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震撼!湖南这座600年老宅令古建筑专家惊叹:至今没见过第二个

2022-06-26 11:03:10 潇湘晨报
作者:李姝 编辑:杨雁霞
字号:

建筑拥有生命,这种生命,是生命本身赋予的。

7月2日,张谷英村有大事发生:“穿越古今看建时光”——2022·湖南岳阳张谷英古建筑文化旅游节将在岳阳县张谷英景区举行。

与张谷英村的“约会”前,潇湘晨报采访了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原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岳麓书院首席顾问专家柳肃。

三十多年前,柳肃第一次来到张谷英村,他被深深震撼:“几百年,几十代人,不断修建,却像是一次规划完成的。我太震撼了。”

1993年,《湖南传统建筑》出版,书中有一篇章,就是讲张谷英村古建筑群的,作者是柳肃。张谷英村开始走出岳阳,从学界到大众层面,逐渐被人知晓。

“这样的地方,我在全国还没有看到第二个”柳肃与张谷英村的缘分始于三十多年以前。当时的岳阳市文化局局长是柳肃父母的朋友,现在已经去世。这位老局长在柳肃家做客,听说他研究古建筑,便给热情推荐:“我们岳阳有个老村落,叫张谷英村。特神奇,你一定要去看看。”

柳肃慕名而去,看了之后大吃一惊。“那很震撼,真的真震撼!就是到今天,我也没看到过跟这同样的村子。”

回忆起第一次见到张谷英村,考察过无数古建筑的柳肃依旧称奇。那个时候,张谷英村还不是景区,当大门已经破败,仅剩下一座石门。但背后的建筑群大体上保存完好,张谷英的后人们居住于此。

从张谷英村当大门进入,甬道两侧是烟火塘,水波荡漾。眼眶般的天井,共有206个。曲折蜿蜒的渭溪河上,有大小47座石桥……这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江南民居古建筑群落。流水潺潺,行人往来,亘古不变的自然和宇宙中,张谷英村建筑群相对静止,六百年来缓慢呼吸。

“张谷英村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全国少有的一个巨大的、整体的家族连成的村落。几百年间,二十多代人就在原地发展。整个建筑群呈丰字结构。”柳肃分析说。

第一次实地调查时,柳肃访问了张谷英村德高望重的老人、同时也是家族的饱学之士张飞儒。老人郑重地拿出一个落满灰尘的布包,里三层外三层,打开后,里面是一卷清朝康熙年间的族谱,打开第一页就是一张图,排在第一位的是张谷英,底下像树根一样,一根根分支,是张谷英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人和他们的家族。

看到这张图,柳肃立刻明白了这片建筑的逻辑:“张谷英村房屋的结构跟家族的分支非常吻合,丰字形结构分支又分支,每一个丰字就是一个家族的分支。”一个个丰字、一个个家族不断衍生,连成一体,从村子的这头走到那头,都在屋檐下,用张飞儒老先生的话,“晴不曝日,雨不湿鞋”。

“几百多年,几十代人,不断修建,却像是一次规划完成的。”这个让柳肃惊叹的现象,原来底层逻辑是家族纽带的维系。按照家族分支的格局和先人的方式修建房屋,张谷英村的整体性和延续性,其实是自然而然的产物。

“利用是最好的保护”

三十年前的邂逅中,还让柳肃惊喜的是,张谷英的后人们,依旧居住在张谷英村。当时住的人还不少,晴耕雨读,已经存在几百年的古建筑在烟火气的氤氲下,仿佛有着自己的生命。

“古建筑,一定要用。”柳肃告诉记者,一个古建筑纯粹给人观看的情况是极少的,比如故宫,就是“博物馆式的保护”。但即便是故宫,也有少量建筑用于使用,同时要请人打扫、管理。对于大多数民间的古建筑而言,资金有限,保护和利用相结合,是延续古建筑生命最好的方式。柳肃举例,比如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依旧用于办公和教学。

“耕读继世,孝友传家”,这是贴在当大门上的对联。张谷英村已历27代,现有615户。张氏后裔谨守着先祖“识时务、顺天然、重教育、兴礼义”的遗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田里在耙田、灌水,屋檐下在做米粽、糍粑,炸油豆腐。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没有让张谷英村失落自己的传统。

柳肃也表示,居住和保护,某种程度上是矛盾的。其中最大的风险,来自火灾。柳肃到村庄调研,经常见到村民对预防火灾缺乏意识,他形容自己是“心惊肉跳”。但古建筑使用与保护的矛盾,柳肃认为,通过教育和管理可以解决。“通过加强教育和管理的方式,达到一个居民居住和古建筑保护的平衡,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2001年6月25日,张谷英村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张谷英民俗文化建设指挥部成立,2006年张谷英管理处成立。张谷英村的保护开发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利用才是最好的保护。”柳肃说。

古建筑关乎历史,更关乎生命本身

在采访中,柳肃提到了一次让他印象十分深刻的修复。倒不是修复的对象有多高规格,而是那一次修复,他除了要保护古建筑,更要保住一个跟古建筑同样古老的生命。

2008年7月28日,潇湘晨报曾独家报道过望城一座惜字塔塔树一体的奇观:望城县茶亭镇潭家围村,一座五层的惜字塔上,竟长了一棵巨大的朴树。原来这座惜字塔有里外两层石壁,石壁间三十公分的空隙里填满黄土,朴树籽借助塔内的黄土,茁壮生长,根须已经蔓延过12米高的惜字塔触达地面。虽然惜字塔出了个名,但其实已经很危险,树根已经将塔壁撑破,最大的裂缝已经有十多公分。

有人说干脆把树锯掉。柳肃却说:“千万别动。”这座惜字塔大约百来年历史,朴树也几乎同龄,正是塔树一体才形成奇观。当地的老百姓也将这棵奇树当作神灵对待,甚至塔周围还插满香火。有老百姓嘱咐柳肃:“你可千万不能把这棵树搞死啊。”

2010年,柳肃组建了古建筑修复团队,又从土木学院找来结构团队,还请了中南林科大的刘克旺教授,通过修剪朴树根须同时加固塔壁的方式,同时保护古塔和古树两个“生命”。

建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古建筑原本来自于生命,它的去处也应该回归生的逻辑。望城惜字塔之奇,就在于古建筑的延续与朴树生命的相遇。事实上,对民间大多数古建筑而言,它们虽达不到故宫的规格,但依旧是精彩的平民史诗,它们的保护与延续,还是要回归到与生命的相遇中来。

当然,也要落实保护与利用的平衡术。柳肃感概的说,三十多年前,他第一次见到张谷英村时,这座古老的建筑背靠龙形山,溪水环绕,房屋周边都是农田。但随着张谷英村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房屋开始修建,逐步向张谷英村靠近。“新建的房子与张谷英村连在一起就完蛋了。现在已经控制住了,但未来绝不能再靠近了。”柳肃说。

柳肃认为,鼓励居住是对的。哪怕未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张谷英的后人陆续离开,依旧要鼓励居住,通过政策优惠的方式,保持有人居住的状态。

柳肃经常带学生去张谷英村感受这片古建筑的悠长呼吸。他也由衷地欢迎人们去张谷英看看,相约张谷英古建筑文化旅游节,感受古典之韵、建筑之美。

“穿越古今看建时光”2022·湖南岳阳张谷英古建筑文化旅游节7月2日将开幕,本次活动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岳阳市人民政府主办,岳阳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中共岳阳县委、岳阳县人民政府承办,潇湘晨报社、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进行指导。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