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就业,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连着经济发展。湖南省政协深入调研,梳理成效、总结经验、正视难点,稳住市场主体、紧盯就业基本盘,充分发挥政策保障作用,扩大市场化就业供给,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以“稳就业”护航人民“幸福稳”。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诗颖 摄影 李长宏 长沙报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作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内容之一,强调“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要求“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和中共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湖南省政协将“深入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作为议政性常委会专题协商课题,开展了深入的调研协商。
10月27日,湖南省政协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
那么,如何实现就业优先战略,做好“稳就业”这道必答题,进一步夯实“民生之本”呢?10月27日,湖南省政协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省政协向省委、省政府提交调研报告和建议案,并通过现场互动、交流、专题探讨等形式建言献策,为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提供了有益思考。
充分发挥“协商力” 总结经验精准破题
按照《省政协2022年度协商与监督工作计划》:今年3月至10月,在省政协主席李微微,副主席乌兰、张健、张灼华、胡伟林、李民和省政协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龚文密的带领下,调研组深入湖南14个市州开展实地调研。
同时,结合政协云委员线上值班设置话题讨论,发布热点关注话题,召开多个由省直部门、高校、智库、企业负责人参加的专题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此外,课题组还委托湖南省远景经济发展研究院进行了专题研究。
省政协调研组深入湖南14个市州开展实地调研。(通讯员 闫利鹏/摄)
近年来,湖南落实就业优先战略,2019-2021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28.55万人,年均76万人以上;今年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0.42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57.7%。2020年和2021年,湖南省连续两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促进就业工作先进省份”。
突出顶层谋划引领就业、强化政策扶持稳定就业、聚焦重点群体保障就业、立足平台支撑带动就业、推动服务提升促进就业……我们从这五个方面可以看出,湖南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7月29日,2022年湖南省就业援助“暖心活动”举办。
在此次调研中,调研组同时也看到了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就业优先导向有待进一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体系还不够健全、经济增速放缓,重点群体就业压力增大、“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凸显、就业需求与就业服务供给还不够匹配等问题都成为了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的难点所在。
建言献策:紧盯关键环节 “稳”住市场主体
针对所取得的成效和所存在的问题,湖南省政协提出,进一步完善就业优先政策调控体系。不仅要突出“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建立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也要完善就业统计和质量评估体系,将利用网络视频和手机APP端媒开展“宅就业”的自主就业者,全面纳入统计和政府服务管理。
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要发展,稳住市场主体是关键。
因此,为破解企业生存难点精准施策,对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可以实施普惠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水电气“欠费不停供”、房租减免等措施,在地方银行内部不再“终身追责”、实施精准问责,切实解决民营中小企业的信贷问题。
委员们与专家学者、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互动交流,建言献策。
同时,可以依据企业岗位数量、薪资水平、技能培训等关键指标,分等级给予税费优惠、信贷扶持等支持政策。对就业人数稳定达到相应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分别给予不同级次的就业奖补以及一定时间的社保缓缴期。
要保证高质量就业,营造促进就业的服务保障环境必不可少。委员们从优化就业大环境的角度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要支持高校和民营企业开展假期实习、高年级学生短期工业研学游学,也要消除高校对民营中小企业校园招聘的“嫌贫爱富”思想。夯实就业工作基层基础,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
协以成事:抓住主要矛盾 “稳”住重点人群
稳就业,就要稳住就业基本盘,才能筑牢民生“压舱石”。因此,把握重点群体成为了关键。
这些“重点群体”,则聚焦到了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两大就业群体上来。
大学生作为就业的主体,其本身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其就业质量的高低。大学生本身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将会对就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只有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才能高质量就业。
企业高校专场招聘会。
因此,委员们认为,要深化产教融合,探索“招生即招工”培养模式,与职业院校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扩大校企合作“订单式”招生规模。拓展就业渠道,围绕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岗位创造,创造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同时,随着就业种类的增加,就业范围的扩大,大学生们在校期间要树牢正确的就业观和合理的就业期望,特别是减少对家庭的依赖,引导就业相对困难专业的学生跨行业求职、到基层锻炼。
对于外来务工人员群体,委员们则建议,可以与劳务输入大省建立劳务协作机制,搭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促进外来务工人员与用工单位的精准对接。
湖南新田县骥村镇黄公塘村的红薯干加工厂里,村民们干得热火朝天。
随着全省县域经济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可以支持农民“家门口”就业,结合乡村产业振兴和以工代赈,发展特色小镇,扎实推进已有政策落地,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发展“能人经济”,以实在、实惠的政策留住能人。
对于困难群体,也不能忽视其需求,要建立帮扶兜底建立长效机制,建设创业就业孵化实训基地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增设一批保洁、安保、辅警等公益性岗位,积极开发养路、护林、生态管护等就业岗位,优先安排城镇特困群体和返贫风险高的人员就业,对困难人员予以托底安置就业。
以创业带就业,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而且也成为解决就业的强有力引擎。随着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服务业层次持续提升,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迅猛发展,新就业形态逐渐发展壮大。
那么,什么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呢?我们常常看到的外卖小哥、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等,就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新就业形态创造了大量新的灵活就业岗位。
为此,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的带动作用,积极发展网络零售、移动出行、互联网医疗、在线娱乐等行业,鼓励和支持利用短视频网络创意开展自主就业;主动培育数字化管理师、直播带货达人、网约配送员、在线学习服务师、信息安全测试员等新职业人员,拓宽就业新渠道。
同时,发展“会展经济”“夜经济”“网红经济”,促进消费升级,有效带动就业。组织开展特色行业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增强劳动者新就业形态的就业能力,帮助其通过临时性、非全日制、季节性、弹性工作等形式实现就业增收。
稳就业事关民生福祉和发展大局。
在记者看来,就业是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只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不断丰富和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就能夯实共同富裕的根基,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