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这家实验室,有“种”!

2023-06-22 14:53:21 红网
作者:吴公然 庹炼 李晗枫 编辑:苏好
字号:

编者按 :小小的种子,却是农业生产的“芯片”。岳麓山实验室主攻种业“芯片”,不仅由“院士天团”领衔,还在用人、管理机制方面打破传统,创新探索,打通“产学研”任督二脉,瞄准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目标,助力“中国饭碗”端得更稳。

6月21日下午,岳麓山实验室第一届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会议在长沙召开。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吴公然 通讯员 庹炼 李晗枫 长沙报道

粮食要增产,种子是重要因素。“岳麓山”就孕育了一颗重要的“种子”。

6月21日下午,岳麓山实验室第一届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会议在长沙召开,标志着该实验室进入全面实体化运行。

岳麓山实验室,是湖南省委、省政府部署建设的省级“四大实验室”之一,是湖南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一项标志性工程,目标是成为种业科技创新“国之重器”。目前,实验室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农大农科院片区(集聚区)41.7万平方米的高标准科研建筑初现峥嵘。

2022年3月7日,岳麓山实验室建设项目开工仪式现场。

一粒种子有多重要?

先看一个历史典故。

这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春秋时期,越国向吴国借粮,第二年归还煮熟晒干的粮食,被吴国当作种子,颗粒无收,引发饥荒。越国乘机灭了吴国。(出自《吴越春秋》)

再看一个现代案例。

美国经济学家威廉•恩道尔《粮食危机》一书描述:20世纪90年代,美国种业公司以低价向阿根廷出售大豆优质种子。当地农民放弃传统大豆,甚至放弃玉米、小麦种植,转而种美国大豆。几年时间,美国迅速占领了阿根廷的大豆种子市场,然后开始收取高额专利费。无数阿根廷农民因此破产,阿根廷随之沦为任人宰割的“鱼肉”。

通过上述两个故事可以看出,一粒小小的种子,堪比威力巨大的“核武器”,能绊倒一个国家。

种业安全,不仅关系到粮食安全,更关系到国家安全。一国的种子如果被“卡脖子”,也就相当于被人“卡”住了饭碗。

“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几乎每次谈到粮食安全问题时,都会提到种业安全。

种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包括育种、制种、加工等环节。虽然我国种业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还很明显。目前,我国良种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只有45%,距离欧美发达国家60%以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岳麓山实验室建设现场。

目前,位居世界前十的大多为欧美种业公司,少数几家种子集团垄断了全球大部分市场。近年来,我国着力培育龙头种企,隆平高科、先正达中国等企业迈入全球前排阵营,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种企总体仍呈“多、小、弱”格局。

岳麓山实验室诞生于全球种业激烈竞争的大背景下,肩负着历史使命。它对标国家实验室建设,以“省之大计”服务“国之大者”,锚定打造种业创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努力成为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种业实验室,为民族种业锻造“湖南芯”。

打破传统,机制“上新”

种业领域的实验室很多,岳麓山实验室有啥不一样?

不同于普通科研机构,岳麓山实验室是一种新型创新主体,在用人、管理、运行、考核等方面打破传统科研体制机制束缚,让科研更为高效。

岳麓山实验室实行市场化方式运作,设立新型用人机制,灵活配置人力资源。针对不同岗位、不同人员制定相应的聘任条件和程序,聘任到实验室的人员均实行合同制管理。同时,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吸引优势力量聚焦国家战略、科技前沿和市场急需的重大科学问题和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形成一批重要种业科研成果,实现有效转化。

“岳麓山实验室是个开放性的科研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岳麓山实验室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说,实验室将打破人与项目之间固有的联系,营造人才自由流动的环境,以开放性赢得创造性。

建设中的岳麓山实验室农大农科院片区。

科研工作,既急不得又拖不得,需要在适宜的条件和环境下才能出成果。

岳麓山实验室负责人表示,实验室将针对科研中的难点和痛点,提供高效率的全方位服务,打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例如,在科研过程中,通常要对样品做检测分析实验,如果缺乏检测设备和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往往得去找社会机构,不仅成本高,还浪费时间。

岳麓山实验室建成后,能够提供从样品到报告的全流程服务,帮助科研人员从非科研事务中解放出来,使整个科研过程更顺畅。

为了激发科研团队的积极性,岳麓山实验室还采用更加符合科研规律的考核方式,形成以实际贡献为导向的分类考评机制,使科研人员更容易出成果,出大成果。

打通“产学研”任督二脉

解决种业“卡脖子”难题,一个关键点在于产、学、研结合。

岳麓山实验室负责人介绍,育种以前主要由科研机构来做,但科研机构的目标和市场的目标不尽相同。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各种条件限制,很多企业难以接过种业研发的接力棒。一方面,种业公司存在“小而散”的问题,企业研发投入受限,具备育繁推一体化能力的企业数量有限;另一方面,高校和种业企业之间虽有合作,但效果并不理想,尚未形成良性互动。

科研院所和高校更专注于取得学术成果,往往对市场需求不了解。企业追求的是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满足市场需求。此外,纯学术转换成实际生产力之间的周期太长,短期很难见效,企业也等不及。

针对现实困境,岳麓山实验室探索破解之道。

岳麓山实验室的8家参建单位,既有湖南农大、湖南省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又有隆平高科这样的企业。其初衷是想通过共建共享机制,实现基础理论研究、科研成果、成果转化的协同,有效降低市场、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交互成本,真正打通“产学研”的任督二脉。

岳麓山实验室农大农科院片区效果图。

岳麓山实验室理事会在组织架构设置上印证了这一点。

理事会由湖南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主管部门以及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地方政府的负责人组成,形成了高校、院所、企业、政府“产学研政”紧密结合、高度集中的组织。

在管理架构上,实验室设置了5大功能研究部、9个公共创新平台、15个品种创制中心、4个成果转化中心、10个科研试验基地、5个运行保障部门。部门之间相互支撑,在“产学研”链条上实现信息对称,使得科研更加高效。

“院士天团”领衔,力争出重大成果

岳麓山实验室自2022年至2025年建设第一期工程,总投资100亿元,集聚区将在今年6月30日之前全面封顶,年底实现交付进驻。

实验室的专家配置堪称顶级:由邹学校、官春云、印遇龙、刘少军、刘仲华、柏连阳、单杨、吴义强等中国工程院院士组成的“院士天团”领衔,集聚2000人以上的高水平人才核心团队。

目前,岳麓山实验室的建设和科研同步进行,在水稻、辣椒、油茶等方面诞生了一批科研成果,比如“小粒种 、大粒稻”的品种突破。

“小粒种 大稻粒”品种破解杂交水稻可持续发展之困。

杂交水稻为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水稻种植向规模化转型,轻简化栽培用种量增加3倍;杂交稻种子生产仍主要沿袭传统人力模式,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杂交水稻面积的扩大和可持续发展。

针对这个问题,岳麓山实验室开展水稻小粒型两用核不育系创制与应用研究,实现“小粒种 、大粒稻”的品种突破,可以完美匹配我国现有“种情”,实现全程机械化制种与种植。在有效降低农户用种成本的同时,它还能让杂交水稻更高产、更优质。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良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

“十四五”期间,岳麓山实验室每年将有2亿元以上的财政资金投入,用于科研攻关。力争在设计育种、优质杂交稻、优质猪品种等重要战略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从2023年到2025年,实验室计划每年完成50个以上农业生物新品种的选育。

到2025年,岳麓山实验室将争取产出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突破10项关键核心技术,纳入生物种业国家实验室体系布局。

今天播下创新的种子,来年必将有满满的收获。

攀登种业高峰,看我“岳麓”。

观潮的螃蟹.gif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