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月2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在此背景下,湖南被众多媒体普遍定义为广义的“经济大省”之一。
8月5日召开的中共湖南省委“中国这十年·湖南”主题新闻发布会,在展示新时代湖南十年间辉煌成就的同时,湖南想挑大梁、能挑大梁的决心也呼之欲出。从这个意义上看,这不仅是一次成就发布会,更是一次超燃的发展动员会!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义正 刘放明 长沙报道
家国大业,少不了擎天玉柱,缺不得架海金梁。
7月2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明确要求,“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从2022年上半年GDP总量来看,我国经济十强省份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福建、湖北、湖南、安徽。湖南经济总量已连续9年半稳居全国前9位。
近期国内多家媒体分析称,GDP排名前十的湖南等省份可视作广义的经济大省,下半年,经济大省的带头作用至关重要。
客观来说,现阶段湖南称得上经济大省,但还不算经济强省,有挑大梁的潜力,与前“五强”相比,还有待奋力疾追。
但是,从8月5日召开的中共湖南省委“中国这十年·湖南”主题新闻发布会透露的信息来看,湖南想挑大梁、能挑大梁的决心与姿态已跃然眼前。
志向
“中央有部署,部门地方见行动”,一直是彰显我们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
在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挑大梁”的要求后,广东、山东、福建、四川等省份,都已通过不同方式表明“心迹”。
比如,广东提出:全力以赴推动三季度经济有较好的上升,努力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
山东明确: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全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福建则要求:用实招确保实现全年目标。
而四川近期多次提出“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比如,7月23日召开的四川省委工作会议明确,把“拼经济”摆在最突出位置。7月28日召开的四川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议重申: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不遗余力、不留余地。
近期各地陆续召开上半年形势分析会,多个省份提出采取超常规举措稳住经济大盘,部署一系列措施来“拼经济”。
大湖之南的湖南更是明确提出,下半年要精准发力,滚石上山,“把发展的引擎点起来,让生产旺起来、市场火起来”!“拼经济”的干劲,由此可见一斑。
▲8月5日,中共湖南省委“中国这十年·湖南”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作主题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回答有关提问。湖南省委新闻发言人,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杨浩东主持。
发布会上,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在介绍湖南的发展目标时,用了“5个更”来概括,即:经济实力更强、治理效能更优、文明程度更高、生活品质更好、生态环境更美。他同时还表示,湖南进入新时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肩负起更高更重的使命。
这是一方主政者责任感与使命感的生动诠释。现阶段,湖南GDP已连续实现万亿级别的“三级跳”,今年更是要朝着5万亿的目标勇攀新高。“挑大梁”,既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政治宣示,更是湖南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弯道超车的内在呼唤。
同时出席发布会的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则用了“4句诗”生动描绘了湖南“大梁”已在肩的现状。同时表示,湖南遵循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打造“三个高地”,有成效、有办法、有信心。
由是观之,“挑大梁”,既是湖南面向未来的鸿鹄之志,更是当前只争朝夕的坚强决心。
肌肉
“要挑大梁”,首先得是个硬汉,八块腹肌的那种。
现在湖南够不够硬核,发布会上的一组数据足以说明问题。
新时代十年,湖南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突破2万亿元、2016年突破3万亿元,到2020年突破4万亿元,实现了万亿“三级跳”。今年上半年完成2.3万亿元,全年可望突破5万亿元。
▲ 8月5日上午,张庆伟作主题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图片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官网)
张庆伟称之为,谱写了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湖南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经济总量从2.1万亿元跃升至4.6万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13万元、0.74万元增加到4.49万元、1.83万元,进出口总额由1385.7亿元增加到5972.8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2.3%提高到60%以上,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提高到97.3%。
▲ 8月5日上午,毛伟明回答记者提问。(图片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官网)
毛伟明则用了四句诗形象描绘了新时代十年来湖南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成就。
“可上九天揽月”,湖南是北斗卫星导航原创技术策源地;“坐地日行八万里”,湖南是国内轨道交通最大的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乌蒙磅礴走泥丸”,湖南长沙号称工程机械之都,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工程机械企业的产品,“忙碌”于各类超级工程;“可下五洋捉鳖”,涌现出“海牛”深海钻机、“鲲龙2000”采矿车等一批世界领先成果。
我们记得,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苗族大妈石爬专因为家中没有电视而说出的那句“不知道该怎么称呼您”。
贫穷大山里的一幕小插曲,却也暴露出了彼时湖南发展之路很不平衡、很不充分的尴尬现实。
2016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对湖南作出“三个着力”的发展指引。
“要着力”,表明彼时的湖南还在爬坡过坎,攻坚克难。
四年后的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湖南考察,为湖南擘画了“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的新方向新目标,寄予了更高的新期许。
从要求“补短板”到期待更大作为,从要求提升自身发展到鼓励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奋勇担当,这是不言而喻的肯定,更是殷殷嘱托的希冀。
十年,弹指一挥间。湖南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拿出绣花功夫一路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终于织成一幅有史以来最美的“潇湘盛景图”;十年,手可摘星辰。湖南上下齐心完成了动能转换的迭代升级,实现了省域形象和省域实力的双打蝶变。
成效就是肌肉,能力就是实力,就是湖南敢挑大梁的底气。
方向
湖南要“挑起大梁”,最重要的是要把准“一个方向”,就是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就是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
其中,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更是重中之重。
十年来,湖南经济发展得益于竭尽所能地加速推进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 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成品发货区。(梁超 摄)
2010年,工程机械制造业成为湖南首个千亿元产业集群,湖南工程机械规模也首次超过江苏、广东,坐上行业“头把交椅”。
从那时起,“鱼米之乡”就将制造业(包括工程机械)作为了强省之本。
十年里,湖南工程机械步履不停,在利好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接续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015年,装备制造业成为湖南首个万亿级产业。
今年6月,英国KHL集团发布了2022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占据其中4强。而这四家企业所在的湖南,成为仅次于美国伊利诺伊州、日本东京的世界第三大工程机械产业集聚地。
发布会上,张庆伟、毛伟明都自豪地提到了湖南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成果。
工程机械是湖南发展的一个缩影。
目前,湖南形成了3个万亿级、1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一批新兴优势产业链。到2025年,将培育6个左右万亿级产业、8个以上千亿级企业,以及一批800亿级、500亿级梯队培育企业。将形成一批经天纬地的算力算法平台。到2025年成为“全国领先的算法创新中心和全国先进的绿色算力枢纽”。
这,也是湖南能挑大梁的绝对实力。
传承
俗话说,国难思良将,时艰念铮臣。
在中国近代,湖南人为国家、为民族勇挑大梁的故事不胜枚举。而新时代的湖南人,也正延续着这一历史传承。
遇到“卡脖子”,湖南埋头苦干提高创新能力。第四代民用涡轴、第三代民用涡桨发动机填补国内空白,高精度北斗芯片等技术水平全国领先。湖南创新综合实力全国排位连续进位到第11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连续两年全国排名第8位、中部第1位。
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湖南勇于改革,主动拥抱世界。基本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创造出湖南经验,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达2万余家;中非经贸博览会、世界计算大会永久落户湖南,在湘投资世界500强企业达187家,中欧班列去年开行超1000列;进出口两年平均增长17.3%,今年上半年实际使用外资总量和增幅均居中部第1位。
▲ 2020年11月3日,2020世界计算机大会开幕式暨主论坛在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举行。(图片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官网)
湘军最擅长的,就是“扎硬寨、打硬仗”。
如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轨迹等核心技术源于湖南,代表着“中国高度”;湖南参与研发超高速轨道列车的605公里试验时速,代表着“中国速度”;全球最大直径盾构机、全球最长臂架泵车、全球最大吨位履带起重机,代表着“中国强度”;“海牛Ⅱ号”深海钻机在2000米海底打下231米的钻孔,代表着“中国深度”。
如今,湖南的工业体系完整和配套能力较强的优势愈发明显。在湖南,每10秒就可以生产一件铝轮毂,每80秒就能“智造”一台发动机,每5分钟就能下线一台挖掘机;在轨道交通重镇株洲田心,“一杯茶”的工夫,就可将一台电力机车所需的上万个零部件,在方圆5公里范围内全部集齐。
▲ 首列商用磁浮3.0列车,产自湖南长株潭城市群的“制造名城”株洲。(图片来源:瞭望周刊)
如今,走进位于长沙市雨花区的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非洲37个国家在这里常设展馆,卢旺达的干辣椒、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肯尼亚的茶叶……100多款非洲产品琳琅满目,这里已成为中非经贸往来的重要桥梁阵地。
十年磨一剑,勇敢“挑大梁”!这是历史留给湘人的基因,也是当今湖南应担负的责任。
一场发布会,犹如一次宣示会,我们看到了那个高呼“闯创干”、奋勇“挑大梁”的新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