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彦兵 通讯员 黄芬 益阳报道
民政为民,民政爱民。近年来,益阳市资阳区民政局按照省市“五化”民政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各项民政重点工作落实,开创人本化、法治化、标准化、信息化、社会化民政建设新局面,全区民政事业呈现出民生保障持续改善、社会服务不断优化、社会治理创新推进的良好态势。
获评全省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入选全省“精准救助+掌上办+指尖办”试点区,在全省城乡社区治理创新试验区结项验收中获评优秀等次,2022年社会救助、养老监管与执法的经验作法在全省推介,资阳民政以优异成绩向群众交出了一份有厚度更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资阳区开具湖南省首张电子低保凭证。
增进民生福祉
基本民生底线兜实兜牢
“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小凯的关心和帮助,有你们,我们感觉很温暖。”说起民政部门的社会救助服务,困难群众小凯的舅舅赞不绝口。
小凯因车祸留下后遗症,右边身体瘫痪,不能说话。资阳区民政局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通过申请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补贴等政策,帮助他缓解困难,同时,安排社工定期上门,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通过帮扶和关爱,小凯的病情逐渐稳定,生活状况也有所好转。
社会救助一头连着困难群众的冷暖,一头连着党和政府的牵挂。资阳区民政局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积极探索具有资阳特色的“党建+社会救助”新模式,倾心倾力倾情解民困、纾民忧、保民生。
完善综合救助格局,社会救助更有“精度”。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逐步完善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体系。
持续提高救助标准,社会救助更有“温度”。从今年1月1日起,资阳区将2022年城市低保保障标准提高到600元/月,农村低保与兜底保障标准达到4600元/年;城市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提高到780元/月,农村特困供养人员保障标准提高到5980元/年;残疾人两项补贴提高到75元/月,累计救助对象两万余名。对未纳入保障家庭的对象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数据库,高度关注,持续监测,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笔笔资金、一张张笑脸,见证了温暖群众的“民生温度”。
加强部门联动,社会救助更有“广度”。联合医保、残联等部门开展数据比对,将全区低保边缘家庭信息录入湖南省社会救助管理系统,完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的预警监测机制,做好动态监测,夯实兜底保障脱贫成果。持续开展“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妥善安置32名长期滞站的救助对象。
“网上办”“掌上办”,社会救助更有“智慧”。“您的低保信息已认证完成,如果在区内办理社会救助相关业务,只需要出示这个二维码就可以办。”2021年11月30日,资阳区大码头街道鹅羊池社区居民黄伏娥在手机上完成低保信息申报、认证,成功办理电子低保凭证。这是湖南省开具的首张电子低保凭证。
资阳区民政局扎实开展社会救助“网上办”“掌上办”省级试点工作,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开发“社会救助对象智能监管系统”,通过电脑和手机远程“人脸识别+活体检测”技术,让社会救助对象足不出户即可实现资格认证,获得了省民政厅的高度认可。目前,资阳区低保凭证全部实现电子化。
翰墨国学堂弘扬传统文化。
创新治理模式
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和谐有序
资阳区系老城区,破产企业多、下岗职工多、困难群众多、利益关系复杂,社会矛盾较为突出。资阳区民政局不断创新“党建+”思维,始终坚持把服务群众、方便群众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城乡基层治理工作创新实践,构建城乡社区治理新格局。
金花坪社区汇聚网格合力,推进“红网格+组织建设”“全网格+创新驱动”“微网格+科技支撑”,形成了从“一元管理”向“一核多元”的社区治理新机制;建新里社区创新打造力量融合、数据融通、服务融合的德治“三融”模式,不断提升社区治理善治水平;人民路社区以弘扬传统文化、建设文明社区为主题,设立“瀚墨国学堂”,让社区文化更温馨;大码头街道探索科技与治理深度融合,创新“五级五联五单”工作模式,形成“五治融合”工作经验,激活了新时代老城区新治理活力……近年来,在资阳区民政局的悉心指导下,各村(社区)积极探索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基层组织自治能力不断提升,涌现一批创新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生动实践。2022年金花坪社区获评“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2019年金花坪社区的“二三四六党建工作法”被评为湖南省第二批优秀社区工作法,2018年金花坪社区被评为“湖南省城市和谐社区”、窑园里社区被评为“湖南省农村幸福社区”。该局还进一步规范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准入事项,推动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放权赋能松绑。
工作人员对居家适老化改造情况进行回访。
村规民约蕴含着村级基层社会的道德要求,是构建“五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的有效抓手。“左邻右舍相互助,礼尚往来互关怀”“爱国爱家爱社区,学法用法守法纪”“健康科学,文明向上,家庭和睦,邻里团结”……资阳区民政局持续推动村规民约落地见效,目前全区88个村、36个社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全覆盖。2019年龙凤港村村规民约被评为“湖南省第一批优秀村规民约”,2021年迎风桥社区居民公约被评为“湖南省第二批优秀村规民约”,2022年富民村积极申报“湖南省第三批优秀村规民约”。
资阳区张家塞乡甜酒行业协会通过甜酒产业打造甜酒之乡,目前,仅合兴村通过酿造甜酒致富的农户就有200多户。协会还在生产经营集约化、甜酒品种多样化的基础上,助力东边湾甜酒、阿莲甜酒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资阳区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的缩影。
近年来,资阳区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扶持政策,健全培育体系,为社会组织成长提供良好环境,持续释放社会组织发展活力。今年,全区新成立社会组织27家,变更社会组织50家,180家社会组织参加年检,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覆盖率达95%以上。
同时,资阳区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融合高效。2022年“益行益善 益老益小”慈善项目暨“慈善一日捐”募捐活动募集资金80.7万元,用于慈善爱心助学、为新桥河镇水口山小学捐赠冬季校服、开展春节慰问等慈善志愿活动,用真情温暖民心。探索服务下沉、示范站点打造及特色服务开展,打造五星级乡镇社工站点2个、省级试点村(社区)社工室1个,成功申报2022年基层社工站项目优良县。发挥“五社联动”作用,统筹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联合运行机制,发挥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和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社工、社区志愿服务蓬勃发展,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益老食堂”着力解决老年人的就餐供应难题。
开展“益行益善关爱儿童”慈善行动。
厚植为民初心
基本社会服务供给多元发展
5月16日,一堂别开生面的“五防”安全教育课在资阳区七家村小学开课,益阳市蓝天应急救援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同学们讲解安全常识,并送去课外书籍和消防器材。这是由益阳市民政局、资阳区民政局联合社区、学校开展的一项公益活动。
民政连着民心,民心感受幸福。近年来,资阳民政围绕“一老一小”、婚姻殡葬等社会关切,推进基本社会服务供给多元发展,不断让民政工作更具情怀、更有温度。
针对一“老”问题,资阳区创立“益老食堂”服务项目,着力解决老年人的就餐供应问题。中午11时30分许,大码头街道鹅羊池社区的“益老食堂”里,一盆盆冒着热气的菜品新鲜出锅,菜香四溢,辖区里的老人三两结伴前来就餐。落实省重点民生实事要求,投入资金近50万元,在全市率先完成174户困难老年人家庭的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同时,该局强化养老机构综合监管,实行“三个一批”的分层管理模式,建立“三色预警”机制,近年来关停10家非法经营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养老服务机构。
资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宋伟伟(左五)、资阳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盛宏平(右五)参加关爱困境儿童活动。
针对一“小”问题,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构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位一体”的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通过开展“利剑护蕾”专项行动、“法治进校园”普法系列讲座、“扫黄打非”和学校周边网吧整治等行动,全面提升社会对未成年保护工作的关注度。健全关爱体系,建立区、乡(镇)、村(居)三级未成年人关爱保护队伍,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暑期“七个一”行动、七彩假期爱心送教、“防溺水应急救护”公开课等活动,持续关爱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重点关注困境儿童,筹资17万余元,开展“大手牵小手 爱心暖童心”困境儿童主题关爱活动和“慈善爱心助学”活动。
殡葬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整治城区丧葬秩序,对中心城区进行殡改常态化巡查,完成张家塞乡、茈湖口镇公益性公墓项目建设。利用清明、春节等时间节点,广泛开展殡葬改革宣传,引导群众节地生态安葬,积极推进移风易俗,树立厚养薄葬、文明殡葬的良好社会风尚。
婚姻登记服务不断优化。规范婚姻登记管理工作,推动完成婚姻登记跨区、跨市通办,加强婚姻登记机关标准化建设。
多举措做好地名服务工作。今年,资阳区民政局对辖区中心城区23条道路命名或更名,为益阳维胜科技、鑫铂利科技等公司完成挂牌工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规范地名管理,便利群众生产生活。
亮出奋斗姿态,诠释为民本色,发展步履铿锵,幸福跨越升级。未来,资阳民政将坚实迈出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奋力书写好民政这张关系民生、连着民心的政治答卷,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资阳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