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辣椒小镇”的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卸甲乐归田

2022-08-02 14:02:47 红网
作者:蔡娟 殷素 蔡家玮 编辑:江雪
字号: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蔡娟 通讯员 殷素 实习生 蔡家玮 湘阴报道

盛夏七月,溽热难当。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辣椒小镇”——樟树镇的田间大棚里,樟树港辣椒红了。椒农们正在采摘椒香浓郁、用作留种的红辣椒,处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在这些忙碌的椒农当中,有一群人,他们曾经身着戎装,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国家的平安。如今,他们脱下戎装,退伍不褪色,用一颗炽热的赤诚之心,建设美丽家乡,继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用奉献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之际,跟随时刻新闻记者的笔触和镜头,走进这些平凡而不平常的退役老兵,看看他们正在演绎的“解甲归田”的新时代故事。

邵光明:为了家乡发展,宁可自己吃亏

微信图片_20220802113339_副本.jpg

退伍老兵邵光明,服务家乡建设近50年。

午休过后,头顶草帽、肩扛锄头,71岁的退伍老兵“邵光爹”又下地干活了。“种了几亩樟树港辣椒和自家吃的小菜,还养了猪和牛。部队的作风不能丢,要自力更生。”他乐呵呵地说道。

“邵光爹”是樟树港辣椒核心产区——樟树镇文谊新村的村民,本名邵光明。1970年入伍,1975年退役。在部队的五年时间里,日复一日高强度的训练,不仅练就了一副好身板,也赋予了他吃苦耐劳的品质。当时部队条件艰苦,在训练之余,邵光明所在的连队还要搞农副业生产。因此,他承担了喂猪、种水稻、加工大米等多项生产任务,“自力更生”的观念影响了他五十多年。

上世纪70年代,退伍回乡后,邵光明先后在樟树食品站、樟树粮站做协购员,负责生猪、粮食等数据采集,并进行技术指导。1982年,中国农村启动了第三次土地改革——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邵光明自此担任村里的生产队队长,全力以赴为村民服务,直到2021年才因病卸任村小组组长。

微信图片_20220802113413_副本.jpg

邵光明带领村民集资修路,泥巴路变身水泥路。

村里的交通问题,一直是邵光明的心病。“要致富,先修路。以前都是泥巴路,只有一点点宽,搭土车子送粮,出去一趟都非常吃力。”村里人都清晰记得,上世纪90年代,村里比较困难,在邵光明的号召下,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修了一条简易砂石路。2012年,在邵光明的发动下,他所在的小组全体村民共集资近20万元,对这条小路升级硬化,砂石路变身水泥路,以方便汽车通行。这次修路,邵光明自己带头捐了1.3万元。如今,这条水泥路连接着村里全新建成的产业路,一车车樟树港辣椒载着致富的梦想从里出发,源源不断地送往外地。

带领村民致富,是邵光明退伍后的心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邵光明开始试种樟树港辣椒,最初种了一两百株。每年端午节前后,他和乡亲们就去长沙贩辣椒。一根扁担,挑着两麻袋樟树港辣椒,足足200多斤,又热又晒,肩头常常磨破了皮。当时交通不便,他们要从村里步行至樟树镇码头,先坐小筏子,再转乘客轮,沿湘江而上,送到长沙西长街贩卖。早上4点出发,中午11点才能到长沙,非常辛苦。之后,邵光明又在村里带头开拓“多种经营”,一边扩大辣椒种植规模、喂猪养牛,一边发展林业。邵光明所在的小组集体经济林场有50亩荒山,于是,他带领村民上山种松树,让荒山重新变绿,同时让每户家庭增收近一万元。

为了支持村里的发展,邵光明还多了一个“塘主”的身份。上世纪90年代,野鸭塘是村里的小型水库,当时是六个村民小组的灌溉和饮用水源。长期以来,由于塘基窄、塘身为泥土所筑,导致长期渗水,蓄水效果差,一下雨就有垮塘危险。1996年,邵光明在村部党员大会上提出“以塘养塘”的新颖想法,但无人响应。于是,他自掏腰包,拿出两万多元,请人用水泥混凝土修缮了一面护坡,并承包了鱼塘。之后,他开始学习养鱼,而水库则继续用于村里的农田灌溉,造福全村。

“为乡邻办事,为了村里的发展,宁可自己吃点亏。”生活中,邵光明时常这样教导家人和晚辈,同时也是这样身体力行。退役近50年,年过七旬,他依然不改军人本色,竭尽全力支持村里的发展,深受乡邻的爱戴和尊重,艰苦奋斗、严于律己的好家风也影响着全家人。一家六口中,有3名党员。邵光明自己、儿子、儿媳,都是党员;大孙女正在读研究生,是入党积极分子;小孙女刚刚考上了大学,也准备申请入党。“作为共产党员、退役军人,要讲团结,讲奉献,一生都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邵光明说。

彭立珊:敢想敢干,从优秀村支书到“孩子王”

微信图片_20220802113456_副本.jpg

退役军人彭立珊回报家乡,开办文谊新村第一家幼儿园。

正值暑期,位于文谊新村的文泾幼儿园已经放假,校内一片寂静。个头中等,动作敏捷,今年53岁的“孩子王”彭立珊正在检查校车、设施等情况,为新学期开学做准备。

1969年出生的彭立珊,是文谊新村退役军人。1987年11月入伍,成为一名通信兵。出身农民家庭,从未接触过通信方面的知识,一切从零开始。徒手爬杆、接线、检修电话线……训练枯燥又危险,入伍三年才回一次家。作为明线班长,他带领十几名战士高强度训练,常年驻扎在偏远的山沟里,一晃就是五年,多次获得部队嘉奖。199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光荣退伍。

退伍后,彭立珊远赴广东佛山,在一家家具厂打工。1994年,他回乡与妻子结婚,很快迎来了儿子的诞生。为了照顾妻儿老小,彭立珊毅然辞工,开始回乡务农。种水稻、种辣椒、打零工……谋生辛苦,收入微薄。当时,没有太多机械设备,种地要靠人来打土,用锄头一垄一垄地翻,两亩地翻完要十来天。水稻插秧、施肥、除草、收割,也全靠人力,他一个人从早干到晚。在这种艰难的境况下,彭立珊凭着从军时的钢铁意志,咬着牙挺了过来。

是金子总会发光。1998年底,经全村党员投票,年仅28岁的彭立珊被推选为荻新村村支部书记,成为当时全镇最年轻的村支书。每个月工资200元/月,就这样干了6年。“收入太少了,当时家里很不支持。”彭立珊回忆,那几年,村上工作、家里农活一肩挑,但收入捉襟见肘,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虽然对家人有亏欠,但彭立珊对村里的工作从不懈怠。在部队与通信的结缘,让他在村里的“第二战场”继续发挥作用。当时,村里的用电是个大问题。全村电路老化,且只有一台变压器,经常出现停电、烧毁的情况。然而,村里要发展生产,用电需求增大已迫在眉梢。当时,村里经济不好,要改造电网,资金缺口很大。于是,彭立珊就一趟趟往县里跑,找农电站争取资金和支持。为了节省人工开支,彭立珊凭着自己在部队掌握的通信专业知识和技能,带领村主任、会计自己动手干,冒着严寒到田里拉线、布线,每天都是一身泥。最终,完成了村里的电网改造。

微信图片_20220802113448_副本.jpg

彭立珊检查幼儿园园内设施。

1998年的长江特大洪水,彭立珊也冲在抗洪第一线。6月的一个中午,他正带着村干部巡查河家坝,突然发现堤坝多处出现滑坡、渗水等险情,随时有溃堤风险。危急之际,他当机立断采取措施,立即喊来三四十位村民参加抢险,砍树、背树、打桩、填土……一公里的路,车过不去,物资全靠人抬,与时间赛跑。忙碌了整整一个下午,险情得以化解。2000年7月,彭立珊被授予樟树镇“优秀支部书记”荣誉称号。

村支书离任后,彭立珊又把目光转向村里的学前教育。当时,文谊新村没有幼儿园,镇里最近幼儿园也有几公里远。然而,村里大多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家,老人接送很不方便。为了解决孩子们读书远的问题,2011年,彭立珊和妻子东拼西凑借了三四十万元,开办了村里的第一家幼儿园——文泾幼儿园。

这些年,随着樟树港辣椒产业的持续红火,年轻人逐渐回流,回村读书的幼童也越来越多。开园以来,彭立珊夫妻俩长期住学校,每天从早忙到晚。由于农村幼教师资薄弱,加之妻子罹患癌症,如今的彭立珊身兼数职:园长、水电工、泥工、司机、保安、维修工、保洁。有一名3岁幼儿,家庭发生重大意外而无人照顾,彭立珊和妻子将他带着身边,悉心照顾了将近2个月。2020年,彭立珊被授予樟树镇“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2年被授予文谊新村“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入伍5年,我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退伍后,我要继续发扬老兵吃苦耐劳的精神,吃得苦,霸得蛮,把学前教育办好,不负乡亲们的信任。”彭立珊说。

甘志明:保持上进心,才能永不言败

微信图片_20220802113441_副本.jpg

退役军人甘志明坚持自学,成为樟树港辣椒种植能手。

“一到樟树港辣椒上市季,几乎没时间睡觉。”平头、皮肤黝黑,一袭迷彩服,身形挺拔。上午8点,退役军人甘志明准时出现在文谊新村村民服务中心,开启一天的工作。作为村委委员,他主要负责全村的环境卫生、森林防火工作,工作之余还要管理自家的辣椒大棚,一天忙下来,常常累到沾床就睡着。

1975年出生的甘志明,是土生土长的文谊新村人。伯伯是军人,从小耳濡目染,让甘志明心中燃起了军人梦。初中毕业后,1993年12月,参军入伍,远赴新疆。作为一名炊事班新兵,他刻苦学习烹饪,很快就拿了二级厨师证。

1996年退伍回乡后,甘志明一度有些迷茫。短暂的迷茫过后,经过几番考察,他打算自己创业。1998年,从父母那里借了几千元,在村里开起了一家小型水泥预制件厂,生意一度很红火,直到2017年。虽然甘志明2012年家里建了一栋房,2015年买了一台小车,之后生了两个小孩,但还是欠了七八万元的外债,他深感压力巨大。

微信图片_20220802113423_副本_副本.jpg

作为村委委员,甘志明全天候巡查村里的环境卫生、森林防火工作。

2011年,樟树镇辣椒产业协会成立。2012年,樟树港辣椒申请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保护。文谊新村作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樟树港辣椒的核心产区之一,将辣椒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甘志明仿佛看到了希望,再次燃起了斗志。

甘志明的父母一直种植樟树港辣椒,大概有四五亩,栽在山地上,当时没有搭棚,上世纪90年代每年收益仅有几千元。2017年,看到阳雀湖、众源等当地龙头企业的樟树港辣椒最高卖到200多元一斤,甘志明心动了。当年,他就搭了5个棚,种了3000多株,2亩多地,卖了7万元。2019年,他继续扩大规模,种了7亩辣椒,7500多株,卖了20多万元。他记得,那年端午节前后,每天卖辣椒的收入达四五千元。2019年底,他还掉了全部的外债,家里终于有了存款。

“我的辣椒是自己留种的。一般头年9月份下籽育苗,冬天的育苗棚要盖三层膜,再搭配‘浴霸’灯泡保温,地下埋水肥一体化微喷带。一亩地施多少有机肥、复合肥,都有讲究。”甘志明自豪地说。2020年,文谊新村文泾片4组组长召集开会,探讨与交流樟树港辣椒种植技术,甘志明作为种植技术能手,把自己摸索多年的经验分享给大家,让村民共同受益。

2021年,甘志明成为了文谊新村村支两委的一员。作为辣椒种植户,他凌晨一点起床摘辣椒,摘到早上七点,整整6个小时。作为村委委员,全天候负责村里的环境卫生、森林防火工作。晚上回到家,继续干农活,浇水、施肥、剪枝,几乎没时间睡觉,但始终精神抖擞。

村里焚烧生活垃圾现象严重,治理难度大,甘志明就要每家每户上门,宣传监督到位。森林防火难度大、范围广、装备差,他就带着20多名志愿者日夜巡查,一刻也不敢松懈。“部队经历,锻炼了我的身体和意志。对于退役军人而言,只有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保持一颗上进的心,才能永不言败。”甘志明说。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