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捷在拍视频介绍衣服。
株洲芦淞市场群航拍图。
2022年,你焦虑吗?对于株洲芦淞市场群里的不少服装店老板们来说,答案是肯定的。新冠疫情持续阻止了流通,计划好的销售高峰无法出现,客户流失严重……
有的店主在苦苦煎熬,但更多人没有消沉,没有坐等,积极展开各种应对行动。随着防疫“新十条”的推出,服装店老板们更是信心满满。
12月8日,记者走访当地服装店老板,听他们讲述自己的“突围”故事。
【“85后”新手夫妻】
刚开店遇上疫情:主动出击,经营微信社群
12月8日上午,三湘都市报记者在株洲芦淞市场群看到,来往的人群、堆积成小山包的货品、满身冒热气的背包客——似铆足了劲,争取用最短的时间,将疫情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
“这是一款薰衣草紫色的A字板大衣,双排扣的经典设计……”走进株洲意法时尚中心一楼的一家服装店,“85后”店主刘兰捷站在镜子前,通过视频向顾客介绍身上的大衣。待顾客选定商品、支付成功,丈夫段廷卫立马打包,联系快递公司寄件发货。
“目前主要还是靠线上销售,今天到店的,加上你是第5个人。”对于目前店面的销售情况,刘兰捷说。
旺季来了,为了秋冬换季大干一场,刘兰捷囤了5000余件、总价40万余元的大衣和薄款羽绒服。
“经营3个月,疫情占了一个月。”刘兰捷说,今年8月她和丈夫从长沙来到株洲,投资10万余元在意法时尚中心租下一个档口,开始二次创业。服装销售季节性强,11月份的这轮疫情,正巧赶上了大衣、薄款羽绒服的销售旺季,“现在有不少衣服滞销,必须赶紧想办法处理。”
“静默”的这段时间,夫妻俩一刻也没闲着,她说,“与其坐等,不如主动出击。”
11月3日,市场闭市后,回不了长沙,夫妻俩就地做起了社区志愿者。休息时间,刘兰捷就在微信群里向消费者推荐衣服,“一天也能成交个三五单。”
11月17日,芦淞区启动芦淞市场群去库存工作,打通了物流运输渠道,刘兰捷联系将此前滞留在物流公司的货物发出。
11月22日,刘兰捷按程序拿到复工白名单后,立即将店铺里的货物转运到天元区一处空门面里,介绍服装、发货,“每天能成交二三十单,维持家庭正常生活支出。”
站在一旁的丈夫补充道,能挺过这轮疫情,多亏了妻子勇敢尝试,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营销路子。此前刘兰捷在长沙从事服装生意时,发现到店选购衣服的顾客逐渐减少,开始尝试经营微信社群。两三年下来,微信群里有了近500名优质客户,“衣服都会亲自试过才推荐,大家挺相信我的,回购率也不错。”
11月29日,株洲意法时尚中心正式复市,两口子松了一口气。复市第二天又迎来了好消息,市场不仅免了一个月的门面租金,还减免一个月的物管费。刘兰捷表示,尽管疫情对生意有影响,但她有信心能够坚持下去。
【从业20年“老口子”】
转战线上,直播团队挑起“养家”重担
张菊是服装行业里的一名“老口子”,和女装打了20年交道,拥有多个女装品牌。“太难了,今年是疫情3年中最难的一年。”交谈中,这是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张菊在华丽服装市场有两个百余平方米的档口,紧挨着电梯口,这是个绝佳的位置,即便如此,生意依然十分冷清,“短期内,实体店客流量势必受到影响,线上交易是服装市场的主流。”谈起这几年的形势,张菊坦言,“如果说没有压力那是假的,为了12名员工,硬着头皮也要撑下去。”
为了尽可能降低疫情对实体服装业的影响,维持店铺的正常运转,张菊想了很多办法,亲自上阵拍视频、开直播带货,生意越做越难,自己的技能倒是增加了不少。
看到线上消费掀起的热潮,今年4月张菊打造了自己的直播团队,专为自家品牌带货。4月至11月,平均每月达到300万的销售额。11月份的此轮疫情中,直播团队挑起了“养家”重担。
11月3日市场闭市后,张菊果断将此前设在市场里的直播团队转至天元区一酒店,随后又搬到广州的自建工厂。“11月份每天有近100万元的销售额,解决了人员工资、档口租金问题。”
“静默”期间,张菊也难得停下脚步,思考品牌未来十年规划。尽管眼下线上销售火爆,但她认为,未来服装实体店不会被淘汰,但需顺应时代改变营销策略。
张菊说,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用心把产品做好,力争抓住下一波风口。”
延伸
减免租金一个月,市场携手商户渡难关
11月29日,株洲芦淞市场群首批市场复市以来,各专业市场陆续开门营业。长时间的销售停摆,让市场经营户遭受了一定损失。为了提振信心,11月30日,芦淞区服饰市场经理协会发出倡议,希望各市场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减免经营户一个月的租金,共克时艰。
11月30日,株洲意法时尚中心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消息:减免商户租金一个月,且减免商户物管费一个月。
截至12月8日,芦淞市场群38家专业市场中,已有意法、星通、九天国际、金冠等10个市场出台租金或管理费减免细则,其他市场也正在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措施。市场经理协会将继续协调对接,力争38个市场都能落实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