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动起来丨345678!夏日防溺水安全教育“压缩包”

2023-06-20 15:27:14 红网
作者:廖轩仪 编辑:杨滋
字号:

日炎热,溺水高发,防溺水意识一刻不能松懈!

玩水是小朋友的天性,请家长务必做好孩子的有效监护,让孩子牢记防溺水安全知识。

高危场地“三不同”

不同年龄段儿童溺水发生的高危地点不同:

4岁以下孩子溺水的高发地点为家里的蓄水容器,比如水盆、浴盆。

5~9岁儿童溺水的高发地点更多的是在水渠、池塘、水库等。

10岁以上孩子的活动范围更大,高发地点为池塘、湖泊和江河等。

拒绝诱惑“四原则”

天气再热,不到河塘去降温;

水景再美,不到水中去感受;

水性再好,没有保障别下水;

别人再劝,不用生命去逞能!

重点牢记“四不等”



浅水区≠安全区

浅水区同样有风险,可能有波浪的冲击,被卷入深水区;水底太滑,导致人站立不住;在情况复杂的水域,可能水底突遇深坑。



游泳圈≠救生圈

普通游泳圈标准不够,还可能脱离身体。



会游泳≠能救人

即使是游泳多年的成年人,下水施救时也是十分小心。救援者要带溺水者游到岸上,需要相当的力气,很多成功的救援也是靠多人协作。

所以,孩子们不可依仗自己会游泳,贸然下水施救。



景观池≠戏水池

因为小孩身材瘦小,即使景观池水浅,也容易导致溺亡。景观池中的水景喷泉需要用电,有可能水中漏电。




家长监管“五知晓”

孩子去哪里?

孩子做什么?

孩子和谁去?

孩子怎么去?

孩子何时回?



预防溺水“六不准”

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

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准不会水性擅自下水施救



辨别溺水“七迹象”



溺水救援“八要素”

下面这些知识请一定教给孩子!

如何正确自救


   

 

1、如果不幸溺水,保持镇定,不要惊慌失措手脚乱蹬。仰泳露鼻,屏住呼吸,放松肢体,尽可能保持仰泳体位;

2、扔掉身上沉重的物品;

3、观察身边是否有可以漂浮的物品,拉住以求自救。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大声呼救;

4、如果不会游泳,也找不到浮具,可采用水母漂的方式,节省体力,等待救援。





如何正确施救?

大声呼救找援手。若发现有人溺水,应及时向周边的人求助,并拨打110和120求救。

就地取材施救。可将身边的漂浮物抛向落水者,如救生圈、木板、竹竿等,将溺水者拖至岸边。

若没有救护器材,可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托运。托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托运法。

特别强调:未成年人、不熟水性者发现有人溺水,在没摸清水下环境前不能贸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向旁人呼救。

心肺复苏术。将溺水者救上岸后,立即清除口鼻内污物,让溺水者仰头,抬起下巴打开气道,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如果溺水者呼吸、心跳微弱或者都已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在急救的同时应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注意:脱下溺水者的湿外套,擦干溺水者的身体,盖上其他干燥衣物,避免失温。

简单记忆法:“叫叫伸抛”

第一个“叫”:大声呼救。
第二个“叫”:拨打110、120报警。
第三个“伸”:将身边的竹竿或者衣服伸过去,在保证自己位置安全的基础上拉回溺水者,同时注意避免竹竿戳到落水者的脸。
第四个“抛”:将泡沫块、救生圈、密封的塑料空桶等漂浮物,抛给溺水者,等待救援。



愿每个孩子都能安全度夏!



summer



资料来源: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官网 人民日报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