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文联党组成员、作协常务副主席次仁罗布。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嫣 何青 摄影 朱丽萍 见习记者 郑子雯
如何形容湖南文学风味?西藏文联党组成员、作协常务副主席次仁罗布用了八个字: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多年前,因为一本《乌龙山剿匪记》,次仁罗布对湖南有了最初印象。
多年后,因为一场文学盛宴,次仁罗布第一次踏上了湖南之旅。
7月29日至8月3日,中国作家协会将在湖南开启“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等系列活动。7月29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作家陆续抵湘。
中国作协第一队的始发站,便来到了湘西。刚下高铁,经过片刻休整,次仁罗布就去参观了湘西州博物馆。
“湖南一直是我特别向往的地方,这些年,湖南飞速发展,这里的文化、人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次仁罗布坦言,希望通过这次作协来湘系列活动,更深入地了解湖南,了解这片美丽富饶的湖湘热土。
谈感受
“虽然地域文化不同,但是我们的情感是一样的”
虽是初到湖南,但次仁罗布对湖南、对这里热情好客的人们,并不陌生。
次仁罗布说,在西藏,有很有优秀的湖南援藏干部,他们为西藏做出了很多贡献;有湖南人开的湘菜馆;他之前在西藏日报社的同事中也有湖南人。
“湖南人特别直爽、善良。”次仁罗布表示,“虽然地理位置、地域文化不同,但是我们的情感是一样的。”
湖南的作家,也给次仁罗布创作带来了很多启发。“王跃文的《国画》,让我在小说创作过程当中提供一些经验,比如该避开哪些东西,该写哪些内容;沈从文文字里的那种美,让我学到汉语表达过程中,要用最干净、简洁的语言呈现出来;田耳的《一个人张灯结彩》,是他获鲁迅文学奖的作品,也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次仁罗布表示,作为一个作者来到湖南,如果要在这里深入创作,还需要长时间地蹲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写出鲜活故事。
谈创作
“只有深入生活,才能把当下的时代反映出来”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采访中,次仁罗布多次提到了这几个字。在文学创作中,他一直是这么做的。
次仁罗布很多小说的素材,皆源于生活。
如《阿米日嘎》是发生在江孜紫金乡里的一个故事;《界》来源于火车站南面寺院里发生的事情;《放生羊》则来自于他住过的八廓街院子的一位老人的真实故事……
“只有深入生活,才能把当下时代反映出来。”次仁罗布表示,如果我们没有这种生活经验,凭空创造的作品,就没有生命力。
近年来,凭借着一部部鲜活的藏地题材的精品力作,次仁罗布的作品逐渐走进读者的心底。在他的笔下,总能触摸到藏族元素,找到共鸣。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本次中国作协在湘系列活动正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鲜活实践。
在次仁罗布看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也是为了让作家们不要停留在自己的书房里,要走向生活,走向广阔的社会,寻找文学素材。同时,作家不能停留在自己的幻想当中,而是要在新生活中,把发生过的事情用文学描绘出来。
谈未来
“对于自己的每一部作品,希望都呈现出藏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次仁罗布善于文学创作,这离不开他乐于观察生活,也离不开他对阅读的喜爱。
“从我对阅读的感受来讲,还是喜欢多读一些历史方面的书籍,还有人物传记。”次仁罗布介绍,他最近在读《万古江河》这本书,书中对各民族交往、交融方面的描述,让他触动很深。
对于未来的创作,次仁罗布也确定了“变”与“不变”。
“变”:整体小说风格,会从以前的西藏,变化到现在当下西藏的一些现实的社会状况。
“不变”:对于自己的每一部作品,希望都呈现出藏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次仁罗布的众多作品中,几乎都传递了一个观点:“人世不完美,一切皆无常”,“因为可能这就是藏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精髓。我们所经历了很多东西,虽然不完美,但我并不是说我们一定因为不完美所以沮丧、颓废,而是通过这种不完美让我们更加珍惜这件事。”
在次仁罗布看来,中国作协来湘启动“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可能会引领中国文学创作的一个潮流风向,能让文学创作者们更多地关注乡村变化与乡村振兴。
来源:红网
编辑:陈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