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档案
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长沙为总部,以装备制造为主业。公司于1999年创建,一路走来,从寂寂无闻的作坊式企业,跻身全球工程机械企业50强、世界支线飞机租赁前三强。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河智能考察,对山河智能的创新精神表示赞赏。总书记强调,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
拿几十万元就想进军工程机械市场,做梦!
这个梦,爱“折腾”的何清华,就做成了!
1999年的夏天,已经年过半百的何清华,怀着产业报国理想,在长沙观沙岭租赁的几间闲置厂房中,开启了创业历程。
当时,工程机械行业可以说是风起云涌,国际、国内老牌巨头竞争激烈。谁也没有想到,这个靠着客户的预付款才得以起步的企业,能够在那个巨头林立的时代,脱颖而出。
谁做好过冬的准备,谁就能熬到春天。
创新,是何清华为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河智能”)“过冬”储备的最好的粮食。
从液压静力压桩机,到研发出200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装备产品,山河智能攻克了不少“卡脖子”难关。
从创办时“窝”在河西观沙岭,到入驻星沙经济技术开发区,23年来,山河智能从寂寂无闻的作坊式企业,一步步成长为全球工程机械企业50强。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精到最,创新,尤其是先导式创新,已经作为一种“基因”植根于企业的生命之中。
出发、创新,再出发、再创新,何清华是这样,何清华带领下的山河人也是这样。
掘金“小挖”,挖出新路
创业最初,国内工程机械龙头企业的主打产品一般以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等重型机械为主,而挖掘机市场几乎被国外品牌占领。
“我就不信中国自己造不出上档次的挖掘机!”何清华把破局的希望放在小型挖掘机(以下简称“小挖”)上。
没有技术,就自己研究、摸索;缺乏配套供应,就一个一个的零部件去突破。
凭着湖南人的霸蛮劲儿,仅4个月,何清华和团队成员就完成了从图纸设计到样机制造,推出了首台与国际接轨的小挖。
山河智能至今流传这样一个故事:在首台小挖样机即将下线之时,驾驶室的门却怎么也关不紧,一时之间又难以找到合适的配套锁具。何清华在仔细查看后,当即拎着扳手和螺丝刀一路小跑,来到自己的汽车旁,毅然把车上的门锁拆卸下来,安到了挖机门上,结果问题还真解决了。
靠着小挖国内独家的竞争力,山河智能在成立第一年就进入了“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之列。
何清华的目标,远不止此。
山河智能用4年时间,建立起挖掘机的设计体系、工艺体系以及结构件、覆盖件、装配等关键生产线,并成功打入发达国家市场。
过往破局的征程,激励着新一代山河人奋勇争先,“挖”出新路。今年33岁的山河智能挖机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长秦文凯,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年,在秦文凯和新一代山河人的努力下,微小挖机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节能。
2022年1月6日,山河智能自主研制的首款纯电动微小挖成功下线。
秦文凯介绍,这款电动智能挖掘机机身预留快充、慢充2种充电接口,快充1小时即可充满电,充满一次电就可以工作一天。电机输出效率高达95%,比传统燃油机提高一倍多。
从2001年小型挖掘机问世,到如今拥有从0.8吨到160吨的微、小、中、大全系列产品,在欧洲市场的保有量超过2万台,山河智能产品在智能化、节能化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
山河智能在挖掘机方面的耕耘,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一个缩影。
23年来,山河智能研发出200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高端工程装备产品,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向上突破,创出新高
创新,这也是基础装备事业部第三研究院院长陈梓林进入山河
智能12年来感触最深的一个词。
2022年1月7日,山河智能举办了地下工程装备全球发布会。
发布会上打头阵的世界最高全液压履带桩架,就是陈梓林和他的团队研发出来的。
回忆起那段研发时光,陈梓林用了“没日没夜”这四个字。
2021年新年伊始,因为韩国市场的需要,38岁的陈梓林接到了超级桩架的新项目。
彼时,国内最高的桩架是48米,日本一知名企业制造的桩架标高有61米,但实际应用是54米。
高度越往上,技术难度越大。
“做!要做就做世界第一!”接到这个项目,陈梓林他们把桩架的高度设计定在了62米。
地下工程装备全球发布会
“之前开发的产品,市场上基本有同类型的机型可借鉴。但超级桩架没有任何的图纸可以参考,时间紧,工程量又大。”为了更好地了解客户需要、贴近市场,山河智能在韩国成立了研发中心,陈梓林在韩国驻扎了两个半月。
“立柱上面的重量越轻,就越能展现企业的技术优势。”工作十余年来,陈梓林一直在和桩架打交道。如何解决桩架立柱的重量与
稳定性的问题,是他这几年一直关注的焦点。
立柱作为桩架的身体,它的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施工的精度和质量。“62米,对稳定性有非常高的要求”,陈梓林介绍,“下面重,上面轻,这样才安全。但为了保证顶端的平衡,市场上的立柱多是个头大,底盘小,这样机器在使用过程中稳定性不足。”
“这个问题一定要攻克,形成我们产品的技术优势。”靠着之前的技术积累,陈梓林多次和团队成员远程连线,经过反复讨论、制作方案图纸、综合计算,最终得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立柱自适应弯矩平衡技术。
这无疑是一次超越。陈梓林介绍:“这个超级桩架顶端的重量,只有之前市场上通用桩架的四分之一。”
研发过程中的难题不止于此,陈梓林说:“比如原定的图纸已经画好,客户临时提出新需求,希望解决桩架使用过久会导致晃动的问题、拆装上能便捷,可以参考日本某车辆的结构来做。”
在这一点上,他们与客户产生了分歧。“何老师反复强调,绝对不能抄别人的。”这是每一个山河人的默契。
经过攻关,团队研发了上下车快捷分离技术及结构。无须大型吊车辅助,实现了超大型桩架上车和下车快速可靠装卸,拆卸及运输难题迎刃而解。
从拿到订单、市场调研到方案设计和制造调试,这个十余人的
团队只用了五个多月的时间,突破了正常的技术周期和生产周期,并且多项关键核心技术为世界首创。
这一次的经历提振了陈梓林和团队成员的信心。“这种世界级难度的机器,我们都把它做出来了,还有什么不能做到?”
后起之秀,干出新局
2022年2月15日,正值元宵佳节,山河智能高空机械事业部车间内,近100台电动剪叉式高空作业设备陆续装车,准备发往北京、广州、武汉、义乌等地。
这是山河智能高机设备虎年首次批量发货,也创下了单日最高发货量纪录。
这一批发货的设备,蕴藏着高空机械事业部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研究所副所长姚高长等人的心血,也是他在山河智能工作两年多来交出的答卷。
姚高长所在的高空机械事业部虽然成立不到3年,但取得的成绩非常亮眼。他们研发的剪叉车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市场,在欧美、韩国市场也大放异彩。
工作以来,让姚高长感受颇深的是,公司对研发人员的重视与培养、对产品先进性的持续苛求。“虽然工作很辛苦忙碌,但获得感也更足,做事更有激情。”
让姚高长感到自豪的,5G智能高空作业平台当属其一。近年来,山河智能突出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将“5G+工业互联网”技术与旗下拳头产品紧密结合。
在2021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上,山河智能的5G智能高空作业平台一经亮相,就惊艳全场,真实上演“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山河智能5G智能高空作业平台
姚高长介绍,5G技术在高空作业平台上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高空作业平台操作面临的高空挤压、触电、地面行走等风险。未来可以实现足不出户实时操控千里之外的高空作业平台,通过5G技术赋能,可实现高空作业平台无人化、智能化。
“创新将始终是山河智能的灵魂。”何清华相信,未来的山河智能,将是国内外更具影响力的工程机械企业,将在中国工程机械版图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春天,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希望的味道。
一个规模更大、新品更多、国际范更足的山河智能,正在腾飞。
总策划:贺弘联 王冠华
执行策划、统筹:陈海波 周逸峰 陕振萍 曾小颖
作者:何青
责编:曾小颖
编辑:姜媚
校读:范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