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8月17日讯(记者 张兴莎 通讯员 卿晨雨)8月16日14时,衡阳常宁市气象局抢抓有利天气,开展人工增雨作业4次,发射火箭弹16发,增雨效果显著。当天全市共10个乡镇有降水,普降小到中雨,其中酸枣窝降水量达21.5毫米。
7月8日以来,湖南持续晴热高温少雨天气,降雨之少、气温之高和高温天数之多均排1961年有连续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第二位,仅次于2013年,为历史少见。8月13日起,衡阳常宁已达重旱气象灾害,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抗旱十分必要。
8月1日以来,常宁市气象局业务人员24小时严密监测天气形势,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队伍时刻准备就绪。8月16日10时,监测发现有较强回波在常宁市西部、南部生成,作业队伍根据回波位置即刻赶往作业点,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常宁市人工增雨作业现场。
记者获悉,人工增雨并非“想增就增”,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必须当云系发展到一定的厚度,这个厚度一般是大于2公里,而且云里边要有一定的过冷水(低于0℃而不结冰的水)含量,云中水汽供应充足且有上升气流。这样通过地面的高炮、火箭或飞机将催化剂携带到云中的有效部位,方能起到人工增雨的作用。
人工增雨原理可概括地用“触发机制”四个字来描述,即在充分研究认识自然降水过程的基础上,人工触发自然降雨机制。通俗解释就是,有云才能有雨,但不是所有的云都有降水潜力,只有那些云水资源丰富、云层较厚(冷云要有较丰厚的过冷水区)和自然降水不充分的云,通过人工催化,才能取得良好的增雨效果。
目前,人工增雨方法主要是针对目标云系,选择合适时机,通过火箭或高炮等向云中播撒碘化银、干冰和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同时,人工增雨用飞机和地面火箭、高炮增雨前必须先申请作业空域,并严格在批准的空域时间内发射人工增雨专用火箭弹、炮弹,以确保作业安全。
8月16日10时14时,常宁市气象局根据有利条件,先后在白沙镇、兰江乡、洋泉镇、弥泉林场等地附近抢抓有利天气,开展人工增雨作业4次,发射火箭弹16发,增雨效果显著。本次作业,最大降水在弥泉林场的酸枣窝,降雨量为21.5毫米,此地是洋泉水库的主要集雨区,更是洋泉水库的核心库区,人工增雨对高温与干旱都有一定缓解作用。
来源:红网
编辑: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