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6月15日讯(通讯员 邓和明 邝海楠)“清风拂绿田,醉得慰农心”。走进湖南省嘉禾县塘村镇砠背村,印入眼帘的是一片片茁壮成长的绿禾苗,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微风拂过、绿浪滚滚,仿佛正在述说着砠背村耕地抛荒治理的可喜故事。
“好多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家里的土地就那样剩着变成荒田,真是看着心焦,太可惜了。”此前,砠背村有大片土地农田闲置,杂草丛生长至半人高,甚至蔓延至路边,对此,砠背村党总支部书记侯春利深感可惜。
土地流转前的荒地
砠背村历来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田土肥沃且地势较为平坦,具有优渥的农业基础。然而,由于长年在外务工人员不断增加,留在家中的多为妇幼老人,导致土地闲置、农田荒芜,出现“空巢田”现象。
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耕地抛荒难题、盘活土地资源要素,成了摆在砠背村支“两委”面前的最大问题。
2021年,新一届两委班子上任后,村支两委立足村情民情,紧跟国家政策,积极寻求出路,最终决定进行土地流转。
为了让村民真正领会到土地和农业的重要性,砠背村组织村民组长学习《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以及土地流转相关政策法规,再通过村民组、党员代表层层号召发动,逐门上户宣传政策,最终达成统一共识。
今年,砠背村成功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租用合同160余份,完成土地流转1000余亩。
“走出去看才知道,找个合适的种植大户并不容易,太远不放心,不熟悉的又不踏实。”土地流转后,砠背村两委便开始积极寻找种植大户,希望能够尽快开展规模化种植。
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把本村的侯雁确定为合作的种植大户。侯雁多年来一直从事农业生产方面的工作,善于沟通交流,也有土地流转方面的工作经验。
“砠背是我的家乡,流转土地开发农业,一方面自己得效益,另一方面也让老乡得实惠,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已经与砠背村初步签订800余亩土地流转合同的侯雁说,下一步计划将流转更多土地,不断扩大种植规模,争取实现更大的共赢。
土地流转后种上了绿油油的禾苗
为提高村民耕种积极性,以及为土地流转和规模化农业经营提供“硬性”保障,砠背村积极争取涉农项目资金,对村基础设施进行“提挡升级”。目前,已累计争取和投入150余万元在白茅岭片区实施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拓宽了田间地头主干道,全面整修4条机耕道,对5条存在废弃、塌方、漏水及淤堵问题的老旧水渠进行了改造修缮,并对砠背村神塘山水库除险保安加固,库区泥土道路也进行了碎石填平整修。
“下阶段,将重点对下里洞自然村杨家畲片区1.2公里机耕道和水渠,以及侯家自然村野鸡窝片区的道路、水渠进行整修,为更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做好准备,‘千亩良田’指日可待。”砠背村支两委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