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们在车间熟练地分拣玉珠。
耒阳乡村车间帮助百姓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
红网时刻 通讯员 杨明涛 肖小林 记者 石珊 衡阳 报道
“周五了哈,小花你今天手脚麻利点,咱们早点把活做完,到镇上买点好吃的给老人和孩子带回去。”7月22日,耒阳市马水镇东升村的乡村车间里,计件中途休息的丈夫李艺民兴冲冲地跑到分拣车间,催促妻子早收工。不觉间,李艺民和妻子刘小花适应了在家门口的车间工作,忙碌的小两口对在本地打拼乐享其中。
小车间的夫妻档 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
透亮的灯光下,31岁的刘小花正在熟练地分拣玉珠,目光专注、动作娴熟,听到丈夫的话语,心有所动的她立马加快了手法。李艺民和刘小花家住耒阳市亮源乡关王村,距他们现在的打工地不到6公里路程。
自德彩玉工艺品有限公司在耒阳市马水镇东升村开办起了乡村车间后,这对在广东打工近10年的夫妻俩选择了回乡在家门口就业。在德彩玉工艺品有限公司,丈夫李艺民从事计件工作,妻子刘小花则负责分拣玉石和玛瑙,二人月收入总数超过了一万元。
“在这里收入不比在广东差,又可以兼顾家里,我觉得非常好!”尽管在外打工赚了些钱,但常年在外照顾不了老人、小孩成了刘小花最大的困扰。“以前在广东,经常小孩子生病了,家里老人家打电话来,我们听了只能够干着急。现在只要家里有点事,放下手中的活,跟老板请个假,立马就可以赶回去。”目前,夫妻俩周一至周五住在厂里,周末就骑摩托回家。
“这周末正赶上家里早稻收割,以前田里的活都是老人家干,现在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了,这种重体力活肯定是我来干了。能陪伴孩子照顾老人我觉得现在很幸福!”两小口表示,乡村车间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一定会好好珍惜。
家门口的暑假工 努力拼搏筑梦“新生活”
在刘小花工作的分拣车间隔壁,一条长桌前,女大学生刘燕和其他前来打暑假工的学生一起,正埋头拿着刻刀雕琢玉珠花纹,对于没有技术经验的她们,锋利的刻刀时常会割伤手指。
刘燕三年前高考考入永州职业学院,前不久通过全国统招专升本考试,考入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暑假在家的她经同厂做工的舅舅介绍,加入了本村的乡村车间打工,成为了雕刻流水线上的一名技工。
“以前我觉得这种工作很简单,后来做了才发现,没有哪样活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轻松。”说着,刘燕拿起一颗玉珠,没有丝毫迟疑,对准位置,由表及里快速刻画出玉珠纹路。尽管手指上还缠着创口贴,动作不是非常娴熟,但经过一段时间打磨后的她做起雕刻来也动作流畅,没有一丝多余。刘燕表示,这里每天工作8小时,每小时8元,加班的话有加班费,每月最少能拿到1600元以上。
“现在自己赚钱就充分的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我一定珍惜来之不易的新大学,刻苦学习,努力拼搏,为自己和父母拼出理想的幸福生活。”刘燕同时表示打算用暑假工赚来的钱交学费为父母减轻负担。
旁边的女工羡慕地望着刘燕,自己高中辍学后在外打工,因没有文凭和技术,在外面碰了不少壁。回村进车间工作后,虽然收入不错,但还是会向往同龄人的校园生活。
流水线的技术工 身残志坚拼出“好日子”
距东升村35公里外的永济镇白凤村,由智航玩具厂创办的乡村车间里面,49岁的伍怀华正坐在机器旁,一丝不苟地的打磨玩具零件。尽管身材不高大,但挺直的身影和超快的手法,一直是整个车间最引人注目的闪光点。
伍怀华是一名五保户,因患有侏儒症,先天性的残疾让他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早年在外面找过许多工作,都因身高等原因时常遭到拒绝甚至嘲笑与歧视,以至于一事无成,生活日益艰辛,多年靠政府保障兜底。但在伍怀华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想靠自己双手养活自己,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梦想。
当知道家门口有了乡村车间,伍怀华第一个报了名。智航玩具厂根据伍怀华的自身特点,给予他劳动技能岗位,并专门安排技术骨干手把手教他。伍怀华非常珍惜这次机会,认真学习,勤恳干活,成了车间来的最早,走的最晚的人。“伍怀华来车间上班后,明显自信了,每天都乐呵呵的,他的工作积极性很高,还经常会主动申请加班,我们也都被他感染着。”工厂的工友说道。
很快,伍怀华成为了车间里的业务骨干,成了工友们学习的榜样,月收入也超过4000元。年近五旬的伍怀华最终在家门口的乡村车间里找到了自己的小康大道。
近年来,为确保脱贫不返贫,同时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耒阳乡村车间不断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因时因地推动乡村车间升级、发展,帮助百姓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耒阳乡村车间里的人物画像逐渐丰富,幸福生活也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