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之南丨服务田间地头 助力乡村振兴

2022-10-22 11:12:00 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南频道 编辑:秦舷
字号:

这片热土位于洞庭湖之南,是谓湖南。大湖之南,山河锦绣,人杰地灵。

湖南其山,有南岳七十二峰错落巍峨,南以衡阳回雁峰为首,北以长沙岳麓山为足;

湖南其水,有湘、资、沅、澧,四条大江灵秀无比,一路欢歌,蜿蜒流入洞庭湖。

三湘四水,物华天宝,山水之间,生机勃勃。

湖南山水,滋养出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崇文而尚武,经世以致用。特别是近代以来,湖湘大地俊采星驰、雄才辈出,不负“惟楚有才、于斯为甚”的盛名。

人民日报社湖南分社推出“大湖之南”融媒体专栏,依托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南频道、人民网湖南频道,立足三湘大地,讲述湖南好故事,传播湖南好声音,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新篇章。

大湖之南,你我共同的家园!

大湖之南丨服务田间地头 助力乡村振兴

——湖南省万余名科技特派员扎根基层提供科技力量

人民网记者 李芳森

奔波田野的“土专家”、熟悉农业的“田秀才”、扎根乡村的“致富能手”,当这些美誉汇集于一身,湖南省科技特派员的群体像,便清晰起来。

2005年,湖南省开始实施科技特派员工作,由组织部门牵头、科技部门主推,坚持“人才撬动、项目拉动、转化推动、产业带动”,探索形成了成建制、对口式、全方位的科技特派员湖南模式。

全面推进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科技特派员们始终奔波在“湘”村的田野,用17年如一日的坚守,为脱贫攻坚的圆满完成、乡村振兴的顺利推进提供源源不竭的科技力量。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铿锵有力,“科技特派员们”也信心十足。

对症下药结硕果

湖南省派科技特派员李树战(左一)指导果树整形修剪。受访者供图

寒露已过,湖南省邵阳县,山岚叠翠中,隐藏着丰收的美景——一株株油茶树,将一年来吸收的阳光雨露,凝结成硕果。其中的油香四溢,离不开2018年3月科技特派员李树战的到来。

“细数在邵阳县的1000多个日夜,我时刻都想科技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第一个月,李树战就走遍了全县21个乡镇,摸清油茶产业发展现状,找准发展短板,谋划出了一条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科技助农的魅力之一,便是能运用全国前沿技术,改变脚下的这一片土地。”李树战坚持科技引领,围绕全县油茶产业发展瓶颈,联合全国油茶专家开展油茶全产业链科技攻关和技术指导。

种地选好种,一垄顶两垄。李树战全面推广良种良法,支持引进三华系列等全国油茶良种127个,在邵阳县建立全国油茶新品种示范基地、采穗圃和良种繁育基地500亩,推广《油茶容器育苗技术规程》等多项成果。

“李树战们”一系列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湖南省坚持对口式选派。

通过聚焦粮食、畜禽、水产、油茶等特色产业,兼顾基层需要和科技人员专长,因地制宜,精准选人,做到专业对称、供需对接、服务对口。

同时,把基层需要的“土专家”“田秀才”“致富能手”纳入到科技专家服务团、科技特派员队伍,使科技服务更加贴近农业、农村发展需求。

2022年,湖南省科技厅会同省委组织部新选派了600名省派科技特派员、736名“三区”科技人才到基层一线开展科技服务。

在郴州市北湖区石盖塘镇,丰收的喜悦传递得更远。

黄科(左二)在蔬菜基地开展技术指导。受访者供图

今年是黄科作为科技特派员的第10个年头。10年间,黄科先后赴郴州市北湖区、邵阳市绥宁县开展科技帮扶工作,重点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推广特色种植,才能赢得市场。”注意到广袤的大湾区市场,黄科便琢磨打造特色蔬菜品种生产基地。“近年来湖南省内西兰花种植效益趋高、面积不断扩大,针对西兰花生产基地建设中遇到的品种选择、生产管理等技术问题,结合科研工作,将国家西兰花联合攻关二级测试点的测试工作放在郴州、邵阳基地开展。”

每年引进西兰花新品种近100个,并从中筛选出能适应本地气候、适合粤港澳市场的高产优质西兰花品种5个;解决西兰花生产过程中缺硼造成的烂球等技术难题,仅2021年秋季一茬每亩就减少损失上万元,亩产值由原来不到5000元提升到1万多元;积极促进基地对标“湘江源”“湖南辣椒”省公共品牌建设,提升基地生产能力,蔬菜生产环节年均效益超200万元……

在黄科的接连攻关下,西兰花“香”飘大湾区。这也得益于湖南省坚持精准施策,不断完善科技特派员支持体系,加快了先进适用成果落地转化。

通过依托创新型县(市、区)、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专项等,湖南鼓励和支持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开展首批14个省级创新型县(市、区)培育建设工作,支持专项资金,引导科技特派员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激发县域创新活力。

近三年安排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项目资金4580万元。支持水稻、茶叶、中药材、油茶、柑橘等领域形成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田间课堂育“专家”

陈景震(右3)为磨市镇铜鼓峪村的板栗树“把脉”,让曾经十多年不开花的“铁树”林摇身一变成了致富林。受访者供图

随着夕阳的颜色逐渐加深,常德市石门县磨市镇铜鼓峪村,炊烟升腾。板栗炖鸡,便是盛忠党家晚饭的主角。这道普通的常德家常菜,曾一度消失在盛忠党家的餐桌上。

“老家虽然有不少板栗树,但很多年不开花,更别提结果了。”回忆起多年来颗粒无收的板栗树,盛忠党不由得再往碗里夹上几颗板栗。

板栗低产,这并非铜鼓峪村一地的困境。几年前,湖南省大面积存在的板栗低产林,使农民种植效益不能体现。

2018年,陈景震作为科技特派员来到石门,板栗增产难题,也由此迎来转机。

“找准病因,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陈景震对实生繁殖型板栗低产林,采用截干嫁接换优方式进行良种改造。在湖南省科技厅和省林业局大力支持下,2018年陈景震在石门县积极开展第一期改造示范600亩;第二年,板栗便开始挂果,一举解决当地板栗16年不开花结果的问题。

“现代农民,不仅要肯下功夫,更要懂技术。”为培养出“懂技术”的现代农民,给乡村留下“带不走”的科技人才,陈景震培训技术人员1000余人次,且每月现场指导4-5次。

一年时间,陈景震一改石门板栗16年0产量的历史;17年里,湖南在岗科技特派员人数已从2005年的不到200名发展到2021年的万余名。

湖南全省122个县市区组建起科技专家服务团,实现科技专家服务团对全省所有县市区、科技特派员对全省所有脱贫村的“两个全覆盖”,切实推动科技特派员工作方式由“单兵作战”向“团队作战”转变。

2020年来,122支科技专家服务团服务企业和合作社1.12万多家,培训人员204.18万人,推广新技术3223项、引进新品种2957个,带动40.43万农户增收。

不同于陈景震田间课堂的秋高气爽,科技特派员文瑾的课堂,四季都是“热火朝天”。

文瑾(左二)在新化新园陶瓷指导改善陶瓷产品强度。受访者供图

文瑾,2018年-2021年挂职新化副县长,分管全县科技工作,并担任新化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团长。期间,2019年入驻湖南省新化县鑫星电子陶瓷有限公司担任科技特派员。

“藏粮于地,也要藏粮于技。”文瑾联合新化县人社局、农业局等有关部门在各乡镇举办各种农民技能培训100多场,培训农民近6000人次。

同时,文瑾组织全县30名科技特派员、并邀请湖南农业大学等院校、科研院所专家深入贫困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共计开展农业使用技术培训200多场次,培训农户15000多人次。

虽时有秋高气爽,但文瑾的课堂,多是伴随着炉火的高温。文瑾联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新化县人民政府共同建立新化先进陶瓷产业学院,为新化特种陶瓷产业培养本科、专科、中专等学生。不少乡村学子,成为家乡产业发展亟需的技术人才。

三产融合绘新景

湖南省派科技特派员陈小明指导江永香柚新品种培育。受访者供图

一本“江永三香”种植技术月历农事本,在江永不少种植户家中都能看到。这个小本制定了“江永三香”(香芋、香柚、香姜)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使农民能够“照本做事”。

因此,自2020年来,江永销售香芋、香柚、沃柑等特色农产品11万吨,总销售额突破6.8亿元,较前年同期增长4.7%,销售价格平均溢价达20%以上,实现了销售总量与价格“双增长”。

小本的作者,并非当地村民,而是科技特派员陈小明。

“科技创新的步伐,不能止步于象牙塔,更应该迈入我们的乡村。”本着科技惠农的初衷,江永多项科技创新工作由此取得新突破:2020年江永全年发明专利增长率排名全市前列,马德里国际商标和市场主体商标增长率均超全省平均水平。

陈小明还推动支持蔬益园建成江永首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成功申报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为江永历年来最多;组织指导中凯智创、瑶永旺食品、季丰农业3家企业参加了全省创新创业大赛,均获省优秀奖,取得了江永历史上最佳成绩。

科技创新在江永的实践成果,与湖南省坚持精准施策,不断完善科技特派员支持体系,密不可分。湖南省充分发挥科技项目平台集聚效应,搭建科技特派员干事创业平台,畅通科技人才流动渠道,建立健全科技特派员支持机制。

通过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湖南省优先支持科技特派员牵头或参与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等载体建设。全省依托科技特派员布局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级的13个、省级的30个,培育建设星创天地225家。大力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以产业集群发展带动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

在田间观察水稻长势的吴俊。受访者供图

水中,鱼翔浅底;田里,风吹麦浪;收割的村民和观赏的游客,都在这里沉醉。

这便是科技特派员吴俊的“得意之作”。吴俊结合派驻地张家界鱼泉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势,引进并推广高产高抗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打造出集种植、加工、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新型农业。

“将通过高档优质杂交稻品种与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在武陵源山区稻田开展高档优质超级稻种植示范,打造湖南省自然风景与超级杂交水稻两张最靓丽名片结合的崭新风景线。”吴俊描绘出未来的“新风景”。

坚持全方位选派,湖南省科技厅既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科技人员密集的企事业单位选派,又依托省、市、县“三级联派”,推动科技特派员服务领域从单一农业领域向医疗卫生、工业、环保、信息化、旅游、电商、金融等领域拓展。把地方紧缺的文化旅游、生态环境、营销管理、园区建设等人才纳入选派的重点范畴,着力破解乡村振兴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瓶颈。

实践证明,科技特派员这一源于基层探索的制度创新,填补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技服务空白,打通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满足了广大农民兄弟的迫切需求。科技特派员制度也为广大农技人员服务“三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指明了正确方向,开辟了有效途径,搭建了广阔舞台。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