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沃土 反哺浏阳
浏阳农商银行将市场触角延伸外地,精心打造八家湘淮村镇银行
湘淮村镇银行工作人员在当地企业开展信贷需求走访调查。
潇湘之东,浏水澹澹。九曲浏阳河日夜流淌不息,滋润着湖湘大地,也见证着浏阳几十年来的变迁和成长。
与浏阳河一样,浏阳农商银行是浏阳的“金融之水”,伴水而生,向阳而行,在长期的普惠金融实践中,逐渐发展成为一家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全国标杆银行。
而如今,这池“金融之水”不仅浇灌了浏阳广袤大地,也润泽着省内千里沃野。
近年来,浏阳农商银行以浏阳为主阵地,把市场触角延伸到湖南、江西多地,先后发起设立了八家村镇银行,将浏阳金融经验、模式向域外输出,实现“家家开业,家家盈利”,为当地经济金融良性发展贡献了"浏阳力量"。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袁安
率湖南农信之先
在省内设立八家村镇银行
为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浏阳农商银行率湖南农信之先,加速改革布局,发起设立“湘淮”系村镇银行,着力完善县域金融体系,提升服务“三农”水平。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就湖南而言,县域经济比重大,小微企业占比大,是农业产业化、新型城镇化的主阵地。
然而,县域也是金融服务的短板。为加强和改进县域金融服务,湖南银监局于2014年全面提出建设“一县两行”——即在每个县改制组建一家农村商业银行,设立一家村镇银行。
彼时,浏阳农商银行率湖南农信之先,加速改革布局,发起设立“湘淮”系村镇银行,着力完善县域金融体系,提升服务“三农”水平,积极响应政策号召。
2015年10月28日,第一家湘淮村镇银行在湖南安化挂牌,2017年9月20日,新邵湘淮村镇银行开业。仅用三年,浏阳农商银行就完成了湖南安化、冷水江、湘潭、邵东、桃源、津市、新邵和江西新余八家湘淮村镇银行设立计划。
“作为全省农信首家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县级法人,我们没有成熟经验可以遵循,没有固定模式可以参照。”浏阳农商银行村镇银行管理部负责人说,浏阳农商银行不断探索,从零突破,走出了一条独具浏阳特色的跨区经营之路。
村行筹建工作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第一步。通过前期甄选优质股东、优选员工队伍、精选营业地址、多选各方资源,村行前期筹建工作得以高效有序推进。
人才永远是动力之源。在每个村镇银行筹建开业之初,浏阳农商银行便挑选派驻深耕“三农”多年,有丰富支农支小经验和干事创业激情的支行行长到村镇银行担任行长,为当地注入强劲的人才动力。
“村镇银行是地方性独立法人银行,一方面,我们鼓励其遵循市场原则,自主合规开展业务;另一方面,我们也切实承担主发起行责任,从顶层设计明晰管理架构,以制度流程理顺管理责权,靠稽核检查规范经营行为,着力从起步之初锻造村行文化。”浏阳农商银行村镇银行管理部负责人介绍。
“一部四中心”顶层设计由此应运而生——每家村行选派行长及财务、风控负责人,实施统一市场定位、统一管理模式、统一科技平台、统一培训体系、统一业务产品。其中,“一部”,即村镇银行管理部,负责村镇银行全面工作;“四中心”,即业务咨询中心、稽核审计中心、远程监控授权中心、远程教育培训中心。目前,“一部四中心”已实现集中统一办公,工作效能全面提高。
从破土萌芽到枝繁叶茂,从扬帆起航到乘风破浪,近年来,八家湘淮村镇银行汇集了各方力量,倾注了心血智慧,踏实一步一个脚印,自强自信地向前迈进。截至5月底,湘淮村镇银行各项存款余额达77.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5.9亿元,累放贷款465.9亿元,有贷款余额户数30511户,共计缴税3.06亿元。
深耕普惠金融
坚持“小、融、稳”的经营发展理念
在长期的普惠金融实践中,浏阳农商银行不断改革向前,探索出了一条“小、融、稳”的经营发展理念,并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核心竞争优势。
在长期的普惠金融实践中,浏阳农商银行不断改革向前,探索出了一条“小、融、稳”的经营发展理念。通过参透“做实小微”“共融共生”和“稳健经营”的秘诀,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核心竞争优势。
坚守“小”的经营定位,突出“融”的经营方针,巩固“稳”的经营格局。如今,这一普惠金融的“浏阳模式”,被复制到各村镇银行,在异地他乡开花结果。
在湖南中阁节能门窗有限公司,源源不断的订单让公司负责人陈江喜上眉梢,“这两年公司生意蒸蒸日上,都要感谢湘潭湘淮村镇银行,在我们困难的时候及时为企业‘输血’。”陈江感激道。
去年,原材料铝材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公司遇到了融资难题。了解这一情况后,湘潭湘淮村镇银行将该企业纳入支小贷款专项名单内,为其制定专项方案,建立绿色通道,做到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审核放款,迅速发放了一笔200万元的贷款。
小微活,则经济兴。小微企业量多面广,是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细胞,也是践行普惠金融的重要抓手。
像中阁节能一样的小微企业,是湘淮村镇银行重点关注、扶持的客户群体之一。近年来,湘淮村镇银行始终以服务“三农”、支持小微为宗旨,加大信贷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企业发展注入更多信心和底气。
在贷款准入方面,湘淮村镇银行以小额农贷、小额商贷、小微企业贷等传统“三大授信”为依托,加强有效信贷投放,全力做小做优做强;在贷款投向上,抢抓政策机遇,采用“简单、方便、实惠、足额”的授信策略,促进农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贷款稳步增长。
为给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津市湘淮村镇银行今年成立了服务工业企业行动小组和服务农业产业行动小组,由管理层联点客户经理,制定专门的推进方案和考核措施,充分发挥支农支小作用,全力做小做散做精。
“两个工作小组正在积极对接辖区企业和客户,深入了解企业生产情况和融资需求,目前部分已发放贷款,帮助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津市湘淮村镇银行负责人说,每周一次上户走访已成为了每名客户经理的工作日常。
此外,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及战略部署,密切跟进地方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进展,着力解决其资金需求难题。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地方政府创造税收,培育优质税源等方面,湘淮村镇银行频频发力,实现经济金融互促互进。
在支持地方建设、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湘淮村镇银行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用行动践行社会责任,倾力打造农民朋友的贴心银行、社区居民的亲情银行、个体商户的便利银行、小微企业的伙伴银行。
据统计,湘淮村镇银行自成立以来累计发放涉农贷款419.2亿元,并持续向各类社会组织扶贫济困、助学助老,让金融更有温度,服务更有温情。
坚守初心
金融赋能乡村振兴
“金融联络员”们穿行在田间地头、绿色大棚、企业厂房、养殖基地,了解农户生产经营情况,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宣讲金融知识,确保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有深度、有速度、有温度。
振兴乡村,兴县富民,是湘淮村镇银行的定位,亦是使命。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位于新邵县陈家坊镇黄家桥村的育叶果园,早已是一派忙碌景象——绿树掩映间,果农们穿梭其中,仔细查看果树生长情况。
乘着新邵湘淮村镇银行的“东风”,育叶果园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将“小果树”种成了“大产业”。
“金融联络员”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种植户的蔬菜种植情况。
这一缕东风,还要从2019年说起。在育叶果园最需要资金时,新邵湘淮村镇银行陈家坊支行主动上门服务,发放贷款20万元用于购买农资,给当年的果树施上了“救命肥”。
随着果园不断扩大规模,陈家坊支行每年为其量身定制贷款套餐,拉通了果园的致富路。“果园发展的每一步脚印,都有湘淮村镇银行的陪伴。”果园负责人黄论育说,去年果园总收入近60万元,成立的扶贫车间和种养合作社,每年为100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在农村,“小贷款”往往能发挥意想不到的“大作用”。近年来,湘淮村镇银行深耕县域农村市场,充分发挥乡村振兴“主力军”作用,有效打通了农村融资“梗阻”,将金融活水引入田间地头。
“金融村官”是浏阳农商银行的一张靓丽名片。在湘淮村镇银行,也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扎根基层、脚步为亲,架起了金融机构与群众的桥梁纽带,将金融服务送到了企业和群众心坎。他们的名字叫——“金融联络员”。
“金融联络员”上门了解养殖户情况。
“只有走进老百姓的身边,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及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这是新余渝水湘淮村镇银行“金融联络员”彭玉芬对自己工作使命的理解。
农忙时期,彭玉芬整天和村民泡在一起忙“双抢”,从种花生到摘花生,参与农业作业的全流程。“边干农活边拉家常,不仅能了解到村民的经济情况,还能宣传普及金融知识,教他们如何识别假币,如何理财,如何找银行贷款。”彭玉芬说。
一直以来,“金融联络员”们穿行在田间地头、绿色大棚、企业厂房、养殖基地,了解农户生产经营情况,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宣讲金融知识,确保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有深度、有速度、有温度。
与此同时,湘淮村镇银行持续发扬母行“整村授信”先进经验,依托“金融联络员”,聚焦“三农”贷款需求,完善客户存量信息,着力发放涉农贷款,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撑,为村民增收致富排忧解难,为村级经济发展献策献力。
打造农村金融教育示范村,是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作为农村金融教育示范村,来到安化县羊角塘镇朱田村,随处可见宣传标语、金融杂志等金融元素。
通过设立一个宣传橱窗、一个阅读书架、一个咨询展台、一个宣传讲堂,安化湘淮村镇银行将基地打造成为了集金融知识宣传、金融教育活动开展、金融服务延伸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定期为村民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和电信诈骗技能、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的政策与产品的宣传,提升金融消费者风险防范能力,推动金融教育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同促进、共发展。
因地制宜
探索特色发展模式
近年来,八家湘淮村镇银行根植沃土,将浏阳金融经验、模式向域外输出,在二省九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当地经济金融良性发展贡献“浏阳力量”。
每个村镇银行所在县域经济发展与人文地理差异非常大,做好村镇银行发展必须要因地制宜、特色经营。
湘淮村镇银行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实地考察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浏阳农商银行村镇银行管理部负责人介绍,在信贷产品方面,复制推广母行成熟信贷产品的同时,鼓励各村行结合当地实际,打造出适合本地特色的小额信贷产品,如邵东村行的“养老贷”、冷水江村行的“湘淮担”、新余村行的“创业贷”等。
针对失地农民养老难问题,邵东湘淮村镇银行结合市域社保政策,开发了“失地农民养老贷产品”,该产品针对被征地农民无力缴纳养老保险费用的剩余部分提供信贷支持,满足了失地农民的金融需求,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2020年,邵东市人社局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存入邵东村行,并与其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指定其为“补交养老金”金融业务的唯一办理行。此举使得邵东村行存款新增6亿余元,贷款新增5亿余元,贷款客户增加近6000户。
“作为一家初创的银行机构,必须统揽好各方关系,才能让村镇银行这颗种子落地生根发芽。”浏阳农商银行村镇银行管理部负责人说,为此各村行因地制宜,因需制宜,借助地方的力量,凝聚合力,开拓奋进,形成了诸多特色化发展模式。
湘淮村镇银行工作人员深入企业走访,了解企业诉求。
譬如,安化湘淮村镇银行在当地政府的指导支持下,依托“三农”领域的专业协会、企事业、农民企业家、优秀农民代表,在自愿的基础上牵头组建了“惠民三农协会”,由行长担任协会会长。
据了解,协会主要研究“三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研究农业发展规律,掌握农村发展动态,反映农民呼声;发挥联系政府、联系社会群体、联系市场的“纽带”作用,疏通信息渠道,为协会会员提供政策信息、行业信息、市场信息、产品信息等。
“我们也会不定期组织会员开展技术交流、经验交流、信息交流和各种业务培训等,提高会员的整体素质和生产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安化湘淮村镇银行负责人介绍。
通过三农协会的支持配合,目前该行已累计发展会员56人,争取存款近1亿元,联系贷款3986余户,发放贷款3.6亿元。此外,该行还将宣传工作和小额农户授信工作纳入到三农协会日常工作当中,有效夯实了客户基础。
近年来,八家湘淮村镇银行根植沃土,将浏阳金融经验、模式向域外输出,在二省九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当地经济金融良性发展贡献“浏阳力量”。
除了有力支持当地经济发展,湘淮村镇银行还在不断反哺浏阳,在增强经济综合实力,扩宽银行高质量发展底盘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据统计,湘淮村镇银行月均向主发起行缴存资金36.6亿元,用于反哺浏阳市域经济。
浏阳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寿树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履行主发起行职责,加强对村镇银行的指导,坚持支农支小市场定位,深化普惠金融,推进村镇银行统筹式管理、集团化运作和规范化发展,携手湘淮村行,共创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