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村见闻。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彭世民 平江报道
相约去采访,上车碰上大雨。一场夏雨,远山云雾升腾,路边农田禾苗吐露出浓浓的绿意。车子进入平江县梅仙镇松山村,眼前满是湿淋淋的翠绿,村庄、田野、河流,公路,与云雾一起构成一幅美丽的夏日风光。
陪同我一起去采访的是县文联派驻松山村工作队队长朱烂辉,史志办派驻的工作队员丁琼。我们去了几位结对帮扶监测对象的家里,走访了村里的老支书、老党员,见到有车子到了门口,好几人打伞来接我们,脸上写满了幸福的笑容,一见面,我就被那些笑容深深感动着。
基层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不是只看数据,更要看村民生活是否乐意,是否开心,村里的事小到一粒种子、一枚鸡蛋,大到一栋楼房、一条道路,都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我们村里今年没有什么大项目,村干部要做的工作就是遵循村里的发展规律,通过一件件小事的办理、一件件难事的解决,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看到村民开心了,我们也就高兴了。”村支书记李达说。
我同村上干部交流时,他们给我的感觉就是:脚下沾满泥土,心中装满群众,都是干实事的干部。
松山精神像一束光照
到了松山村,我先去拜访老支书李贯益。
老支书李贯益见我们去了,他就乐呵呵迎我们进屋。
李贯益是松山村名人,在地方上威信高,号召力强。1990年,他在担任支部书记期间,碰上干旱,田土开裂,村上栽种的早稻基本上颗粒无收。下半年他就带领全村老少新修水利工程7处,增加蓄水量30万立方,使千亩农田旱涝保收。
当年他提出:“宁愿现在苦干,不愿长期苦熬。宁愿干部多流汗,不愿群众再受穷。宁愿节衣缩食增收入,不愿两眼向上等、要、靠。”松山村父老乡亲的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精神被省、市、县党政称为 “松山精神”。“松山精神”也因此上了湖南省新闻联播,登上《湖南日报》头版头条,在市委的号召下整个岳阳市掀起了学“松山精神”的热潮。
李贯益今年75岁,除了耳朵有点背,人看上去很精神。从屋里拿来一份册子,打开给我看他写的诗歌:
路灯
江山如画史无前,道路两旁锦灯秀。
喜看乡村多胜景,星罗棋布不夜天
自来水
水系民生总根源,提桶肩挑举步艰。
筑井引泉甘露饮,感恩谢政笑开颜。
硬化路
泥泞路滑步艰难,解困扶贫视实情。
旧去新来致富路,高歌惠政创新村。
李贯益一边满面笑容向我介绍着村里这几年的发展,一边谈到村里“巩固”“拓展”脱贫“方子”,发展“路子”。
朱烂辉在一边同老支书交流,一边向老支书致歉。她说:“上次老书记邀请村干部、部分党员、组长吃饭,自己正好在县里开会,没能赶上。”
朱烂辉告诉我:“老支书每年都要把村里的干部,有正能量,有威信的党员、组长邀到家里吃顿饭,要大家多支持村里的工作,多给村民们做点实事,好事。每次吃饭,大家有想法,有意见,不掖着藏着。”
李达说:“去年七一上党课,老支书李贯益站在台上讲到当年的‘松山精神’。参会人员大部分都亲历过这一段历史,大家会后交流的时候说,我们党员干部就应该发挥当年的‘松山精神’做村里的工作,做村民的工作……那就没有做不好的工作了。”
守住民心就守住考验
民生紧连民心,民生状况决定民心所向。
朱烂辉告诉我:“今年打新冠疫苗,从老人到孩子,村里实行了全覆盖。刚开始,村干部有畏难,村民们有抵触,但这项工作关注到民生,关注到全村人的安全。接种、留观、离场,整个过程村干部全程都有陪同。”
妇女主任朱格英接话:“为了接村民到镇上卫生院打疫苗,村干部就开车上门接行动不便的村民,抱着或背着他们上车。”朱烂辉在一旁开着玩笑:“我们吴要辉开着一个面包车,早早夜夜,像是一个‘黑的’司机,拉去拉回,最后油钱还是自己掏腰包……”
松山村3012人,下辖30个村民小组,70岁以上的253人,她们认为年纪大了,平时难得出门,疫情传染不到她们,同时担心打了疫苗有副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村里发动全村党员、干部、组长包括亲戚朋友,邻居相互做工作,又再次掀起一次“松山精神”,仅用了几天时间,村里疫苗接种任务就顺利完成。
我们在聊这疫情接种话题的时候,村部门口有位叫李了珍找妇女主任朱格英,说是专程来送医保钱给她。
李了珍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她因年轻的时候爱人去世,后改嫁到大洲乡,朱格英排查到她的户籍在村里,想方设法找到了其弟弟,才联系上李了珍,李了珍很多年没进医保了,考虑到其身体状况和出门不方便,朱主任决定先帮忙垫付了钱。她这次到梅仙走亲,专门把钱送了过来,嘴里全是感激。
收取医保一直是个难事。去年19组的吴胖军检查出脑瘤,因为当时不愿交医保,想做手术又交不起。医保虽然有一定的负担,但交了医保关键的时候可以救命。医疗问题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关乎居民的基本健康生活。吴胖军出了这一档子事后,村干部为了让村民们都能享受到医保所带来的福利政策,通过反复甚至十几次上门做工作,用真情实意将这个难做的工作做到了全覆盖。
村情民意了然于心
身处基层,不抱怨、不沮丧,不畏难,努力克服落差心理,转变自身角色,深入一线、到基层农户家去、到田间地头去。
“烂姐,谢谢你几次送我到县城医院看病。以前三、五天就要发一次病,现在好多,这几个月,只犯过几次病,人也精神了”。
在家里做十字秀的彭爱风,见我们去了,把我们领到她家的猪圈。她说:“村里给送的二头猪苗,可能是环境不适,只存活了一头。”她又领着我们去看她家养的鸡,村里送给她的鸡苗,现在已长成大鸡,有的都产小鸡了,她脸上写着幸福。
朱烂辉对我讲:“彭爱凤精残,经常发癫痫病,她丈夫何红兴是个泥水匠,一家4人,大女儿在长沙现代商贸学院就读,儿子九月进入长沙湘麓医药学院,学费较高,属刚性支出对象。他一家收入就靠丈夫何红兴在工地上打点工。”
“朱姐,不好意思啊!上次你送我到县城看病,没想自己突然间又犯病了,差点把你给咬伤……”
“呵呵,没事没事。胡医生说你这个病,要避免情绪激动和劳累,平时要多注意休息和睡眠……”
县文联和县史办两家后盾单位,考虑到动态监测户的一些实际情况,打算拿出一定的经费给动态监测户买点鸡苗或猪仔。朱队长说,这些户头她都得上门,征求意见。
村里吴克俭患肺气肿多年,妻子又得了胃癌。这几年,累计治疗费用花了不少,对于这样的特殊家庭,她多次上门走访确认,并上报镇上、县里,最后县里同意将她家列入动态监测对象。
到了吴克俭家,看到他妻子,她就问:“育权,怎么好几天没见克俭出门晒太阳了,是不是病情又加重了?你自己身体不好,要照顾丈夫,还是看着儿子!自己也要多注意身体哦”。
俩人坐在地坪里像姐妹一样聊着。
“育权,村里打算给你们提供点鸡苗或猪仔,你怎么选择?”
“谢谢你们的关心,我这身体不能过于劳碌,还是养点鸡吧,平时喂点剩饭剩菜就行。”
后来我们又去了吴胖军家,吴胖军因病去世后,还剩下一个7岁的儿子跟着奶奶。李达书记交待村干,对这样的孤儿要特别关爱,同时还联系学校老师,要他们多给这些孩子展示自我的机会。
到了吴胖军家,他7岁的儿子见发我们,就炫耀他在学校里参加活动的情况:“前段时间学校里搞六一儿童节表演,他上了四个节目。虽然看上去仍然有些胆怯,但脸上还是布满着笑容。”
我们又走了几户。大家或切一碟西瓜,或摘几个山桃,或抓一把花生……我们走访就像是走亲,见面都是乐呵呵的。
夏雨,山也起伏,云也起伏,云雾缥缈,山色如黛。呼吸着既清甜又凉爽的空气,倾听着村子里传来的欢声笑语,我想松山村的未来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