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读丨湖南:在五月暖风里种下发展潜能

2022-06-02 09:53:13 红网
作者:陈加宁 编辑:阮梓峰
字号:

不似四月温婉,不像六月炽热,五月代表着变化、接续与成长,是一年中最值得思考、沉淀的月份。五月的湖南,像一颗种子,在长时间沉淀和积累的底气下,全力迸发出了扬帆奋进、突围发展的巨大潜能。

寄望青年

注入向上新活力

“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强调,“党和国家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

图片

▲ 5月10日,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蕴藏着改变与创新的巨大动能,象征着希望和未来。革命战争年代,青年们放弃物质享受,笃信“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毅然拥抱真理,直至奔赴刑场,也仍然相信远方。

如今的青年,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回应当年那批年轻人的理想。

图片

▲ 5月11日,湖南省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座谈会在长沙举行。

今年3月,全省疫情面临“倒春寒”的严峻形势。长沙市开福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彭弈韬带领200余名青年志愿者值守在长沙火车站交通枢纽开展环境消杀,深入芙蓉区封控区提供服务保障。他和志愿者们累计日爬楼梯1000多层、物资运输480台次,在短短23天内完成了1.1万小时志愿服务。

衡阳市消防救援支队蒸湘区船山大道站站长邓力,在每次执勤训练中都主动加操加练,一个动作别人练10遍他就练20遍,别人跑5公里他就负重跑10公里。执行救援任务时冲锋在前、义无反顾,在血与肉的磨练、生与死的考验中逐渐成长。

图片

▲ 长沙市开福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彭弈韬(左)、衡阳市消防救援支队蒸湘区船山大道站站长邓力(右)。

5月11日,湖南省召开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座谈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出席并讲话,与彭弈韬、邓力及其他共6名来自不同领域的优秀湖湘青年面对面交流谈心,畅谈青春故事、畅想青春感悟。

这些青年热血的故事、昂扬的斗志,让人不禁赞叹。

张庆伟指出,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时代使命。希望全省广大共青团员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昂扬斗志,勤奋刻苦学习,勇于创新创造,砥砺良好品行,争当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有锐气、有正气的新时代好青年。

缅怀传承

精神伟力促扎根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当太阳到达黄经45度,我们迎来立夏。

“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春夏轮替,四时合序。立夏前后是农作物茁壮成长的好时节,也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季节。

一缕米香,一阵稻浪,一片禾田。田间老者,黝黑瘦削、颧骨高突,脸上布满皱纹,蹲在稻田里眯眼看着手里的稻穗。到今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离开我们已有一整年了。

图片

▲袁隆平院士在稻田里。

当天,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一周年暨弘扬袁隆平科技创新精神高峰论坛在长沙举行。饱含缅怀与思念,聚焦传承与担当,20余位院士齐聚湖南省农科院,畅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体会,深切缅怀袁隆平院士,续写杂交水稻科研新使命。

在论坛上,袁隆平院士的学生,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邓华凤说,在袁隆平院士的书房里有一首袁老师自己写的小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

自然探秘永不休。

成功易使人陶醉,

莫把百尺当尽头。

这正是袁隆平科学创新精神的写照,也是杂交水稻一直领先世界的秘诀所在。从三系法、到两系法再到第三代杂交水稻,从亩产突破700公斤、800公斤到1100多公斤、1500多公斤,在潜心科研的道路上,没有什么可以阻挡袁隆平前进的脚步。

图片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一周年暨弘扬袁隆平科技创新精神高峰论坛开幕式现场。

“袁爷爷曾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怎样才能做‘一粒好的种子’?”湖南农业大学学生袁雅文说,自己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一粒好的种子,应该是始终心系家国、怀揣梦想的种子;应该是始终脚踏实地、向下扎根的种子;应该是始终开拓创新、向上生长的种子。

图片

▲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2019级本科生袁雅文在论坛上发言。

风吹稻菽千重浪,十里长街送故人。

稻田的“主人”一年前已经“离去”,而他在祖国大地播下的种子,将由后来者继续悉心培养、浇灌,育为万顷青田。

双向奔赴

积蓄发展强力量

云集全球新老湘商,带着三湘儿女的期待。

5月22-23日,第十届全球湘商大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全国工商联直属商会代表、境内外湖南商会代表、三类500强企业代表等300余名嘉宾齐聚株洲主会场。

图片

▲第十届全球湘商大会开幕现场。

何谓湘商?

从坚信“实业救国”的民族矿业先驱梁焕奎,到“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敢为天下先”是根植于湖南人骨子里的鲜明基因,“以义致利,经纬天下”是一代代湘商的精神特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企业家群体和企业家精神在社会经济、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2020年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

企业好经济就好,居民有就业、政府有税收、金融有依托、社会有保障。

目前,全球湘商已超过400万,产业遍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外湘商资产规模超过4万亿元;我省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行动以来,引入湘商项目投资超过1.38万亿元,湘商已成为我省产业发展的主力、技术创新的主角、缴纳税收和吸纳就业的主体。

图片

图片

本次大会成果丰硕,签约省级项目151个,投资总额达1219.7亿元。蓝思科技董事长周群飞说,“对投资者而言,湖南就是‘福南’,良好的营商环境让我们温暖如春。”

“最好的厨师靠原材料,湖南的人才资源、高校资源、土地资源等,就是湖南营商环境的原材料。”万兴科技董事长吴太兵表示,现在湖南已经成为一方投资热土,机遇满满。

在大湖之南、在湘江之畔,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完全可以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

图片

▲ 大会开幕式上,湘商与省领导在前排就座。

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1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结果中,湖南排全国第8位、中部第1位,长沙排全国城市第9位、中部第1位。今年以来,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在多个场合强调,各级各部门应当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如此背景之下,第十届全球湘商大会,正是一场政府与企业、真心与自信的双向奔赴。

强化“三力”

打下丰收好基础

在新征程上,惟有不断强化发展的基础力量,才能为更高质量发展带来力量源泉。

5月23日,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湖南省强化“三力”支撑规划(2022-2025年)》,提出要强化以电力、算力、动力为代表的“三大支撑”,为现代化新湖南建设提供坚强支撑。

图片

电力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支撑;算力是数字经济的“关键底座”,对于五大领域都具有“乘法”级的赋能效用;以科技创新为主要代表的动力,则是创新驱动的关键。

5月30日下午,全省基础设施暨“三大支撑”建设推进大会召开,更是鸣响了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发令枪”。

会上,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开宗明义,强调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电力、算力、动力为代表的“三大支撑”,是稳住经济大盘的现实需要、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客观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远需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需要。

计划要细,动手要早,落实要准。

强化“三力”支撑,搭好“一个规划”“三个行动方案”“九大标志性工程”的四梁八柱后,“基建狂魔”湖南新的冲刺,马上就要启程!

携手同行

兄弟撑船促双赢

湘赣边区域位于湖南、江西两省交界地带,是秋收起义、湘南起义、平江起义的发生地和井冈山精神的诞生地。这里山水相依、人文相融、产业相近,一声“老表”,道出了湘赣边的血脉亲情。

图片

▲ 湖之南,江之西,这是一方有思想的红土地。

2021年10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谚语说:“帮你的兄弟撑船,你也能到达对岸。”老区振兴发展怎么抓?两省在探索中认识到,就是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图片

▲ 萍乡市湘东产业园。

经过多年合力建设,湘赣边区域内目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00多公里,所有县市均实现30分钟上高速公路,规划的8个高速公路省际通道已建成6个。

湖南成为湘赣边区域引资引项的重要来源地,湘东产业园33%、上栗产业园27%企业的投资商为湘籍企业。

江西从湖南引进项目投资总额也逐年上升,2021年共引进项目219个,总投资452亿元,较2020年上升3%、较2019年上升31%,占江西引进省外资金的5%。

图片

▲ 5月27日,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推进大会在江西省萍乡市召开。(图片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官网)

5月27日下午,2022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推进大会在江西萍乡举行。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易炼红出席并讲话。

图片

本次大会上,两省签署了《湘赣六地市医疗保障部门合作备忘录》等9项合作协议,涉及经济、科教、医卫、交通等众多领域。未来,两省将持续推进产业协同创新,共享科技服务资源。

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的力度、广度、深度正在不断拓展,一幅鲜活的协同发展画卷正绵延铺开。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