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心
精神是历史的升华,历史是精神的展开。这是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伟大征程,这是实践史诗与精神史诗相互激荡的壮丽篇章。
一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为恢弘的史诗,铸就了历久弥新、永放光芒的伟大精神。这股连绵不绝、浩荡前行的精神洪流,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长河生发伟力,从民族复兴的历史长河澎湃而出,为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
湖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走出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成就了“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的璀璨荣光,为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发、升华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锻造、延展烙下了鲜明的湖南元素、作出了巨大的湖南贡献。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用好用活各个历史时期的红色资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致敬历史中发扬革命传统,在崇尚英雄中激发昂扬斗志,在赓续血脉中强志气、壮骨气、厚底气,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广泛深刻的革命精神学习教育,焕发出建功立业、干事创业的强烈斗志。
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不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始终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坚持不懈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不懈传承光大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把从党史中汲取的智慧经验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建设新湖南的思路举措、实际行动和实践成效。
一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湖南共产党人和湖南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书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诗篇,铸就了一座座精神丰碑。
大革命时期,湖南工农运动风起云涌、狂飙突起,毛泽东创造性写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为我们党成功走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作了理论准备,直接推动了以湖南为中心的全国农民运动向前发展。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湖南境内燃起了工农武装革命的熊熊烈焰,毛泽东亲自领导秋收起义,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并在湖南境内进行战略转兵,把队伍带上了井冈山,为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创造了前提、奠定了基础。全国共有13块重要革命根据地。其中,在湖南邻省边界地区开辟了5大块革命根据地。长征期间,三支红军在湖南征战130多天,湖南成为惨烈战斗的发生地、生死攸关的转折地、策应中央红军的根据地。在这场伟大征战中,湖南留下了“半条被子”的故事、“断肠明志”的壮歌,途中发生的“通道转兵”揭开了长征伟大转折的序幕。
抗日战争时期,湖南人民进行殊死抗争,作出巨大贡献。全国正面战场22次大规模会战中有6次发生在湖南,平均每15个湖南人有1人参军参战,居全国各省(区、市)人均参军人数之首。“日寇何足惧,湘人不可侮。”无数湖湘子弟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前赴后继赴国难,最终取得了令日寇“一纸降书落芷江”的伟大胜利,展现了气壮山河的抗战精神。
解放战争时期,一大批湘籍将领在各大战场上屡建奇功,为加速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时期,湖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坚持与国民党反动政权进行各种抗争的同时,积极团结争取各界进步人士和国民党爱国将领,推动湖南实现和平解放,加速了全国解放的进程。
在这二十八年的艰苦岁月里,湖南以其砥柱之坚、开创之功、牺牲之众、贡献之大,写就了“浴血荣光”、铸就了“苦难辉煌”。历史不会忘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一往无前、舍生忘死,奏响了英雄壮歌,这一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无一不与湘籍革命家群体的奋斗牺牲和党在湖南的伟大革命紧密相连。
历史也不会忘记,这一时期英勇的湖南人民为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自1927年到1949年间,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有370多万人。其中湖南牺牲的革命烈士有20多万人、牺牲群众达100多万。“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正是革命年代湖南作出巨大牺牲的生动诠释。
二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热潮中,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湖南共产党人和湖南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革命热忱,焕发出朝气蓬勃的全新面貌。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帝国主义侵略者在家门口的挑衅,英勇的三湘儿女高唱保家卫国的英雄战歌,奔赴抗美援朝战场,舍生忘死,浴血奋战,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付出了极为壮烈的牺牲。五任湘籍志愿军司令员相继入朝作战,6.7万湖湘子弟兵奔赴战场,11500多名湖南儿女血洒异国他乡,用生命与热血共同铸就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在科技报国的后方战场,湘籍“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陈能宽响应党和国家号召,隐姓埋名、舍家为国,为璀璨夺目的“两弹一星”精神增添亮丽色彩。在建设祖国的平凡岗位上,来自湖南望城的普通战士雷锋,以短暂的一生谱写了壮丽的人生诗篇,留下不朽的雷锋精神。
岁月留痕、大地留印。这一时期,湖南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投身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湖湘大地镌刻着百万军民会战“三线”建设的战斗场景;“十万愚公上高山,攒劲挖来攒劲担”,创造了被誉为“人间银河”的韶山灌区;20万民工修治南洞庭,换来了八百里洞庭波光浩渺;60万民兵大会战,建成了被誉为“铁路建设史上重大奇迹工程”的湘黔铁路;数万湖南儿女支滇,打破了西方科学界北纬17度以北不具备种植天然橡胶条件的定论,为党和国家获取珍贵战略资源作出贡献;八千湘女勇上天山,为祖国边疆建设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幕幕火热场景,充分展现了湖南人民重整山河、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
筚路蓝缕奠基立业,接力奋斗开辟未来。这一时期,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历届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开展清匪反霸,进行土地改革,恢复发展经济,不仅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且开展了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为湖南长远发展和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一时期,湖南人民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创造了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第一台干线电力机车等多个“第一”,杂交水稻技术领先世界。在如火如荼的建设热潮中,湖南人民不仅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成就,也在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谱系锻造中留下了厚重精彩的湖湘印记。
三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湖南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前行,三湘大地始终澎湃着改革发展的大潮,同时也创造培育了震撼人心的精神硕果。
南风薰兮,三湘萌动。改革开放虽然风起南海,但作为内陆省份的湖南很快就被改革的春风唤醒,沉寂已久的三湘大地迎来了一场感天动地的大变革。这一时期,湖南人民创造了超级计算机、超级杂交水稻、大功率芯片等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形成了“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工程机械湘军”等各路“湘军”齐头并进的生动局面,涌现出了像袁隆平、李谷一等一批在科技、文化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改革人物,深刻诠释了改革开放精神。
这一时期,在改革创新的各条战线上涌现了一大批爱岗敬业、勇于创新、默默奉献的劳动模范和能工巧匠,他们有的奋斗在热火朝天的生产车间,有的忙碌在生机盎然的田间地头,有的坚守在教书育人的三尺讲台,有的潜心在科研攻关的实验室里,正是千千万万个他们苦干加巧干的接续奋斗,汇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成为激励全省各族群众砥砺奋进、拼搏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他们身上展现出来的精神品质,也成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生动注脚。
灾难锻造风骨,磨难砥砺精神。这一时期,面对各种突发自然灾害,湖南共产党人冲锋在前,团结带领人民赢得了历次抗洪胜利,战胜了封冻千里的冰雪灾害,战胜了来势汹汹的非典疫情,涌现出一批抗洪救灾英雄,彰显了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的强大精神力量。
从弄潮改革大潮到迎战风雪灾害,从科技创新创造到埋头实干苦干,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湖南人民不断探索符合省情实际的发展路子,着力推进全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了从贫困落后到全面小康、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从内陆封闭到创新开放、从温饱不足到人民幸福的伟大跨越。1978年至2012年,全省经济总量从147亿元跃升到2.2万亿元,人均GDP从不足300元增加到3.35万元。这一时期,湖南儿女身上那种不甘平庸、敢为人先的心气,那种经世致用、通权达变的智慧,那种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坚韧,得到了充分激发和释放,助推湖南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四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湖南共产党人和湖南人民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守初心、担当使命,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的火热场景,在三湘四水跃动,新业绩在不断创造、新局面在不断打开。
情深似海,厚望如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人民十分关心、对湖南工作十分重视,先后三次来湖南考察调研,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多次就湖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高度对湖南发展锚定新坐标、明确新定位、赋予新使命,为湖南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一带一部”“精准扶贫”“三个着力”“守护好一江碧水”特别是“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的重要指示要求,湖南全省勠力同心、开拓进取,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书写了壮丽篇章。
风起十八洞,一步跨千年。在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湖南自觉担当“首倡之地当有首倡之为”的政治责任,锲而不舍向贫困宣战,夺取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谱写了摆脱贫困、逐梦小康的恢宏篇章,绘就了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壮美画卷,奏响了自强不息、勤劳致富的大地颂歌,书写了“矮寨不矮、时代标高”的精彩故事。在脱贫攻坚这场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因为“精准扶贫”,十八洞村这个曾经藏在深山人未知的湘西小山村,成为具有重要政治意义、历史意义、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的“起点”“地标”“符号”“灯塔”,精准扶贫的思想光芒、伟大精神、示范样板、精彩故事,从这里走向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跨越东西半球、不同文化,走进人类历史发展的史册。
黎民命攸关,烈火见真金。特别让人记忆犹新的是,在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中,湖南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在确诊病例千例以上的省份中率先实现病例清零,交出了一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答卷,与全国人民一起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创新无止境,攻关永不停。最让人自豪的是,在新时代创新创造的征途上,袁隆平等一批杰出科学家,孜孜求索、默默奉献,身体力行践行了科学家精神;“航天英雄”汤红波、“嫦娥五号”总设计师杨孟飞、国防科技大学的时代健儿,用青春抒写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进入新时代这十年来,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条一条抓落实,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南擘画的壮丽蓝图变为三湘大地的美好现实,全省各项事业取得了新成就,与全国一道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三湘大地建成了成色十足的小康,谱写了“两大奇迹”湖南篇章。
经过十年接续奋斗,全省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成效,改革开放实现了新突破,民生福祉达到了新水平,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新进步,党的建设开创了新局面,壮美的“湖南画卷”徐徐展开,精彩的“湖南故事”不断上演。特别是,突出见人、见事、见思想、见精神,着力把十八洞村打造成展示习近平总书记人民领袖思想风范和人格魅力的重要窗口,把沙洲村打造成展示新时代军民鱼水情、党群一家亲的重要窗口,把岳麓书院打造成展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思想成果的重要窗口,把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打造成展示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把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打造成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真理伟力和实践伟力的重要窗口,“十步有芳草,芳香今更浓”,已成为新时代湖南最厚重、最鲜活的文化软实力。
十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也是弹指之间,却以其气象之新、格局之大,深刻改变和塑造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十年时间镌刻的湖南辉煌,充盈着湖南人民“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豪情,雕塑着芙蓉国里“无边光景一时新”的发展景象,书写着伟大时代“此卷长留天地间”的不朽诗篇。
五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传承。一百多年前,陈独秀曾撰文《欢迎湖南人底精神》,热情指出“我们欢迎湖南人底精神,是欢迎他们的奋斗精神,欢迎他们奋斗造桥的精神”,寄望后来的湖南人创造出更多“雄大精美”的桥、锻造出更多雄健伟大的精神。
走过百年,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让中华民族从精神上的被动转向主动、再到完全主动,筑起中华民族傲立于东方、挺立于世界的精神大厦,让百年大党充满理想、充满斗志,风华正茂、生机勃勃,以青春大党的光辉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如今,踏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全省广大党员、干部须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一个开放的谱系,又是一个始终展现“行动的力量”的谱系;须深刻认识到,精神的力量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能够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惊人的物质力量。
面向新征程,传承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落脚到新时代的湖南,落脚于当下正在做的事,最核心最关键的就是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只有永葆“闯、创、干”的精气神,我们才能在新的赶考路上担当起传承弘扬这一精神谱系的历史使命,也才能为丰富发展这一精神谱系作出新的更大的湖南贡献。
86年前,面对银装素裹的大好河山,毛泽东同志挥毫写就:“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岳麓书院深情寄语:“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这个“斯”,不仅指“这个地方”,也是指“这个时代”。从“还看今朝”到“于斯为盛”,这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政党自信,也是湖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时俱进的时代宣言和精神气度。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