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稻田会唱歌

2022-06-25 23:18:04 红网·观潮的螃蟹
作者:何青 廖浩宇 张必闻 编辑:肖拓
字号:

编者按:“我没有带你去感受过十月田间吹过我的微风,没有带你看过沉甸甸弯下腰犹如智者一般的谷穗……”近日,有网友称看新东方老师董宇辉卖货,“人生30年都没有这么离谱过,在直播间连买4袋大米。”

一段文案,引发众多共鸣。一袋好米,离不开肥沃的耕地和辛勤的劳作。土地,永远是大自然中最美好和丰满的母体。她生长粮食,也生长梦想和富足。

今天是第32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仍为“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这是三年来不变的主题。从这持续沿用的主题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对耕地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湖南作为鱼米之乡、产粮大省,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筑牢粮食安全底线。耕地保护得好,稻田自然会唱歌。

微信图片_20220625221329.jpg

笔者听说,湖南的稻田会唱歌。

会唱什么“歌”?

这是一首“长牙齿”的歌。

湖南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出台了耕地进出平衡政策,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做到及时发现、制止、处置违法行为,坚决守好每一寸耕地。

这是一首真抓实干的歌。

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管理,加强耕地动态监测,持续强化督察执法高压态势。天上卫星飞,地上专人查,湖南耕地保护工作获得国务院2021年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这是一首别出心裁的歌。

运用新技术,树立新民风,营造新氛围,在耕地保护这条路上,全省各地亮点频出,创造了别出心裁,具有湖南特色的新方法。

从上到下,从精到新、从严到更严,难怪这里的稻田会唱歌。

微信图片_20220625221333.jpg

▲ 近期,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出台了耕地进出平衡政策,并召开媒体通气会,就相关政策进行解读。

长牙齿 严守耕地红线

唱好一首歌,要先舞好“指挥棒”。

如今,粮食安全仍然面临挑战,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可见要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18亿亩的耕地红线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同时,文件强调,要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

微信图片_20220625221336.jpg

▲ 3月8日,湖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有关情况。

2022年省委一号文件,一共分为8个部分、33条,概况起来,就是守牢“两条底线”,抓好“三个重点”,强化“四个保障”,并且明确要求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省政府将耕地保护作为真抓实干督查激励事项、纳入了市州考核评估范围。

让管理制度“长出牙齿”,湖南强化耕地保护法治建设。

今年3月,《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正式实施,这部一共有8章60条的省本级法规,从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农用地转用及土地征收等几个方面进一步细化了相关制度措施,在法治轨道上切实端牢7300万湖南人的饭碗。

牙齿要长好,也要保护好牙龈。

“流出去的耕地,必须找补回来;被占用的耕地,必须恢复原状!”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出台了关于深化耕地全程一体化保护、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工作、关于严格落实耕地进出平衡等政策文件,构建了耕地调查、规划管控、用途管制、占补平衡、综合整治、动态监测、督察执法全程一体化保护体系。

一项项有力政策,像“牙齿”一样,不仅能“咬”而且让那些破坏耕地的人感到了“疼”。

微信图片_20220625221339.png

▲ 浏阳市通过镇、村动员农民自发恢复耕地。

实举措 有力监管保成效

歌要唱得响,力度要大、举措要实!

湖南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管理。率先编制耕地保护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统筹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耕地后备资源、恢复属性类地类关系,形成耕地保护“一张图”。

严控项目建设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2021年引导项目优化选址,共核减占用永久基本农田1455亩,占用面积下降12%。

微信图片_20220625221343.jpg

▲ 使用科技手段加强耕地监测。

加强耕地动态监测,构建“空天地网”综合监测体系,依托遥感卫星、铁塔视频、无人机航拍等手段实时监测每一块耕地变化,每月提取问题图斑并形成任务清单,下达市县分类整改;同步建立“图斑快递”机制,第一时间将监测图斑信息以短信形式推送至乡镇、村负责同志,并在外业核查中现场将疑似违法违规情况书面告知责任人和村委会,推动“早告知、早预警”。

持续强化督察执法高压态势,建立“五抓五早五协同”工作机制,加强与纪检监察、检察、法院、公安、审计、发改等单位联动执法和联合惩戒。实施违法用地“双零”行动,开展坑塘水面占用耕地专项整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人力与技术双管齐下,打好保护耕地“组合拳”。

据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公布的调查数据:2021年,湖南省粮食总产量3074.4万吨,折合614.9亿斤,创近6年新高。全省粮食产量和播种面积双双增长,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湖南力量”。

同时,湖南耕地保护工作,也获得了国务院2021年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微信图片_20220625221348.jpg

▲ 岳阳汨罗市高丰村有效破解耕地抛荒症结。

勇创新 要数量更要质量

时至今日,耕地红线不仅是“保量”,还要“提质”“保生态”,这一认知已经逐渐深入人心。

笔者看到,湖南在做足耕地保护这篇文章中,全省各地也奏出了独出心裁的歌,耕地保护做到了“量质齐升”。

在岳阳市汨罗市高丰村,小田变大田,“低产”变“丰产”,有效破解耕地抛荒症结。

村里推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乡贤出资600万元,村民自愿免田租5年,合力把“巴掌田”变成了“大丘田”、“低产田”变成了“吨粮田”,新增耕地65.85亩。

同时,依托种粮大户和农民合作社,推动规模机械化种植,粮食产量年均增加1000余吨,达到了粮食产量提高、社会资本不亏、大户耕种方便、农民流转稳赚、集体经济增收的“五赢”效果。

这项新举措,也入选了全省耕地保护典型案例。

“今年,湖南首次进行耕地保护典型的评选,旨在宣传全省耕地保护的好经验、好做法。”湖南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最终选出了包括岳阳市汨罗市高丰村在内的“十大典型案例”,每个典型都很有代表性,值得推广。

长沙市长沙县、浏阳市合力推进“耕作层剥离再利用”,统筹重大项目建设和耕地精华守护,打造耕作层银行;

衡阳市,铁塔长出智慧“天眼”,实现耕地监管数字化、智能化、全天候,指数级提升监管效率。

株洲市渌口区,扎实推进新增耕地全过程监管,确保11.54万亩在库新增耕地“一亩不假”;

邵阳市武冈市耕地管理措施长出“牙齿”,“刀刃”向内,制止“非粮化”行为134起,以制度守护耕地红线;

常德市的柳叶湖区实行田长“码上管理”,群众“码上监督”,打造了“智慧护田”系统,近两年实现土地违法零增长;

微信图片_20220625221352.png

▲ 常德市柳叶湖旅游度假区搭建田长制手机APP。

益阳市南县大力整治占用耕地陋习,敢树新风、勇于突破,新增耕地1000余亩;

郴州市北湖区,拆除网红景,良田变粮田,铁腕推进“非农化”“非粮化”整治;

永州市东安县创新宣传,大力推进耕地保护宣传进校园,6万余个学生家庭通过小家带大家,让耕地保护宣传深入千家万户;

湘西州保靖县溪洲村,科学选址,科学避让耕地21亩,优化率达80%以上,真正做到建设项目为耕地让路……

这些典型案例,既是湖南各地在耕地保护方面的代表,也是湖南创新耕地保护措施的缩影。笔者也期待,能听到更多的典型故事。

耕地安全,国家安全才有底气;

耕地充足,永续发展才有根基;

耕地姓耕,粮食丰产才有希望;

耕地严管,中国饭碗才有保障。

耕地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必须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红网·燃青年工作室出品)

螃蟹稿文尾新图.gif

来源:红网·观潮的螃蟹

编辑:肖拓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