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是人口大国,却是人均资源“小国”。古往今来,中国由于自然环境复杂,洪涝、干旱、低温冷冻、高温热害等自然灾害交替频发,威胁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既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也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更为各国有效缓解粮食压力提供了积淀数千年的“中国智慧”。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义正 长沙报道
连日来,湖南各地正全面收割早稻。
今年湖南落实早稻面积1816万亩,超省定任务15.2万亩。就在这几天,1816万亩早稻将尽数实现颗粒归仓。
丰景“湘”当好
▲湖南益阳市赫山区新松树桥村的收割现场。(薛宇舸 摄)
盛夏时节,在益阳市赫山区新松树桥村,农民趁着天气晴好,抢抓农时收割早稻。
衡阳市衡南县车江街道的种粮大户王静同样趁着天气好,抢抓农时。
▲近日,湖南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清泉村农民驾驶收割机收割早稻。(李建新 摄)
今年,王静自己种了200亩早稻,耕种收全程机械化,很快就能收割完,确保颗粒归仓。“气温虽然高了点,但农时不等人,要趁着没下雨抓紧收割。”
此外,他的合作社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从耕种到收割的全程托管服务,今年托管面积进一步增加,达到了4300亩。
在湖南永州市东安县端桥铺镇新屋村,57岁的种粮大户唐剑清正亲眼见证机械化为早稻收割按下“加速键”。
“联合收割机收割、水旋耕机犁田,谷子下来,拖拉机送到家,烘干机烘好,马上就能销售,全程都是机械化,省时、省工、省钱。”唐剑清说。
▲近日,永州市道县四马桥镇金狮头村,农民驾驶大型机械收割早稻。(图片来源:新华网)
在永州市的另一个粮食大县道县,同样是一片丰收瑞景。当地采取机收主导、人工结合的方式,抢收早稻。
在长沙市望城区新阳村,享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帅正在为抢收、抢种忙得两脚不沾地。“为了不影响晚稻产量,我们正和时间赛跑,在7月20日前将晚稻秧苗栽种下去。”90后高帅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种田能手,如今他练就了种田“十八般武艺”,带领合作社购入了14台农机。在他的基地,水稻耕、种、收已实现全程机械化,种田全程由“铁牛”大包干。
“效率是抢出来的!7月10日开镰,收割机每天能作业80多亩,7天就可完成收割。”高帅说。
▲ 邵阳市新邵县同心村的早稻收割现场。
在邵阳市新邵县的同心村,近千余亩稻田呈现一片金黄,饱满的谷粒挂满稻秆,收割机不停地穿梭其中,收割机稻谷满仓后,自动化管道将稻谷直接输送到机耕路旁的货车上,然后运到合作社烘干。
“预计今年早稻亩产量将达到 900斤,相比去年实现了稳步增长,通过机械化收割,我们基地的早稻在一周之内收割完。”新邵县怡和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颜中意说。
▲ 记者正在一颗颗数稻粒。(央视截屏)
在长沙县春华镇龙王庙村,央视记者甚至数出了稻穗的颗粒数,平均每株都在110粒以上,最高的达到了132粒,说明今年水稻的长势非常喜人。近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和长沙市政府在龙王庙村组织实收测产,测得早稻亩产623.7公斤。
▲ 测产现场。(央视截屏)
功夫“湘”当足
湖南是农业大省、全国粮食主产区,以占全国2.8%的耕地生产了全国4.5%的粮食,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出“湖南力量”。
双季稻面积占湖南粮食播种面积的近50%,所以,稳定粮食面积的重点是稳定双季稻,而稳定双季稻的关键则是抓好早稻。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水稻生产大省,湖南的早稻播种面积占全国1/4左右。
俗话说,七八月的答案,来自三四月所做的事。但今年面临的现实情况是,受到新冠疫情和国际局势的叠加影响,导致供应链紧张,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
同时,天气也一度不给力,5月份阴雨天数较多。所以,从春耕时节起,肩扛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的湖南就一直在下“先手棋”。
▲ 岳阳县丰瑞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现代化旱地育秧工厂。
“题好一半文,秧好一半谷”,育秧一直是困扰南方早稻生产的难题。近年来,湖南省科学研判,将集中育秧确定为抓早稻播插的关键。为此,湖南省农业农村厅今年系统选派了148人,深入74个早稻集中育秧重点县市区,开展了为期1个半月的调研指导工作。
要打好早稻生产“第一仗”,农机部门的“铁牛”力量至关重要。今年,湖南省安排了6100万元支持农机合作社建设,早稻机械化插(抛)面积较上年增加40万亩左右。
为了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今年湖南发放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超8亿元,在62个产粮大县实施水稻完全成本保险。
此外,湖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强化粮食安全考核“指挥棒”作用,各级粮储部门以“优质粮油工程”为抓手,完善“品牌引领、订单引导”模式,调动广大农户的积极性,大力选育推广优质水稻品种。
▲ 春耕生产期间,株洲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率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分赴醴陵、攸县、茶陵、炎陵、渌口,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专项民主监督。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湖南省政协系统召开“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专项监督工作启动会议,明确了耕地保护政策落实情况、粮食播种面积任务落实情况、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落实情况、惠农政策落实落地情况等4项监督内容。
春耕生产期间,湖南各级政协委员下到田间地头、走近春耕一线,监督生产状况,帮助解决问题,一共达到10万人次。
可以说,为了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好早稻生产面积,湖南是举全省之力,且不遗余力。
持续深耕
“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首先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切叮咛,“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种子相当于农业的“芯片”,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牢牢抓住了种子和耕地,也就抓住了粮食安全的根本。
近年来,湖南加快种业产业的资源整合,既攻坚前沿探索,又注重产业应用,涌现出了一批农业领域的院士专家,研发出一系列的优良品种。在产业层面,湖南拥有种业企业400余家,商业化育种规模居全国前列;在水稻领域,有AAA级种子企业24家,占全国总数的1/5,在国审水稻品种中,湖南占比超四成。
比如,“超优千号”超级杂交稻亩产超1000公斤,但是原版“超优千号”虽然产量高,却在大规模推广上受限。经过分子育种技术参与改良的“超优千号”,实现了高产和高抗性兼得。
这一突破则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与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携手的成果。
有了好种子,还得有耕地,并且有好地。
▲ 郴州市北湖区网格化“田长制”公示牌。
从今年开始,湖南省施行七级“田长制”,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并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负责。
如此一来,就真正让耕地保护制度“长牙齿”。
2020年,湖南省启动了耕地抛荒治理三年行动,娄底市已于今年5月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存量抛荒耕地“清零”。2021年,湖南就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463万亩,2022年将再建高标准农田460万亩。
有了好种、好地,也需好的耕种方式,方能产好粮,见效益。
今春,长沙县春华镇的种粮大户龙伟义种下300亩早稻,2021年亩产平均不到800斤,今年亩产普遍超过了1200斤。前期受长期阴雨天气影响,早稻长势普遍较差,龙伟义开始还担心收成,但是今年早稻产量不减反增。
“这多亏了柏连阳院士团队,送来‘良种+良法’。从育秧到收割,每天有人在田间值守。”龙伟义介绍称,丰收来自于农业科技的“硬核”支撑。
在洞庭湖区的益阳市南县,小龙虾爬进稻花飘香的水田后,书写了当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致富增收的传奇。
种养结合,一田两用,稻虾双收的良性循环,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随着“虾稻共作”模式的推广,全县稻虾综合种养发展到60多万亩,综合产值超过150亿元。
最近,有一则新闻刷屏了“朋友圈”。
▲ “悦两优2646”的问世,一举解决了杂交水稻高产与优质兼得的难题。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或许,这是此时此刻对湖南“三农”战线最贴切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