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谷英油豆腐、岳州扇……何不来感受下非遗界的C位大佬

2022-06-29 09:32:03 潇湘晨报
作者:李姝章杨梓昕 编辑:江雪
字号:

岳阳花鼓戏《皮秀英四告》,柳六荣饰演皮秀英。

刘正文(右)在制扇。

传承,是张谷英村的底色。

在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江南民居古建筑群落张谷英村,漫步于天井、屋檐、小桥流水间,吃一碗炸出来喷香的油豆腐……不能错过的,还有这里的特色非遗项目。

体验岳州剪纸,欣赏岳州扇,听岳阳花鼓戏、云山山歌,欣赏巴陵青陶制作技艺……7月2日,“穿越古今看‘建’时光”2022·湖南岳阳张谷英古建筑文化旅游节,将在岳阳县张谷英景区开幕,岳阳县六大非遗项目也将在现场一一展演。

2022·湖南岳阳张谷英古建筑文化旅游节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岳阳市人民政府主办,岳阳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中共岳阳县委、岳阳县人民政府承办,潇湘晨报社、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进行指导。

张谷英油豆腐制作技艺

制作豆腐,张谷英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张谷英镇镇志》《张氏世家族谱》等资料显示,张谷英油豆腐制作技艺随明代万历年间张谷英迁居该地带来,在当地的传承历史近600年。张谷英油豆腐用张谷英黄豆、渭洞茶油和龙涎井清泉,采取传统工艺加工而成。

到了张谷英村,不吃上一餐这儿的油豆腐,总透着些许的遗憾。豆浆煮鱼、家常煎豆腐、油豆腐烧肉、清炒鲜豆渣、神仙汤……豆腐及豆制品在张氏族人手中可以变出各色花样。张谷英村有300多种豆腐的做法,被称为“最会做豆腐的古镇”。

岳阳花鼓戏

洞庭烟波,岳阳胜境,孕育了丰厚的湖湘文化底蕴,滋养了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在众多的湖南地方戏曲中,岳阳花鼓戏是最具典型代表的独特剧种。

岳阳花鼓戏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柳六荣,唱了半辈子岳阳花鼓戏,熟悉和掌握80多个岳阳花鼓戏传统节目。柳六荣1982年拜原岳武台著名武生、人称“美猴王”的冯少松为师,学唱巴陵戏;1984年改行考入岳阳花鼓戏剧团,拜付良模老师为师,学习岳阳花鼓戏。

柳六荣经历过花鼓戏的黄金时期:“家家户户办喜事都喜欢请我们唱戏,我们走到哪里都是人山人海,特别受欢迎。”

然而,上世纪90年代,人们的娱乐方式丰富多彩,岳阳花鼓戏落寞了。但通过改良剧目,编写丛书,开班教学……岳阳花鼓戏开启了复兴之路。自2012年开始,岳阳县持续开展“一元剧场”活动,反响很不错。第一次演出,整个剧场满满当当。此后每次买票的人都排起长龙,800张票很快就能卖完,甚至还有观众凌晨4点就来排队。

“流汗了就会有收成,岳阳县一元剧场就是例子。”柳六荣说。

岳州扇制作技艺

在张谷英村,房屋后丛生的楠竹在风中窸窣作响。这些楠竹竹节修长,是制作岳州扇扇骨的绝佳材料。

“苏州扇”“杭州扇”“岳州扇”曾被并列为中国三大名扇。作为岳州扇制作技艺传承人,刘正文被父亲教会制扇,上世纪70年代就凭借精湛的制扇技术被招聘进岳阳制扇厂工作。随着风扇、空调的普及,扇子市场萎缩。上世纪90年代中期,岳阳制扇厂倒闭。

“扇子在中国是特别发达的一种书画形式。”关键时刻,丰子恺《扇子的艺术》一文,给了刘正文启发:岳州扇应成为艺术的载体。之后,刘正文带着家人和厂里部分员工创办了岳阳巴陵扇社。2008年,岳阳巴陵扇社的作品成了送外国元首和贵宾的礼品扇。2014年中国扇子艺术节,刘正文率领弟子们制作的《金陵十二钗》折扇,高3.3米,纵长5.8米,弧度180度,更是让全国扇子文化界专家惊叹。

岳州剪纸

1.5米的“清明上河图”,别出心裁的“二十四节气”,还有与时俱进的抗疫题材……在剪纸人彭兵的剪刀下,剪纸展开现代叙事,让人很有共鸣。

“80后”岳阳人彭兵是岳州剪纸的传承人,他的这手绝活,就源自张谷英村。

早期岳州剪纸主要流行于张谷英村一带。随着多代人的传承和演变,张谷英人的婚丧嫁娶都有了岳州剪纸的身影。

如今,彭兵把风土人情与现代生活进一步呼应,还开发了磁性剪纸、陶瓷剪纸。借助传承人们的开拓进取,岳州剪纸现在已走出张谷英村,彭兵打造的老城新匠工匠文化街区还在长沙五一广场亮相。

“让剪纸年轻化、时尚化、平民化。”这就是彭兵的传承之道,或许,这也正是岳州剪纸历久弥新的秘诀。

巴陵青陶制作技艺

“巴陵青陶的原材料是生产陶瓷的优质高岭土,又叫观音土,不添加任何化学制剂,对人的身体没有伤害。用高岭土手工制作出来的巴陵青陶属纯天然、无毒无害的产品,并且有着它独有的妙处,泡茶不馊,炖粥煮鸡格外香。”彭泽荣介绍说。观音土来自地下3米的土层,黄白相间,泥土细腻,既有极强的黏性,又有相当的硬度,是制陶的极品材科。岳阳县陶土资源丰富,为制陶提供了先天优势。

六十多岁的彭泽荣是彭氏家族第七代制陶传承人,已经从事巴陵青陶工艺近50年。而他的儿子彭明志2014年开始学习巴陵青陶工艺,已将巴陵青陶成功申请为岳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也许哪一天,你我走进张谷英村,还能尝一尝青陶砂锅炖出的鸡汤呢。

云山山歌

大云山,历史上曾叫“暴山”“仁山”,中国最早的地理专著《山海经》里就提到了大云山。在这片古老又迷人的大山里,也孕育出了历史悠久的云山山歌。

“春季劝郎要种田,劝郎无事莫把姐来恋,莫把良田良地荒芜……”这首《四季劝郎》,唱的是妻子规劝丈夫要守本分、务正业。云山山歌唱词内容大多以情感为主,代表作还有《想姐》等,唱词触景生情。

改革开放后,云山山歌以清新的面貌出现,大批山歌名老歌手重新活跃于大云山区和县、乡、村文艺舞台。

如今,漫步张谷英村,说不定还能听到人们在悠悠天地间唱起的山歌。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