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27年,我们为何要记住这群湖南人?

2022-07-13 23:58:57 红网·观潮的螃蟹
作者:何超 编辑:张立
字号: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何超 西藏山南报道

向西3500公里!向上3500公尺!

这里是西藏的山南市,是湖南援藏工作队扎根的坐标,是湖南人27年来跨越一座座山河,又奔赴而来的同一处山河。

恰恰就是这样一群湖南人,他们奔赴雪域高原,一去三年,与家人、故乡虽隔千重山万重水,却将这项工作一棒接一棒干了27个春秋寒暑。

2019年至2022年,这是敢为人先、敢闯敢干的湖湘儿女接棒奔跑的又一个三年。三年为期,莽莽高原又一次留下了他们奋斗的足迹。

微信图片_20220714000226.jpg

▲ 7月12日,湖南省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圆满结束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满怀眷恋踏上返程之路。

三年奋斗,凯旋返湘。

7月12日,是湖南第九批援藏工作队返湘的日子。结束三年的艰苦奋斗,他们荣归故里,载誉回家。

阔别家乡,征程又启。

7月10日,湖南省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已经先行抵达山南,开启三年的探索坚守,为崇高的援藏事业接棒奔跑。

你或许有所疑问,湖南为什么要援藏?他们在藏干什么?留下了什么?记者曾跟随湖南第九批援藏队的足迹多次入藏,现在就带大家一起走近援藏工作,认识这群高原上的湖南人。

为什么要援藏?

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

1994年7月,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全国支援西藏和15个省(市)对口援助西藏的决策,并确立了对口支援西藏7个地(市)的结对关系。包括湖南在内,目前共有17个省(市)对口援藏。

为什么要援藏?简而言之,援藏工作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援藏就是要稳疆固边,守护好国家的领土,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援藏工作还肩负着加强民族团结、维护西藏长治久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西藏发展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崇高使命。所以,援藏绝非一时之策,而是长久之计,是定国安邦之大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广大干部特别是西藏干部要发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

微信图片_20220714000250.png

7月9日,湖南省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欢送大会在长沙举行,省委副书记朱国贤出席欢送大会并讲话。

一直以来,湖南深谙援藏事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27年里用高度统一的思想和行动,赓续奋斗,不断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

根据中央的部署安排,从1995年开始,湖南对口支援山南市,长沙、株洲、岳阳、常德4市分别对口援助山南贡嘎、扎囊、桑日、隆子4县。

湖南有14个市州,却始终把山南当作湖南的“第15个市”来关爱对待,坚持全省“一盘棋”,连续多年派出省级领导率队的党政代表团赴藏考察,援藏队员更是用心用情用力,久久为功,不弃微末,躬身山南建设美丽幸福西藏。

27年间,湖南共计派出超1000名援藏干部、专业人才,涵盖医疗、教育、科技、文旅等方面,他们为雪域高原带去新生力量,与山南同胞一道谱写了发展新篇章,续写湘藏情深。

微信图片_20220714000315.jpg

▲ 湖南援藏队在贡嘎县建成世界海拔最高的优质蜂蜜养殖基地。

援藏又三年,

湖南人干了什么?

2019年7月13日,湖南第九批援藏队出发进藏,到如今整整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坚守拼搏、攻坚克难,成果颇丰。

这三年,他们干了什么?

从入藏那天起,湖南第九批援藏队从开局就布局,从起跑就奔跑,在产业发展、民生投入、民族团结、队伍建设上,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湖南第九批援藏队始终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援藏工作的落脚点,援藏项目和资金的80%,总计1.3亿元投向了民生基层。

比如,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从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到沉下去、走出去,从一对一结对到倾囊相授,创新实施的教育援藏全领域覆盖、全过程培育、全方位结对的“三全”模式,成为了全国教育援藏典型;教育方面投入的援藏资金和争取计划外经费达6535万元,山南教育的软硬件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

微信图片_20220714000335.jpg

▲ 在隆子县人民医院,援藏医生闫振升正在指导本地医生缝合伤口和骨折牵引复位。

医疗援藏方面,湖南卫生系统共选派150人开展医疗卫生援藏工作,主攻大病防治、下沉医疗服务、构建藏医药医联体,师带徒院包科,给雪域高原带来健康,更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产业援藏方面,湖南援藏队抓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以项目论英雄、以产业比高低,建成投产和在建项目17个,即将落地的7个,完成投资22.7亿元。

在贡嘎县建成世界海拔最高的优质蜂蜜养殖基地,“巅峰贡蜜”供不应求,蜂蜜的波美度达43°,超过欧盟标准;

在桑日县打造万亩葡萄种植基地,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葡萄酒庄,年累计用工5.4万人次,年人均增收7000元;

在高原上植绿、戈壁上开荒,扎囊县建成高科技智慧绿色农业——戈壁田园和绿之源农业;

投资3.5亿元在隆子县建成万头藏香猪养殖基地,成为自治区首个全产业链禽畜养殖项目,今年预计可以出栏藏香猪1万头……

一大批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产业项目,已经落地开花,果实丰硕。

微信图片_20220714000348.jpg

▲ 在湖南援藏队引进投资3.5亿元的西藏绿之源农业基地,藏族同胞正在修剪枝叶。

为什么要记住他们?

确实,只有去过西藏,才会真正感受到高原反应的残酷!

山南市平均海拔3500多米,空气含氧量不足内地50%,紫外线强度却是内地40倍,这里山高水长、沟深路险、长时间大雪封山,在这里开展工作比想象中更艰难。

援藏工作任务繁重,援藏队员常常身兼数职,“白加黑”“5+2”成为了工作常态,更要接受辞别亲友、远离故乡的寂寞孤独。

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他们没有被艰苦环境吓倒,反而把苦嚼出了甜的味道。他们发挥“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爱国守边精神”,用家国情怀扎根雅砻大地,成为一支无愧于毛主席家乡的“援藏湘军”。

牵挂无时不在心头,有援藏干部会因为看到路上的里程碑号,想起爱人的电话号码尾号。

他们并非有钢铁的身躯,也曾饱受高原恶劣环境的折磨。气压低,含氧量少,失眠成为常态,肺部会扩张,心脏不可逆地变大……

从短期援藏的3个月,到长援一年半,再延期一年半,援藏医生闫振升三次申请进藏,只因为挂念着高原群众的健康。

2019年丈夫才下高原,医生谭涛又拿过接力棒登上“战场”,成为第九批援藏队员,她说,“对医生而言,哪里需要,就应该留在哪个地方,我乐意留在这里援藏”。

由于工作紧张而繁忙,湖南省文旅厅援藏队员梁金华没能赶回去见父亲最后一面;常德市援藏干部孙彬彬在母亲身患癌症,妻子二胎临盆的关键时期,也坚持援藏纪律要求,没有请假回乡尽孝陪伴……

父母病了,老婆生了,孩子上学了……他们爱莫能助,他们用“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的家国情怀,诠释着何为奉献精神、何为缺氧不缺精神、何为革命理想高于天。

微信图片_20220714000403.jpg

▲ 山南市三小 ,援藏教师陈素丽在给孩子们上数学课。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们面对困难时的乐观状态。他们坚持“一家人一条心一起干”的团结氛围,一起办集体生日会,一起读书摄影,节假日一起下厨,以相互关怀弥补思乡情切,感受援藏队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从湘江到雅江,汇聚涓涓细流,是为江河;从第一批到第九批,湖南援藏队27年前赴后继,接力源源不断,是为奋斗;从第九批到第十批,使命召唤荣光,未来生生不息,是为家国。

作为湖南人,我们得向这群高原勇士致敬。

27年如一日,他们一路豪饮七千里星和月,勇攀高峰、上下求索;他们在远离家乡、高寒缺氧、跋山涉水中,锤炼自己,奉献青春,为山南人民谋幸福。

作为湖南人,我们要记住这群湖南人的精神。

透过一张张高原染红的脸庞,一个个奋斗的故事,一项项出彩的成绩,我们看见他们带着主席家乡儿女的使命气概,把山南当湖南,把高原当家乡,让湖南印记深烙在雪域高原。

雪域高原也会永远记得,他们前赴后继地来过,一往无前地拼搏。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