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华为大数据中心展示大厅。本报记者 郭磊 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梦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永州市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科技创新工作捷报频传:实施的十大科技攻关项目,突破12项关键核心技术,申请专利22件,授权专利8件。今年获省科技奖9项,获奖数排同类市州第一。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升至全省第8位,居同类市州第2位;高新技术企业377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高新区4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个;国家级创新平台2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47家。
近年来,永州科技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全市科技创新以梦为马,踏歌而行,呈现新气象、展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
优化生态,创新体制增活力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永州市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创设一流创新制度,厚植一流创新文化。
近年来,永州市先后修订和出台了《永州市“十四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永州市关于科技服务产业发展的十条措施》《永州市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永州市动力支撑能力提升行动方案》等政策性文件,从政策层面支撑科技创新,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好政策还必须要有优质的服务。永州市落实鼓励科技创新政策,市本级兑现高新技术企业奖补、研发投入奖补、科技奖奖补等奖励金额837.5万元。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办事流程,审批时间缩短3至5天。目前在永外国人持有效来华工作证的有23人,总量在全省同类市州排第二位。
“在来永州之前,公司派人去娄底等地考察,最终落地祁阳,主要是祁阳政策比较优惠,以及高新区团队优质的服务。”湖南益安运动用品有限公司行政经理王富元由衷地为永州营商环境点赞,“去年是收获满满的一年,公司取得了多项新突破,湖南工厂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出口创汇首次突破1亿美元,资本市场再融资5亿元。公司还相继获得湖南省‘小巨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湖南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等荣誉。”
永州持续不断加大科技创新舆论宣传和政策引导力度,利用每年的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等活动,通过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媒体,全方位多渠道宣传科技政策、法律法规,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优化资源,壮大主体促发展
科技创新平台是创新驱动的引擎,也是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舞台。
永州市借助科技咨询机构的力量,引进长沙诺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永州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永州科技要素大市场2020年正式投入运行,江华科技要素交易工作站2021年建成使用,为永州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搭建了良好平台。全市拥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创业服务机构131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2012年的“零”发展到4家,永州市农科园创建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高校院所是技术和人才的集聚地,只有通过产学研合作,企业才能打开高质量发展的通道。永州市按照“一企一中心”的要求和思路,引导企业加快同高校、院所的合作,共建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技术分中心等创新平台,借助高校、院所的科研力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形成新的增长点,加速推进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在永州的转移转化。
湖南科技职院与达漫电商成立“科技+电商”特派乡村振兴服务,教师万菁携手达漫电商,带队进村了解农产品生长环境、特点、产量等因素,对产品进行整体评估,开展农产品品牌建设服务和品牌策划、包装设计等,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提升品牌价值,提高农民收益,为产品赋能。其中南岳寿桃的系列包装,年销售在原有基础上提升了近20%,并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
湖南科技学院联合香港中文大学研发的“功能化纳米载体负载多肽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协同治疗”项目被列为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湖南和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同中科院、湖南农业大学等院所合作成立“植物功能成份”国家工程技术研究分中心,并挂牌成立了永州市首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创新主体是加快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永州市围绕做强各园区的优势主导产业,加速工业园区的转型升级,江华工业园、宁远工业园、祁阳经开区、道县工业区转型升级获批为省级高新区,省级高新区呈现从零到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目前,正在全力推进零陵工业园、东安工业集中区创建省级高新区。祁阳高新区引进社会资本市场化发展方式典型经验做法,得到省政府督查通报推介。江华高新区打造中国“马达之城”的典型经验被省政府综合大督查通报表扬。
优化技术,实施科技创新项目
谈到科技创新,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时代阳光药业执行董事、湖南省抗感染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唐纯玉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中医药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屠呦呦创新了中药提取方法,从传统的中草药中提取到青蒿素,中草药里还蕴藏着多少这样的宝藏,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中医药界的创新精神,可以孵化出更多的青蒿素、更多的屠呦呦。”
近年来,永州市围绕提升优势产业的创新能力,组织规模以上企业实施了一批国家、省、市科技创新项目,鼓励企业走创新之路,搞研发、引人才、聚资源,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以科技注入竞争力,加强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提高产品附加值。
每年遴选33个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重点调度、重点支持,特别是市政府工作报告今年还首次明确了“十大”科技创新项目。今年实施永州市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机制,目前已征集了19个技术需求,通过“揭榜挂帅”,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同湖南省科技厅设立自然科学联合基金,加大对高校、科研院所及医院自然科学项目的支持力度。
湖南南岭民用爆破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了国内首条自动化内管延期体装填生产线;湖南时代阳光股份有限公司的“喉咽清颗粒标准体系升级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质量标准提高行动计划品种。
近两年共争取国家、省科技创新项目110多个,经费7100余万元,创历史新高。每年有5个项目进入省100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笼子。今年已有19个项目被列为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争取经费1000多万元。
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逐步树立“创新是第一动力”意识,加大研发经费投入。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34.28亿元,较2012年增长16.4倍,研发投入强度1.63%,增长7.58倍;2021年全市财政科技投入11.93亿元,较2012年增长8.1倍。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企业的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涌现出了“喉咽清口服液”“血络通”等全国知名品牌。
优化人才,蓄势聚力增后劲
人才是创新的根本。永州市始终把人才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每年安排5000万元人才专项经费,利用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着力打造创新人才高地。
招才引智是积蓄发展“活水”的有效渠道。提升“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优质服务质量,首次审批了2个A类高端外国人才来华工作许可。1人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市级科技创新创业团队评选工作,评选出市级科技创新创业团队9个,支持经费180万元。全年共引进科技创新人才51人,科技人才队伍逐步壮大。
“无论是做研究还是做企业,人才是关键。在公司创建之初我就把建设一流的科研条件和平台作为首要任务。”湖南和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健青为了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并让他们留下来,每年都要投入几百万元来建设实验室和购买先进的仪器设备,用好的科研平台来吸引和招聘人才。“经过多年的努力,公司目前拥有博士4名、硕士9名、高工2名,建有湖南省超临界流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平台,公司的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氛围十分浓厚,创新成果丰硕。去年,共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成果项目7项,申请专利31项,开发专有技术50多项。”
一手抓人才引进,一手抓人才培育。鼓励科技专家服务农村,11个县区科技专家服务团实现全覆盖,全市共动员917名省市县科技特派员投入乡镇进行技术指导,现场服务群众1.34万人次,助力乡村振兴。获立项省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项目9项,宁远、祁阳两地的科技专家服务团被省科技厅评为优秀科技专家服务团,省级创新型县(市区)江华瑶族自治县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中期评估。科技人才闪耀潇湘。全市共有市级以上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182人、外国人才25人、人才团队20个;科技专家服务团实现了11个县市区全覆盖,成员达到900多人,服务685个行政村、143家企业,为建设现代化新永州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和坚强的智力保障。
科技创新是赢得未来的关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的运行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永州市的经济形式在国内国外大环境的变动下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放眼未来,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唯有大力实施科技兴省战略,依靠科技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才能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为强大的动力。
科技创新没有“休止符”,只有“战鼓擂”。在打造科技新高地、构建创新新体系的征程上,永州正踏歌而来、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