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 通讯员 邓小山 廖承雄 记者 石珊 衡阳 报道
暑假真热!可比暑假加长版三伏天更“热”的是衡阳国家高新区教育文化服务中心的咨询电话。
“7至8月,每天100多个电话,最多时一天超过200个,主要咨询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和教师招考问题,巨量的解释与回复工作让我们疲惫不堪。”8月26日,记者在高新区教育文化服务中心采访时获悉这一信息,敏锐意识到今年可是民转公政策颁布以后的第一年,恰逢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后,首批6岁“猴娃”入读一年级。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2022年高新区招考126名教师,共吸引7588人报考。
教育咨询炙手可“热”的背后,折射高新教育发展什么样的理念与逻辑?反映两项新政策叠加之年的哪些新变化?高新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新赶考之路上又将如何作答?
理念篇:教育优先,“一校一品”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坚决扛牢教育优先发展责任,全力打造品牌教育新高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事业,人口的快速增加带来巨大的学位压力,这绝不是高新教育的难事、麻烦事,而是高新区发展的最大优势。人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引领着资金流、物流的方向,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把教育办好,既要增加学位,也要提升教学质量,不断增强高新区的吸引力。”8月16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秦振衡在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掷地有声。
为满足快速增长的学位需求,高新区10余年来持续投入逾14亿元,先后兴建华新小学、蒸水小学、祝融小学、衡州小学、柘里渡小学、衡州幼儿园、二塘小学、雁鸣溪小学、高新成章中学,改扩建长胜小学、新民中学等,加上市政府相继投资兴建的市一中、船山实验中学、华新中学、白沙实验小学、市九中等,还有民营资本投资兴建的船山二小、兴华小学、香江成龙成章学校等,保守估算,总投资超过30亿元。
高新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质生源。因此,高新区在全市率先实行“一校一品”工程,全面创建品牌特色,实现“百家争鸣”式的均衡化发展。
2013年9月28日,蒸水小学举办首届祭孔大典暨新生开笔礼活动,如今这项特色活动已坚持10年,成为一张靓丽的教育名片。学校还坚持开设软笔书法课,鼓励学生从小就写一手好字,作为教育部书画等级考试衡阳市目前唯一一所小学考点,已帮助学生通过等级考试达两百余人次,先后被评为“教育部书画特色示范学校”“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书法)”。
蒸水小学举行祭孔大典,声名远播。
目前,“阳光华新、书香蒸水、幸福祝融、科技衡州”已成为响当当的特色品牌;长胜小学的成长教育,柘里渡小学的匠心教育,二塘小学的和美教育已初见成效;高新成章传承市八中教育集团、成章成熟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致力打造一所有温度、高质量、有特色,令莘莘学子向往的品牌学校;新民中学“以新民为初心、以救国为己任”,名家掌校、名师执教、名人辈出,“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办学质量广受称赞。
教育优先,高新区以巨额投入打造一流硬件配套设施作为注脚;与此同时,高新区持之以恒推进“一校一品”工程,实现教育事业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为衡阳打造区域教育中心提供强力支撑。
施政篇:房户一致,100%就读
近年来,随着高新区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生态环境越来越宜居、产业越来越兴旺,高新区已成为衡阳人民内心向往的投资、兴业、安家首选之地。统计显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高新区人口净增16万。
可是,今年民转公政策等客观因素的叠加,致使高新教育面临考验:衡阳民办学校招生由原来总生源的23%调整至5%,意味着占总量18%的生源由公办学校接纳;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首批6岁“猴娃”到了入读小学一年级的年龄,这两个客观因素叠加,公办学校需要增加几百名小学一年级学位才能“消化”。同时,高新区部分区域配套完善,人口密度大,生源分配不均……
如何满足拥有高新户籍的所有适龄儿童学位需求?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反复研究论证、精准调查、科学决策、统筹安排,最大限度保证公平公正。
高新区教育文化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秋季小学招生入学工作实施方案非常接地气,公办小学按照“相对就近、划片招生、计划到校、免试入学”的方式进行;民办小学按照“计划到校、超员派位、免试入学”的方式进行;同时按照“统一平台、统一报名、统一时间、统一录取”的原则,公办小学与民办小学同步招生。
分布示意图。
经过精准摸底与测算,2022年高新区8所公办小学和3所民办小学共提供3870个小学一年级公办学位,只要房产证与户口簿均在高新区,可以100%保障就读。即便是2016年9月1日—12月31日出生的适龄儿童,凡完全符合高新区公办小学入学条件,今年秋季入学愿望强烈的家长可以到高新区购买民办学位的学校——兴华小学就读。
同时,随迁子女、适龄残疾儿童、在衡服役军人子女、引进高层次人才子女等特定对象入学,均按照国家、省、市相关政策规定统筹安排。
展望篇:新建两校,书写新篇
教育成就民生幸福,更关乎城市发展后劲。
为切实保障热点区域对学位增长的需求,缓解就近入学难问题,增加市民的获得感,高新区果断决定,再投资3亿多元,新建阳光小学和高岭小学,争取2023年9月1日建成投运。
“2022年,高新教育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在高新区新一届党工委班子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践行‘首位’理念,逢优必争、逢旗必夺,高新教育奋力实现品牌与质量又‘高’又‘新’。”高新区教育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7月底,10多所学校全面实施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掀开新一轮大刀阔斧改革创新的序幕。”
据透露,高新区将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发挥制度的正面导向作用。正在加紧建立一系列的学科质量评价体系,针对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建立期末质量检测制度,提出超人平分考核制度。学科教学成绩超校平均分优先评为“学校优秀教师”,学科教学成绩超区平均分优先为“区级优秀教师”,学科成绩平均分全区第一优先评为“市级优秀教师”;艺体课进行素质监测与各类比赛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考评音体美教师,通过考评体制的改革 ,引导教师聚焦主责主业,扎扎实实教书,认认真真育人。
高新区将建立教师专业成才计划,培育大批优秀教师。帮助教师制定个人职业成长规划,定期分梯队培养优秀师资。通过磨课打造,以老带新,师徒结队,集体备课等方式做大骨干教师基数,形成合理的师资结构,为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高新区将制定综合性荣誉评比办法,制定最低承诺服务年限制度,加强教育忠诚度建设,增强教师对高新教育的归属感。评选高新区各类“优秀教师”设定前置服务年限作为参评条件,参评市级荣誉须在高新区工作满五年,获得市级荣誉,须承诺再在高新区最低服务三年,以此类推,省级最低服务五年,国家级最低服务七年,副高级教师评选后最低服务五年,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评选后,最低服务七年,这项制度旨在促进优秀教师更好地为高新教育发光发热。
高新区还将制定教师绩效发放办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增加班主任工作绩效,坚持绩效工作向教学一线、基层岗位倾斜,让多上课、多改作业的教师多劳多得。避免教育过度功利性,行政化,保持校际间的平衡。通过制度保障,建立公平、竞争、择优的工作氛围,发挥好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实现高新教育的发展增强动力。
秦振衡明确指出,要加强教育品牌建设,明确办学方向、找准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要真心实意关爱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要加强学校班子建设,要讲政治、讲奉献、讲团结;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稳定队伍、招引人才、搞好培训、加强内部交流、加强对临聘教师的管理;要加强学校建设,要增加学位、完善基础设施、改进教学设备、保障经费;要加强学校管理,健全激励机制,大力表彰奖励,厉行勤俭节约,抓好安全稳定;要加强廉政建设,要抓好工程项目管理、严格各类采购、抓好食堂管理;要提供坚强支撑,党工委要高度重视,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充分发挥教育文化中心的作用。要以“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打造品牌,把教育办好、办出特色;要以昂扬的姿态奋力拼搏,书写高新教育的崭新篇章。
召开“诸葛亮”会,共谋品牌教育“金点子”。
展望未来,高新区将全心全力投入到永不停歇的教育发展中,为创建先进制造示范区、科技创新引领区、开放合作先行区、共享发展样板区积蓄教育之力,夯实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后劲,争取在中国式现代化新赶考之路上出优秀“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