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浪中的坚守

2022-07-27 09:22:36 长沙晚报
作者:刘树源 编辑:杨雁霞
字号:

  任洪文跳入草塘,用竹竿把浮萍赶到一边。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启晴 摄

任洪文跳入草塘,用竹竿把浮萍赶到一边。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启晴 摄

  三位考古队员正在对出土文物进行测量并记录。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董阳 摄

三位考古队员正在对出土文物进行测量并记录。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董阳 摄

  张子辰和李梓滢在高温下训练。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冯启阳 摄

张子辰和李梓滢在高温下训练。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冯启阳 摄

养鱼农民 38℃热天里跳入草塘挥舞竹竿赶草喂鱼

长沙晚报7月26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树源 实习生 杨涵)5月底,在湘江环境资源法庭的增殖放生平台,万尾大鱼跃入湘江,用以修复生态环境。这些放生的成鱼来自望城区新康乡湘江村农民任洪文和刘文亮经营的渔场。近日,记者探访这家渔场。

上午11时,气温已有38℃。火辣的阳光经水面反射,显得格外刺眼。几片鱼塘将近100亩,养殖着青草鲢鳙和黄鸭叫等鱼类。鱼儿除了吃鱼饲料,还会吃一些天然的浮萍。任洪文脱下外裤,手持竹竿跳入一片草塘。他把成片的浮萍赶到岸边,再由刘文亮用网捞起,投喂到邻近的鱼塘。为了省时间,任洪文不停地挥动手里的竹竿赶草,竹竿有3米多长,挥舞起来颇费体力。他脚踩淤泥,在水塘里缓慢移动,胸口以下全部泡在水中。由于身在水中,任洪文满头豆大的汗珠无暇擦拭,任凭它们在面颊流淌。

考古队员 蹲在42℃基坑内 用手铲解读古长沙

长沙晚报7月26日讯(全媒体记者 任波)盛夏时节,高温热浪,这给在露天从事一线考古的工作人员带来又一轮巨大“烤验”。

26日上午8时许,记者来到长沙湘江路一处设在2米深基坑内的考古现场。60多位考古工作人员正在分工合作进行考古,他们或俯身用手铲刨挖土地,或对已展露的文物标本进行测量,或对工地发现进行绘图。工地上部已搭建网格状遮阳棚,但阳光仍像热水一样泼满记者一身。此时周边建筑开放的空调又将热浪排向基坑内部,基坑内热气蒸腾,11时左右气温达到42℃。

“本处湘江路边考古工地红线控制范围为1万平方米,基坑发掘范围为3000多平方米,目前布探方14个,已发掘12个,计划发掘面积为1600平方米。”工地现场负责人、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员夏笑容介绍,“我们进入这处工地已有一个月,每天早上7点半入场进行发掘,一直忙到11点半,下午从3点半发掘到6点半。”

在与高温抗争的过程中,付出似乎已展现出成果。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员郑广指着一处探方内露出的五个直径15厘米的大石球告诉记者,这里疑似宋元作战时期长沙城内的一处“军火库”遗址,这些石球极有可能是古代投石机的“弹药”。南宋守城的士兵将石球装进投石机,然后投向湘江中的元朝兵舰,保卫长沙城。

田径少年 顶着烈日备战省运 脸上流汗眼里有光

长沙晚报7月26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俊 实习生 张子怡)26日上午8时许,记者来到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校园里除了“吱吱”的蝉鸣,还有“嘟嘟”的哨声和“咚咚”的跑步声,这是学校田径队的队员正在顶着烈日训练。张子辰和李梓滢两位队员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湖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备战。“我们一般上午8点左右开始训练,一直训练到11点左右。”为了在比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他们正在接受教练段家宝的“独家”训练。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