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洞庭湖舵杆洲区域拍到的麋鹿,湖床已经干涸,往年这个季节水深可达6到8米。南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洞庭湖麋鹿是湖湘地理的老朋友了,我们曾经给一只刚出生的小鹿征集乳名,每年汛期时都会关注它们在湖中的状态。不过今年,它们特别让人牵挂,一场席卷全球的高温与干旱正在上演。作为长江的水袋子,洞庭湖水域面积较6月已经缩小了四分之三。生活在那里的野生麋鹿种群会不会摊上了大麻烦?
湖面萎缩导致麋鹿大范围扩散
“我今年40多岁了,还从没见过汛期时湖干成这样。”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舵杆洲管理站站长陈新在电话里感叹,“不光是我,岸上的老一辈人也都说没见过,湖区都成草原了。”舵杆洲位于南县东北隅,在水域上跟华容、沅江境内的洞庭湖交界,往年的汛期,这里的水深一般能达到5米,甚至是8米。今年高温、大旱,湖水逐渐干涸,洲滩露了出来,甚至比冬季的水域面积都要少。
8月18日,舵杆洲草滩上出现了6头野生麋鹿,陈新说这是第一次在南洞庭湖看到成群的麋鹿。据他回忆,去年7月、10月他相继在舵杆洲看到过麋鹿过来,但都是单独的个体。这次3头公鹿、3头母鹿看起来很像是从沅江那边跑过来的。据陈新的判断,这可能是连续高温干旱造成湖水干涸后,让此前被水面阻隔的麋鹿活动空间扩大了,一向难见麋鹿身影的南洞庭湖也出现了鹿群。
舵杆洲距离洞庭湖野生麋鹿种群最常出没的注滋河口22公里。洞庭湖以前没有麋鹿,现在生活在东洞庭湖的麋鹿种群,是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期间从湖北石首天鹅洲麋鹿自然保护区逃逸到东洞庭湖注滋河口一带以后,逐渐就地野化的。它们穿过长江扩散到洞庭湖的行为堪称奇迹,洞庭湖曾是麋鹿的历史栖息地,现在它们重返家园,而且种群逐渐扩大,大家都为它们感到高兴,不过今年的高温和大旱是它们头一次遇到。
麋鹿会不会中暑
从当初的几头到现在的230多头,麋鹿不仅在它祖先生活的地方扎下了根,而且凭借顽强的生存能力分化出不同的鹿群。它们基本上都在岳阳市境内的东洞庭湖范围活动,很少会游到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区。
麋鹿在洞庭湖适应得很好,威胁到它们生存的因素不多,每年汛期的洪水是个挑战,另外就是不小心绊到湖区非法捕捞的渔网,被困住。今年则一反常态,出现了罕见的高温天气,相比较于6月,洞庭湖水面缩小了近四分之三。这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因为七八月份都是洞庭湖的汛期,洞庭湖应该一片汪洋,现在看起来却像是草原。
“它们不会热中暑吧?”我问在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工作的麋鹿博士宋玉成,他是国内第一位麋鹿博士,对生活在洞庭湖的麋鹿种群很了解。宋玉成笃定地说:“那倒不会,麋鹿会自己想办法凉快,它们会像水牛一样在泥沼里打滚,泡在水里给身体降温。”
麋鹿在民间也叫四不像,它的犄角像鹿,面部像马,蹄子像牛,尾巴像驴,生活习性倒接近水牛。成年公鹿的身躯很强健,尤其在春天交配季节,为了争夺配偶,雄鹿的脾气会变得暴躁,它会通过头上顶草来壮大自己的声势,如果你在野外看到一头公鹿,最好还是离它远一点。
宋玉成说,现在这个季节麋鹿已经过了发情期,鹿群恢复到常态的混合状态。如果是繁殖季节,一般是一头在抢夺配偶中取胜的公鹿领着一群雌鹿在自己的地盘里生活。现在小鹿已经出生3个月了,身体已经长大,可以自己觅食了。
宋玉成说,虽然今年高温酷暑不断,河湖干涸,现在看来对麋鹿的影响不大。对于小鹿来说,可能还是个好事,因为往年的洪水是它们面临的最大威胁,东洞庭湖工作人员常常在夏季汛期捡到被洪水冲散的小鹿,今年小鹿的成活率可能还高一些。
不过,宋玉成提醒,如此罕见的高温干旱,对于洞庭湖的生态的影响肯定是负面的。例如麋鹿吃的一些草,如芦苇、苔草,都是吃它们的嫩茎,而这些草现在已经长老了。
过冬候鸟食物可能会短缺
生存在洞庭湖里的湿地植物与水文涨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负责在东洞庭湖监测苔草生长多年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洞庭湖站站长谢永宏告诉湖湘地理,今年大旱,水面萎缩,大量的湿地植物下移,形成了我们看到的“草原”。
一个隐患是,如果接下来的两个月再不涨水,那冬季飞来候鸟可能就没得吃了。谢永宏的担心也是麋鹿博士宋玉成的担忧。
洞庭湖是冬季候鸟的重要越冬地,每年10月下旬,众多的冬候鸟陆续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来,去年的统计数据达到40万只之多。其中以小白额雁为代表物种,全球大约60%至70%的小白额雁会飞到洞庭湖来过冬。
小白额雁以及其他大多数大雁,它们的主要食物是苔草的嫩茎。而每年候鸟迁徙的规律都是跟洞庭湖水位线的涨落合拍的。每年11月,冬季枯水期到来后,水位线下降,滩涂露出来,埋在土壤中的苔草根系、种子才会发芽,那个时候候鸟刚好飞来,有嫩草吃。
但是今年大旱,本来该汪洋一片的洞庭湖萎缩成草原,苔草提前进入生长期,如果水位线不再恢复至常态,苔草不被淹掉的话,那等11月份鸟来了,苔草都长老了,就没有嫩茎可吃了。这是一个明显的生态隐患。
干旱的生态影响还在评估
此外,了解湿地生态的谢永宏认为,损失最大的应该是洞庭湖的鱼类资源。7月、8月正是很多鱼类的产卵期,大部分的鱼类产卵都需要附着环境。
往年汛期时期,水淹没芦苇丛,让鱼类可以把芦苇秆当作“卵床”,找到可以附着鱼卵的地方,但是今年水位线退得太厉害了,鱼类失去了广阔的水域,对于鱼类的繁殖肯定产生了极大的损害。
陈新也观察到湖水干涸后,湖床上露出了“干鱼”。他苦笑着说,现在舵杆洲的风景很漂亮,很像内蒙古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甚至可以开越野车在湖底飞驰。但是这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他却看着十分忧愁。
熟悉洞庭湖生态规律的宋玉成认为,现在还无法对干旱之后洞庭湖的生态影响作评估。对于麋鹿来说,它们暂未受到明显的气候变化影响。但是长时期的干旱,无论是对于麋鹿还是候鸟来说都不是好消息,毕竟它们都是依水而居。
谢永宏认为,历史上看,一般大旱之后接着就会有大涝。接下来的两个月希望洞庭湖能够储满足够的水,恢复正常的生态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