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纪录片丨我的生活甜一度:辞职,考博!科研成果开花见果

2022-07-08 21:55:37 红网
作者:王嫣 陈珉颖 李赛凤 欧阳璐 郑玉焓 编辑:陈星晓
字号:

栏花.jpg

编者按: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的光芒拂过峰壑、村舍和都邑,闪耀在三湘大地:湖南科技日新月异,经济飞速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的幸福生活“节节高”,日子越过越甜。这一切,离不开人们在追梦路上的奋斗与拼搏。

为了迎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红网时刻新闻特别推出“我的生活甜一度”系列报道,聚焦大时代里湖湘基层人物的甜蜜小日子,展现三湘儿女的幸福新变化、新故事。

1.jpg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嫣 陈珉颖 李赛凤 后期 欧阳璐 郑玉焓 长沙报道

“我再次回到了燃起信念之火的地方。”

时光清浅,青山绿水,夏雨绵绵。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前,丝丝细雨从屋檐落下,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陈谨林再次回到了这个熟悉的地方,心里感慨万千。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察调研,同正在开展思政课现场教学的师生们亲切交流,陈谨林也有幸成为了其中一员。

这些年来,在陈谨林心中一直有个梦想,把研究成果从实验品变成产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2016年,陈谨林和导师陈政清院士,以及湖南大学的几位老师和同学自主创业,成立了一家专注于生产楼宇、桥梁等减振产品的公司。

3.jpg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陈谨林再次回到了岳麓书院,回到了让他燃起信念之火的地方。

“总书记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察调研时,我们公司发展正遇到了瓶颈,处境十分艰难。当我正在犹豫是否继续坚持创业时,总书记在书院门前的殷殷嘱托,让我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这句话深深地烙印在了陈谨林心中。“那天,听完总书记说的话,我感到十分振奋,心中的那团火,又重新燃了起来!”

改变

以梦为马一路狂奔

今年35岁的陈谨林是江西赣州人。2007年,这个20岁的乡村小伙远离家乡,踏上了来湖南的求学之路。

“我的家乡在江西的一个美丽小乡村,小时候,我看到周围村里很多人都去沿海地区打工,我心里非常清楚,我想选择另一条路:走出去,开拓自己的眼界,在学术上有所见识。”

陈谨林坦言,刚上大学时,自己比较自卑,不敢与人说话,害怕与人交际。“那时,我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和班上的同学相比,与外界的交际能力落后了不少。”

于是,大一、大二这两年的寒暑假陈谨林都没有回家,除了一头扎进土木工程的世界,在图书馆研读专业书籍外,他一有空,就在学校参与兼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社交、认知能力。因为他坚信:勤能补拙,只要自己努力,短板也能变成长板。

DSC_8138_副本.jpg

陈谨林的大学时光都是在湖南大学度过的。

漫漫十余载,陈谨林的大学时光都是在湖南大学度过的。提起这段记忆,他说得最多就是“长见识”三个字。这些年,陈谨林一直抱着积极的心态向前走,他深知:人生很短,人世很长,应该在当下做些正能量、有意义的事。

选择

让更多科研成果“落地开花”

从湖南大学研究生毕业后,陈谨林进入了一家国企建筑公司工作,领导赏识,工作稳定,他的生活沿着一个既定目标前行。而2015年上半年的一个夜晚,导师打来的那通电话,却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那天晚上8点多,我接到了导师陈政清院士的电话。导师真诚地邀请我回学校,一起把之前的研究成果,推广运用到实际工程中去。”陈谨林回忆,“导师在电话里跟我说完,我心里十分激动,当下就答应了。我非常清楚这也是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让更多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能够成功落地。于是,那一年,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考博”!

2015年底,重新投入学习、实验的陈谨林变得更加刻苦,他每天大量时间都待在实验室里。陈谨林说:“之前国内很多建筑用的都是国外的油阻尼器,每隔5年就要更换一次。我们研究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中国建筑也用上中国造的阻尼器。”

4.jpg

湖南大学风工程试验研究中心摆放的各种实验模型。

5_副本.jpg

陈谨林和师弟一起做实验。

这些年,湖南大学风工程试验研究中心成了陈谨林熟悉的第二个家,这里的每一个模型,都记录着他和同门师兄妹的成长,承载着一段值得回味的特别记忆。

最近,陈谨林又和学弟学妹们一起,正对中开高速公路虎跳门西江特大桥不远处即将建造的深江铁路虎跳门大桥进行风洞实验。

陈谨林介绍,“我们这次实验的目的,就是研究中开高速公路虎跳门西江特大桥,对后面的深江铁路虎跳门大桥的一个气动干扰效应。因为在风荷载的作用下,虎跳门西江特大桥会产生一个漩涡脱落,我们这个实验就是研究这个漩涡脱落对后面这个300米跨径的斜拉桥振动响应影响的大小。如果振动太大,我们会建议建设方安装减振阻尼器,从而保证桥梁安全……”

像这样的实验,陈谨林一年会做上几十次。近年来,从满脑袋“问号”,到一步一步摸着石头过河,最终把“问号”变成“句号”,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在日复一日的实践探索中,陈谨林和同学们一起实现了新的突破:2019年,陈谨林作为团队负责人的创业项目《磁阻尼——消能减振新技术》,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主赛道中荣获全国总决赛金奖。这一项目也凭借其减振技术领先、供应管理完善、市场前景广阔等特点,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

拼搏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走进位于长沙兴工国际产业园的湖南省潇振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潇振科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块醒目的荣誉牌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长沙市小巨人企业……2016年,陈谨林和导师陈政清院士一起成立了这家公司并担任总经理职务。

6.jpg

在潇振科技会议室,“引领减振与冲击防护领域技术革命,创造世界级磁阻尼科技中国品牌”的字样十分醒目。

8_副本.png

2016年潇振科技承接了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项目,上面运用了陈谨林和同事们研发生产的磁阻尼。目前该桥是世界最长,最高的玻璃人行桥。

从上海中心大厦,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再到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洞庭湖大桥……如今,随着磁阻尼减振新技术地运用,中国大型建筑的抗风抗震能力提升至了国际领先水平。陈谨林自豪地说:“现在我们的产品除了运用在中国的工程上外,还远销到了国外,近日,我们就正在对接一个泰国项目。中国人在阻尼技术上逐步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飞跃。”

实验、开会、洽谈,每年7~9月,是陈谨林最忙的时候,这几个月是订单产品出厂的日子,也是一年中签合同的旺季。每天早上7点起床,晚上9点左右回家,学校、公司、家三点一线的生活,成为了他的常态。

这些年,在科学研究和产品的落地生产过程中,陈谨林同时组建了自己的幸福家庭。他的妻子是位教师,也是从事科学技术方面工作的,现在他们还有了可爱的儿子。如今,即使再忙,陈谨林也会抽空陪儿子,每天给儿子讲睡前故事,周末带他去看展览、参加户外活动。

采访当天,陈谨林早早地忙完了手头的工作,从公司一路驱车赶往幼儿园。他笑着说:“昨天我和儿子约定好了,今天去幼儿园接他放学,不能失约。”

下午5点,小雨依旧淅淅沥沥地下着。湖南农业大学幼儿园不远处,陈谨林左手抱着儿子,右手斜撑着雨伞,雨水打湿了他的裤脚,儿子天真的笑容深深感染着他。

9.jpg

陈谨林抱着儿子走在回家的路上。

10.jpg

儿子天真的笑容感染着陈谨林。他说,未来也希望儿子能和自己一样,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为实现梦想而不懈努力奋斗。

“爸爸,我今天在幼儿园表现很棒,老师给我们播放了浩瀚星空的视频,我长大了想做一名宇航员。”听了儿子的话,陈谨林笑着点了点头。他知道,这是青春的火种、未来的希望,也是他和妻子需要言传身教,继续呵护的纯真梦想。

往期回顾:

微纪录片丨我的生活甜一度:幸福村的幸福味

来源:红网

编辑:陈星晓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