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科学城空间格局示意图。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何青 长沙报道
这是催人奋进的蓝图。沿湘江南北展开,跨越长沙湘潭,面积145.5平方公里,连接湘江两岸构建“K型创新网络”。
这是承载厚望的名字。湖南母亲河湘江为名,既传承厚重的历史,又涌动创新的浪潮。这将是湖南创新的闪亮名片。
目标是打造成引领中部、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科学高峰”和“科技高地”。
湘江科学城——这座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新城,将在湖湘大地冉冉升起。
“新城”发展,规划先行。
11月8日,湘江科学城规划工作新闻通气会在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召开。会上,介绍了湘江科学城概念规划重点内容,通报了湘江科学城概念规划编制等相关内容。
规划建设湘江科学城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行动。蓝图如何绘就?笔者在现场听会,听到了很多干货,与大家分享。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召开湘江科学城规划工作新闻通气会。
把最好的滨江资源留给科创
规划建设湘江科学城,是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的实际行动,是推动长株潭都市圈发展的新引擎,对建设现代化新湖南具有引领性、支撑性、基础性作用。
2021年10月份,湘江科学城这项工作正式启动,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魄力和决心很足。
把最好的滨江资源留给科创!坚持宜居、宜业、宜学相结合。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综合规划处处长艾林书向记者介绍,湘江科学城选址以“科创基础好、生态本底好、交通区位好、用地条件好、配套环境好”的“五好”原则为遵循,充分借鉴北京怀柔、上海张江、深圳光明、合肥滨湖、东莞松山湖、苏州太湖等科学城规划建设经验。
湘江科学城面积约145.5平方公里,选址于湘江西岸科创走廊,临湘江西岸,北起长芷高速,南到白云路、沪昆高铁、九昭东路;西至黄桥大道、伏林大道、杏花路,东临潇湘大道。
艾林书表示,湘江科学城及其周边区域科创资源密集,自然资源禀赋优越,交通便捷,对周边区域带动性强,配套条件相对较好。
从这“五好”里,也能看到湖南推动科技创新的力度。
湘江科学城选址规划范围图。
形成“K型创新网络”,促进长株潭一体化
选址循序“五好”,湘江科学城目标希望能达到“五最”——打造最具创造力的科学策源空间、最具亲和力的城市品质空间、最具影响力的科创展示空间、最具吸引力的人才集聚空间以及最具带动性的创新发展空间。
要实现这“五最”,离不开高定位、高标准、高质量的规划。
湘江科学城坚持形态、业态、质态相结合,依托自然山水格局,布局形成“一轴两带六组团八片区”的空间格局。
何谓“一轴两带六组团八片区”?
“一轴”即为依托科创大道(长沙市万家丽路西延线),打造东西向延展的科创主轴。
“两带”为沿湘江、潭州大道、河西快线形成科教产融合创新带,于长潭西高速以西,从智能网联片区至湘潭大学城形成高精尖产业创新带。
“六组团”为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区、科教融合示范区、前沿科学创新区、产研融合创新区、成果转化区、战略产业聚集区。
“八片区”为智能网联片、观音港科技孵化中心、湘江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大学科创港、总部创新中心、兴隆湖创新中心、国际人才小镇、科技展示交流中心。
坚持高端、前端、尖端相结合,坚持科学、科技、科创相结合,以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未来产业创新策源为核心,湘江科学城与周边产业园、创新中心形成“K型创新网络”。
在此规划下,湘江科学城将打造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核心示范区和创新成果策源地、创新人才聚集区、创新产业增长极、创新生态共同体、创新发展新引擎。
蓝图已绘就,更须策马加鞭
目标已明,湘江科学城建设蓄势待发。
湖南省政府层面将建立湘江科学城规划建设协调工作机制,落实职责分工,湖南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等部门加强规划衔接、项目策划、政策指导,大视野对接和统筹各类资源,加快形成带动效应。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将把保障和服务重点项目作为重要工作任务,采取专班服务,提供规划选址、用地审批、土地供应、确权登记等全过程服务,同时将强化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和风貌管控。
“湘江新区作为湘江科学城的主要规划建设主体,下一步,新区管委会将高标准开展起步区及首开项目的规划建设工作。”湘江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刘振宇表示,进一步深化完善对湘江科学城的规划方案,积极做好核心区的城市设计和近期引爆项目策划等工作,高标准推进起步区及首开项目的规划建设工作。
与此同时,作为科学城建设的承载地之一,湘潭推进号角也已吹响。
湘潭市政府副秘书长黄勇说,湘潭将主要从空间、产业、人才、生态、交通五个层面推动长潭共建湘江科学城。
湖大科创港选址三维视频。
湘江两岸,这座科技新城的序幕已经拉开。
先期启动湖南大学科创港、湘江实验室等重点项目建设,将加快形成头雁效应,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我们相信,聚全省之力,湘江科学城建设完成后,必将为创新湖南增添一张闪亮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