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任晔 通讯员 刘白杨 许亮 岳阳报道
“通平高速”(现名为“G0422武深高速岳阳段”)。
2012年,湖南高速公路网“七纵九横”中第一纵平汝高速公路中的第一段——“通平高速”在革命老区、“将军之乡”平江县建成通车。2022年,“通平高速”通车十年。这十年间,“通平高速”不仅成为了连接湘东八县市的区域经济干线,还是湘东地区南下粤港澳、北上武汉北京的快捷通道,更是泛珠三角经济区和中部崛起的重要南北省际通道。
2018年,随着国家公路网命名编号的调整,“通平高速”启用全新的称呼——G0422武深高速岳阳段,但“通平高速”这个名字仍旧深藏在革命老区人民的记忆里,成为了这片红色土地上抹不去的一段印记。
丛山深壑变坦途
湖南高速集团岳阳分公司通平养护所(原通平桥隧所、通平养护应急队)自“通平高速”通车以来便肩负起这条高速公路的养护职能。通平养护所的副所长冯杨是守在这条路上时间最久的一名高速人。“我亲身经历了这个革命老区高速公路的从无到有,更看着这条路不断推动湖南平江这个革命老区的发展,为老区人民带来了崭新的生活。”他说。
姜源岭隧道。
2009年,冯杨参与“通平高速”的建设,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姜源岭隧道的修建。姜源岭隧道未开通前,从1935年至1988年期间就有251人在此因车祸丧生,要穿过这道屏障,至少需要花费半个小时。当时,建设者们克服地形复杂、围岩变化大、雨季施工难等多重困难,工人们钻炮洞、运石块,放弃春节休假,抢抓工期,成功解决了围岩破碎、断层、片岩及地下水丰富等施工难题,为当地人打通了这道“鬼门关”。从此,这条山峰刺天、峡谷千丈的“险路”改头换面,从半小时车程缩短到一分钟,成为了平江人往返湘鄂两省间的幸福路。
网红美食走出去
货车司机何师傅(左)从2018年开始从事货物运输工作。
“以前从平江运输货物出去,到长沙需要两个多小时,现在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到。”货车司机何师傅2018年从打工地河南回到老家,开始从事货物运输工作,他切身感受到了“通平高速”通车带来的便利。
从平江出发开往全国各地的大货车也越来越多,豫牌、粤牌、沪牌……当地人都知道,这些外省牌照货车托运的都是火“出圈”的平江酱干、辣条等小吃食品。
“通平高速”通车后,平江县逐步形成对内大循环、对外大开放的现代交通网络,它向北拉近了与“武汉城市经济圈”的距离,向南融入了“长沙一小时经济圈”的规划。而平江至长沙的车距,也由原来的2个小时,缩短到了40分钟。平江酱干、辣条等网红小吃零食从平江走出去的时间缩短了,而平江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距离也更近了。
人流商机引进来
依托于这条高速公路,平江县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优势,开发出了一条幕阜山旅游专线。这条旅游专线起于湖南高速集团岳阳分公司南江收费中心出口,络绎不绝的游客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2013年,南江收费中心出口总流量仅为127897台,日均350台。到2018年,出口流量达到了406657台,日均1114台,节假日的日均流量更是达到了3600多台。车流越来越多,幸福的泉水也奔涌而至。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住在南江收费中心出口的红门村村民发现了商机,开始走上致富之路。在距离收费站500米处的一个山坡上,一家以特色美食“黄鳝面”为主打食品的农家小院生意尤其火爆,老板刘强是最早一批看到“通平高速”带来商机的本地人。
刘强向记者介绍南江镇的特色美食——黄鳝面。
刘强以前在外务工,知道家乡通高速以后决定回来。“特别是旅游专线开通后,我就看到了商机”,刘强指了指店里的招牌,说黄鳝面是南江镇的特色美食,游客们都爱吃。“在家门口上班,还能陪父母和孩子,这样的生活我很满足。”刘强笑着说道。
像刘强这样一家人经营农家乐的村民有30多户,随着旅游业和地方美食影响力的不断扩张,南江镇还兴起了“黄鳝面”文化旅游节,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村民们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在地图上的“通平高速”,就像盘在湘北出口的一条“玉龙”,带着“黄金”走进平江,也牵着平江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