项目,因不可控因素出现,增添了许多运营风险成本。
记者所知的,如湖南建工集团旗下安装公司为了完成在蒙古国的额尔登特电厂扩建项目,整个团队在极端天气抢工期、抢进度,甚至在零下30度的环境下也继续作业,出色地按期完成了项目任务。但因疫情影响,中蒙直航中断,项目部和施工队伍100余人滞留在蒙古国,最后不得不绕道伊朗转机,历经30多个小时才回国,仅买机票一项就额外花费了很多。
相比上述特殊情况下“不得不”花费的成本,更多企业则在日常运行中把成本管理放在了重要位置。有建筑业内人士称,因受行业大环境影响,目前该行业所获净利润不到3%,不独建筑业,在制造业和消费领域,相较于过去的利润空间,“长期做好对成本的控制”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
湖南建工集团工业设备安装公司承接了国内大部分城市垃圾处理建设项目。
降本增效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重视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湖南省国资委此前就明确提出“各企业要多措并举对冲市场低迷带来的经营压力,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的开发应用”,同时支持企业牵头承担或参与国家、省级“揭榜挂帅”项目和十大技术攻关计划,鼓励企业继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出2022年全年研发投入强度力争达到3%以上。
管理创新也能促进降本增效,如辰州矿业持续发布的“红黑榜”,从工矿企业的日常管理入手,在细节中体现成本控制质量,如新天地保安公司推出的“阿米巴经营模式”,针对业务市场的变化,适时从管理模式的改变,实现了以较小人力、物力投入获得最大效益的管理目标。
当然,在关系到国家战略实施和民生保供的领域,则在强调降本增效的同时,也需要天然放低一些市场期待。就企业发展质量而言,除了降本增效,则需要落实好已有的现代企业制度,既要突出成本管理、风险管控和安全管理,又要抓好企业制度执行力建设,切实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水平。
第三,加速公司治理,大力度拓展外部市场。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一个很重要的指向,就是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水平,提高公司治理能力。混合所有制改革占比有多少?职业经理人制度落地情况如何?国有资产证券化程度有几许?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否,直接关联到整体改革的快慢和好坏。
目前,湖南已有20户企业集团、657户子企业建立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制度,64户子企业开展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选聘工作,有268户子企业建立董事会,其中216户子企业实现了外部董事占多数。但放在全国看,这个领域的工作完成进度,还落后于一些沿海和中部省份。所以,市场化改革进程还得加速。
而要加速改革进程,就必须大力度拓展外部市场。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设计的长沙国金中心,呈现了省属国企“混改第一单”风貌。
目前,“建筑湘军”“制造湘军”等极具品牌识别度的国有企业群体,在省外、海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例如湖南钢铁集团的超薄规格耐磨钢产品创新及产业化应用,湖南建工集团的生活垃圾深度综合处理技术,湖南交水建集团的智慧交通提效保畅创新技术,湖南轨道集团的中速磁浮交通技术,现代农业集团的智能化养殖技术,湘投集团的高性能钛及钛合金关键技术,湘电集团的绿色高效大中型高压电机技术研发与应用等,湘煤集团的瓦斯治理技术等,都是拓展外部市场的“王牌”力量,有的甚至占据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
疫情影响下,有的企业因产品价格下跌而持续亏损,有的企业因外贸、物流不畅而产品积压严重,还有的企业因消费市场受阻而收入锐减。但也有企业抗疫生产“两不误”,想方设法扩大外部市场份额,例如湘水集团最近经营业绩实现了10%的增长,在航运业务方面,其旗下湖南远洋集运公司的两艘万吨级集装箱船发挥了大作用,不仅扩大了市场份额,增加了客源,还想方设法降低了客户的入关成本,提升了企业美誉度。
信息时代,产业数字化趋势给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而如何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借助主流媒体平台,更好地打造品牌影响力,也成为摆在湖南国企面前的一道时代命题。毕竟,过去那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认知早已落伍了。
4月底,在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稳住经济大盘、稳住市场主体的部署安排,国家也持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例如对留抵税额提前实行大规模退税。与此同时,湖南省委、省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这些都为国有企业的发展积累了有利条件。
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改革红利逐步释放,湖南国企稳增长态势将得到持续强化,企业活力也将水涨船高,市场化程度也将越来越高,未来业态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