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 通讯员 廖雄斌 记者 蒋楠 衡阳报道
为落实衡阳市委干部培养“长回路”机制和“万雁入乡”行动,2022年,衡阳市政府办选派7名干部投入乡村振兴“主战场”,赋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用“四色笔”书写乡村“振兴梦”。
以“党建红”强化方向引领
连日来,衡阳市政府办“入乡”干部注重找准驻村村情特点、产业特色,因地制宜明确发展思路,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以“党建红”引领绘就同心同力、共促发展新图景。
作为衡阳县西渡镇青里村的后盾单位,驻村乡村振兴工作队聚焦抓班子、带队伍、聚合力,壮大基层党组织,今年培养和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名、预备党员1名、党员转正1名;团结带领 村“两委”干部积极开展“五个到户”工作,创新推广“屋场恳谈会”治理新模式。
驻常宁市兰江乡挂职干部郑从湖,为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代表、预备党员中选派211名农村党员,组建20支党员工作队,全面推进“屋场党建+五个到户”工作,设置屋场党小组75个,党员联系群众实现全覆盖,各党员工作队、党小组参与疫情防控、森林防火、防汛、自建房入户排查等重点工作3050人次。同时,扎实开展“清廉村居”工作,协调资金50余万元支持兰江村、铁塘村、芭黎村开展首批示范点创建工作。
以“活力橙”激发内生动力
据悉,衡阳市政府办“入乡”干部突出把产业兴旺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按照“聚合资源、融合城乡”的原则,积极兴产业、谋发展、促振兴。
驻珠晖区酃湖乡挂职党委副书记刘璐介绍,该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盘活存量、做大增量、提升质量”的思路,依托酃湖区域优势、生态优势,盘活白鹭湖、红卫农场、向阳农场现有资源,正在洽谈引进有实力的客商投资开发乡村旅游,打造乡村旅游、精品民宿、农家乐等产业。
同时,该乡按照“一村一品”模式,做大酃湖葡萄、花菜、香葱等特色蔬果产业;聚焦基础设施短板,加强与市、区两级的沟通衔接,争取公路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资金300余万元。
以“贴心蓝”夯实民生保障
驻村时,衡阳市政府办“入乡”干部总是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把驻村当住家、把挂职当任职,切实厚植为民情怀、办好民生实事。
驻石市镇石狮村第一书记罗涛,为有效预防暑期留守儿童溺水事故发生,组织村“两委”干部、返乡大学生等,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河、塘、沟、渠开展日常巡逻,在重点地段安装警示牌21个、重点水域安装救生设施设备10余套。
面对入夏以来持续高温少雨天气,罗涛组织村民挖井抗旱,协调动用挖掘机2台,挖深水井5眼,有效解决了村民抽水排灌的“燃眉之急”,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以“生态绿”助推美丽乡村
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市政府办“入乡”干部以务实举措推动乡村绿色发展落地生根。
驻青里村乡村振兴工作队争取帮扶资金50万元,按照城乡治理标准化要求,全力做好垃圾分类处置、禽畜圈养、农村厕改、村庄绿化等工作,打造了大屋、大利、前进、畔塘等4个精品屋场。
在珠晖区的刘璐,则争取资金140余万元,打造了酃湖乡白鹭湖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和城乡标准化治理示范点,同时,大力推进“河长制”,抓好耒水河、中干渠、酃湖港水体综合治理,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和破坏水环境行为,确保地表水水质稳定达标、持续向好,让群众常见青山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