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节丨“救一人,就是救患者身后一个家庭”

2022-08-19 09:06:59 三湘都市报
作者:李琪 孙昕 李珊 陈双 文娜 编辑:宋芳
字号:

多少个日夜,他们片刻不歇;多少个生命,从他们手中获得新生。

敬畏生命,他们坚定救死扶伤的信念;大爱无疆,他们“追光”与病魔交锋。

坚守抗疫最前线和疾病防治第一线,守护无数人的健康,他们是最美的那道风景。8月19日,第五个“中国医师节”来临,省卫健委发布湖南省2022年“最美医生”名单。罗令、汤伟、赖燕……40颗赤诚之心,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最美医生。

8月18日,记者采访三位医师,听听他们的故事。

res03_attpic_brief.jpg

罗令将自己绑在床上,体会病人感受。受访者供图

罗令:

“医学,是一门有温度的事业”

作为一名创伤骨科专家,曾为无数车祸、坍塌等伤者救治,罗令和他的同事,被称为“修身体”的人。

“医学不仅仅是工作,更是一门有温度的事业。”罗令常以有温度的医生来要求自己,作为医生重要的是起死回生的技艺,更重要的是对病人发自灵魂深处的善良。

“以我们5个通宵,换她一辈子健康行走”

今年4月的一个凌晨,湘雅三医院门诊楼早已安静,手术室门口却有着匆匆脚步声。即将开展的手术,患者是外伤导致双腿濒临截肢的女孩。

“必须要立马处理,最好是截肢。如果强行保腿,搞不好命都保丢了。”截肢虽然能保命,但也是最简单粗暴的方法。

“腿没有了,这一辈子怎么过?”看着病床上年轻的女孩,罗令苦苦思考,决定为这条年轻的生命一搏。他的计划,是从患者身体其他部分取血管、取神经,种植到腿部,等待这些组织恢复功能。

神经有了反应、血管也慢慢通了。经历8次手术,罗令和同事熬了5个通宵,女孩的腿保住了。

8月17日,在医院住了3个多月的女孩,在医护的陪伴下开始慢慢行走。

“救一人,就是救患者身后的一个家庭”

“年轻时我总会问自己,为什么要选择学医。时间长了,我感悟到其中的意义,救一个人,其实是救了患者身后的一个家庭。”怀揣着这样的信念,罗令坚持攻克各种复杂的骨折、断肢再植、矫形手术。

2021年9月,罗令团队与手术室团队合作,运用机器人辅助成功完成一例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粉碎性骨折的保髋治疗,经文献检索,这是国际上首例,为患者带去福音。

罗令常常告诫自己,做一万台手术哪怕失败了一台,失败率虽然只有万分之一,但对患者来说,却是无比残酷的百分之百。作为医生,要全力去追求每一次治疗的“完美”。

res07_attpic_brief.jpg

汤伟正在为孩子诊察。李琪摄

汤伟:

用指尖温柔,免除患儿痛苦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小儿推拿中心负责人、主任医师汤伟,是湘西刘氏(刘开运)小儿推拿第六代主要传承人,善用推拿等外治法为小儿疗疾,免除患儿打针、吃药的痛苦。她用心传承民族医药专技,肩负小儿推拿流派的全国推广,是国内小儿推拿业界的“小陀螺”。

不主动开单,用推拿治疗贫苦患儿

一筐橘子从石门背来,老人泪眼婆娑地握着汤伟的手,一个劲往汤伟手里塞橘子,声音颤抖地说,“谢谢神医,救了孩子。”让人泪目的画面,至今仍深印在汤伟的脑海。2014年9月,一对老夫妇抱着2岁的孙子走进了汤伟的门诊。老人来自常德,孩子患上了化脓性脑膜炎后遗症,前期手术治疗让家庭一贫如洗,爸爸到广州打工,每次治疗都由爷爷奶奶陪同。

了解患者家庭不易,汤伟从不主动开单收取治疗费,孩子来了她就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推拿。

“就是花了点力气。”治疗的半年时间,每当家属要补交治疗费,汤伟总是摆手拒绝。让人惊喜的是,推拿不到十次,原本四肢无力的小孩慢慢可以走路了。

大学接触针灸推拿,找到一生热爱

2001年,汤伟走进吉首大学的校门,第一次接触到针灸推拿专业,开始了自己一生热爱的事业。2010年,研究生毕业后,汤伟师从刘氏小儿推拿第五代主要传承人符明进教授,从事小儿推拿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013年,她担任吉首大学医学院针灸推拿学科带头人,推拿教研室主任,从符明进教授手中接过了刘氏小儿推拿的“传承棒”。

十余年如一日,汤伟一直坚守儿推临床岗位,每天推治患儿25至35人次,人均诊治20分钟以上,日均工作10小时以上,摆手次数6万余次。

res11_attpic_brief (1).jpg

赖燕在为中毒的患者查看病情。通讯员供图

赖燕:

奔波在最前线的“擒毒”急先锋

在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生活中的赖燕一脸笑容让人如沐春风,可一穿上白大褂,她就成了大家口中“豁得出、顶得上、拿得下”的“擒毒”急先锋。从医31年来,她一直奔波在中毒急救的最前线。

质疑声中,敢于坚持自己的判断

2017年5月的一天,株洲市一处矿井下发生重大中毒事故,55名工友在黑暗中等待救援。当地镇医院里,赖燕一下收治了37名存活伤员,其中有4人昏迷。

“全力救,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呀!”尽管赖燕和同事们全力以赴,但几名昏迷的工友症状体征不典型,检查结果无特异性,始终未明确中毒原因,命悬一线,赖燕连夜收集资料,分析矿井特点。

“考虑一氧化碳中毒。”在其他专家的质疑声中,赖燕坚持自己的判断。为抢时间,她安排同事连夜送检样本,化验碳氧血红蛋白。元凶锁定,赖燕马上组织大家对昏迷工友进行针对性高压氧治疗,在最佳救治时间内让患者转危为安。

2018年春节前夕,湘西某企业发生急性砷化氢中毒事故,涉及10多人,病情最重的患者被送来。救治过程中,赖燕了解到患者妻子是一名残疾人,家里还有年幼的孩子。给予救治的同时,赖燕还协助患者落实工伤保险待遇。经过半个月的努力,患者脱离危险。

宣传普及帮大家远离身边毒物

近5年来,赖燕先后参与处置甲醇中毒、井水砷中毒等突发性、群体性化学中毒事件40余起。凭借丰富的救治经验,多次帮助外省患者和医疗机构进行急难危重情况的处置。

鉴于中毒性疾病误诊漏诊率高,多年来,赖燕始终着力推动毒物检测技术普及,规范中毒临床诊断与治疗,让一例例不明原因中毒案例真相大白。同时,她着力推动成立湖南化学中毒救治联盟,构建职业病防治机构与综合医院在化学中毒预防预警、现场处置等方面的分工协作网络,减少对化学中毒的误诊误治,助推全省急慢性化学中毒救治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